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8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燕脂(yān) 箕畚(běn) 始龀(chèn) 往之女家(rǔ)B. 夯实(hāng) 折戟(jǐ) 介胄(zhòu) 一厝朔东(cuò)C. 角声(jiǎo) 畎亩(quǎn) 提携(xié) 荷担者(hè)D. 塞上(sài) 弓弩(nǔ) 曩者(nǎng) 山北之塞(sè)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行拂乱其所为 无法家拂士B. 成立而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C. 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D. 行天下之大道 妾妇之道也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A. 甚矣,汝之不惠B. 曾益其所不能C. 往之女家D.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 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 5 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⑤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A. ②①⑤④③⑥B. ②③⑤⑥④①C. ①②③⑤⑥④D. ②③⑤①⑥④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该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 “四书”。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C.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曾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7. 默写填空。(5 分)(1),,。此之谓大丈夫。(2)采菊东篱下,。(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条件的句子是:,。(4)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女子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8. (2017 四川泸州)我市某中学在八年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以 “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 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9 分)(1)右边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字。(5 分)(2)假设你也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50 字。(4 分)二、阅读理解(34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9 - 10 题。(4 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9. 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片一、二句所写的梦境。(2 分)10. 下片哪句是对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1 - 14 题。(13 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其母引刀裂其织(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3.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 分)14.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5 - 17 题。(7 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乙】《卖蒜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复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 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1)年且九十(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观者如堵( )(4)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杨故取势 / 于十步外奋拳 / 击之B.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 / 奋拳击之C. 杨故 / 取势于十步外奋拳 / 击之D.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 / 击之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三、作文(60 分)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和、静、怡、真” 四个字,不仅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四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应该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请你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素材,从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要求:①文题中必须含有你所选定的字。如 “家和万事兴”“一个宁静的午后”“心旷神怡的小木屋”“人间自有真情在” 等。(以上四题不得选用)②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答案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A 项中 “往之女家” 的 “女” 应读 “rǔ”;B 项 “介胄” 的 “胄” 应读 “zhòu”;C 项 “角声” 的 “角” 应读 “jiǎo”;D 项 “山北之塞” 的 “塞” 应读 “sè”。正确答案为 A。2. D 项。A 项中 “行拂乱其所为” 的 “拂” 是违背的意思,“无法家拂士” 的 “拂” 通 “弼”,辅佐;B 项中 “成立而去” 的 “去” 是离开的意思,“昔人已乘黄鹤去” 的 “去” 是离去的意思;C 项中 “已而之细柳军” 的 “之” 是到、往的意思,“称善者久之” 的 “之” 是音节助词,无实义;D 项中 “行天下之大道” 和 “妾妇之道也” 的 “道” 都是道理的意思。3. D 项。A 项中 “甚矣,汝之不惠” 的 “惠” 通 “慧”;B 项中 “曾益其所不能” 的 “曾” 通 “增”;C 项中 “往之女家” 的 “女” 通 “汝”。4. C 项。A 项中 “拓展” 和 “感受” 搭配不当;B 项中 “折映出” 缺少宾语,可在 “婆娑多姿” 后加上 “的倒影”;D 项中语序不当,应是 “学校宣布从现在起到明年 5 月份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5. B 项。先提出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观点,接着阐述原因,即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然后说明不爱好诗的人只能看到小说和戏剧中最粗浅的部分,最后强调对诗没有兴趣会对其他文学作品有隔膜,同时指出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纯粹、精致。6. C 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7.(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悠然见南山。(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1)本次活动以 “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 为主题,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望老红军,最后进行活动总结。(2)示例:“长征” 路上,我们缅怀先烈,感受他们的坚定信念;红色圣地,我们传承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二、阅读理解(一)9.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10.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二)11.(1)常常。(2)拿起。12.(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从这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3. 甲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列举事例,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以记叙为主,通过讲述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14. 孟母教子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剪断织布来教育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三)15.(1)将近。(2)用箕畚装土石。(3)墙。(4)慢慢地。16. B 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杨二相公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17.(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我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三、作文略。作文可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和所选择的主题字进行立意和写作。例如以 “和” 为主题,可以写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以 “静” 为主题,可以描写宁静的环境、内心的平静等;以 “怡” 为主题,可以讲述令人心情愉悦的经历或事物;以 “真” 为主题,可以表达真诚、真实等情感和品质。在写作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突出主题,结构清晰,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