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时训练
展开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1.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鹅塘明梅村山顶树上挂的冰柱
B.钟山十里画廊荷叶上晶莹的露珠
C.富川麦岭田野里凝重的霜
D.姑婆山山顶轻柔的雪
2.炎炎夏日,暑热难耐,小陈同学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冰放在玻璃杯里。一会儿,玻璃杯的外部侧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 )
A.熔化过程B.凝固过程
C.液化过程D.汽化过程
3.“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A.熔化和凝华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D.凝固和升华
4.小明用电热水壶烧水时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会冒出“白气”,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
5.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的“白气”不久就看不见了,其原因可能是( )
A.“白气”是小水滴,汽化后变成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发生扩散
C.“白气”在空气中散开,浓度降低D.“白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落在地面
6.古人在打造刀剑时,有一道“淬火”的工序:将烧红的铁剑放入冷水“淬火”,会看到水面上出现一团”白气”,“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7.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将-196℃的液氮(液态氮气)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会瞬间凝固成块,同时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 )
A.酸奶在凝固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大量“白气”是氮气的液化现象
C.可以通过压缩氮气的体积获得液氮
D.过一会“白气”消失是液氮汽化现象
8.在制造云和雨的活动中,小东对以下几个位置进行观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杯底湿沙子变干,是发生液化现象
B.烧杯中发现“白气”,是一种吸热现象
C.铁盘底部有水滴,是发生液化现象
D.铁盘内部冰少了,有水出现,是发生熔化现象
9.在冬天和夏天,许多时候会出现小轿车的挡风玻璃一层“水雾”,如图;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行车。对于这一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冬天或夏天“水雾”都是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B.不论冬天或夏天“水雾”都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
C.夏天开冷风空调,目的是将玻璃温度降低,以消除此模糊效果
D.冬天开热风空调,目的是将玻璃温度提高,以消除此模糊效果
10.春天气温快速回升时,长时间放置于地下车库的汽车开出地下车库后,汽车的所有玻璃会快速“起雾”,从而影响驾驶。关于“起雾”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起雾”是汽化B.“起雾”是液化
C.“起雾”在车内侧D.“起雾”在车外侧
知识点2.沸腾
11.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
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
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
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
12.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
1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 的质量较大(选填“b”或者“c”)。请写出缩短加热时间的一条措施: ;
(4)t2时刻后,若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填“不变”、“降低”或者“升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上升时, 形成的。
14.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15.小张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实验如下:
(1)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有 。
(2)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丙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如图丁所示,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
16.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1)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2)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全部实验数据见表:
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的探究结论为:水沸腾时, ;
②在实验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水处于沸腾了? ;
(4)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沸腾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两图象存在差别的原因可能是B组水的 ;
(5)如图丁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漂浮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则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17.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将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器材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该先安装 再安装烧杯;(选填“铁圈”或“温度计”)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下列温度中更适合作为水初始温度进行实验的是 ;(填写序号)
A.20℃ B.90℃ C.100℃
(3)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 ℃;
(4)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分析可知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是: 。
1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秒表和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主要原因是发生了 现象;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气泡内是 (“空气”或“水蒸气”);
(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知识点3.蒸发
19.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20.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21.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相同的水,用酒精灯加热B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水的质量B.水的温度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水的表面积
2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给墨水瓶加盖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衣架撑开湿衣服晾干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
23.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平缓的方式,以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能够加快蒸发的是( )
A.给有水的矿泉水瓶子盖好盖子B.洗头发后用吹风机吹干
C.用保鲜膜将蔬菜包好D.把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知识点4.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2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汽车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初春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皮肤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不可以带酒精温度计
25.炎炎夏日,暑热难耐。小雅同学买了一根冰棍,放在水壶里。一会儿,冰棍就消失了,同时水壶外面出现了很多水珠。关于上述过程中先后涉及的两个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液化放热B.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放热
26.生活中常会出现“白气”,对于在不同情况我们看到的“白气”解释合理的是( )
A.深秋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的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7.如图是电冰箱结构图,冷藏室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生成蒸气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处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3
98
99
100
100
100
100
现象
少量气泡,上升时气泡逐渐变小
大量气泡,上升时气泡逐渐变大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3
96
98
99
100
100
100
100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冰柱是由于水的凝固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炎热的夏天,小陈同学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冰放在玻璃杯里,玻璃杯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所以玻璃杯的外侧壁上出现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散是因为小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
故选B。
4.A
【详解】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汽”,是沸腾时产生的高温的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微小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在空气中会蒸发变为水蒸气,即发生物态变化为汽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见解析
【详解】烧红的铁剑温度很高,放入冷水“淬火”,与铁剑接触的部分水吸热发生了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的高温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后遇到冷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气”。
7.C
【详解】A.酸奶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大量“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故B错误;
C.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以可以通过压缩氮气的体积获得液氮,故C正确;
D.过一会“白气”消失是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8.AB
【详解】A.杯底湿沙子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烧杯中出现“白气”,烧杯中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盘底部有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铁盘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盘内部冰少了,有水出现,是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9.BD
【详解】AB.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A错误,B正确;
CD.夏天开冷风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不会消除模糊效果;冬天开热风空调,提高玻璃的温度,使车内小水珠汽化,消除此模糊效果,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10.BD
【详解】夏天,停放在地下车库的汽车温度较低,当汽车开出车库时,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汽车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外侧上,使玻璃快速“起雾”而变得模糊不清,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11.A
【详解】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直到水面破裂,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烧杯 96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时 见解析
【详解】(1)[1]因为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所以需要先调整烧杯。
(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线往上示数越大,所以读数为96℃。
(3)[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4]图丙中气泡往上越来越大,说明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所以说明是沸腾时的气泡图像。
[5]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13. 高 92 98 < c 减少水的质量
不变 液化
【详解】(1)[1]因为温度计接触到容器底,而容器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测出的温度会偏高。
(2)[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示数越靠上越大,所以读数为92℃。
(3)[3]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为98℃。
[4]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5][6]bc两图像中,水的沸点相同,而沸腾前加热的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bc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水的质量越多,沸腾前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因此想要缩短沸腾前加热的时间可知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4)[7]因为t2时刻水已经沸腾,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温度会保持不变,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8]“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4. 乙 自下而上 98℃ 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详解】(1)[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
(2)[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3][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中数据可知,水温达到98℃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8℃;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15. 秒表##停表 水蒸气 乙 不会
【详解】(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故答案为乙。
(3)[4]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烧杯中的水从酒精灯那里吸收热量,达到沸点从而沸腾,而此时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的温度是相同的,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中的水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16. 由下到上 实验时需要让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96 温度保持不变 能看到水中出现大量气泡,且上升时气泡逐渐变大 质量大 不能 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1)[1][2]实验时需要让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故在组装器材时应该从下向上。
(2)[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计的示数是96℃。
(3)[4][5]分析实验现象和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探究结论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处破裂,所以由气泡的情况可判断水是否已经沸腾。
(4)[6]如图丁得到的两种不同图像,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知,可能是B组水的质量大。
(5)[7][8]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小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大烧杯中水也达到沸点,小试管中的水和大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17. 铁圈 B 92 见解析
【详解】(1)[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再安装烧杯。
(2)[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水的初温,水的温度是90℃合适,20℃温度较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100℃不适合,故选B。
(3)[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2℃。
(4)[4]根据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得到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8. 温度计 100 液化 水蒸气 水的质量偏大
【详解】(1)[1]探究水的沸腾规律时,需要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除了需要记录时间的秒表外,还需要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水的沸点是100℃。
(2)[3]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
[4]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5]水的质量偏大,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热量较多,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较长。
19.D
【详解】加快的蒸发的方法: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加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ABC.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都是控制了蒸发的面积,并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ABC不符合题意。
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详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水果的温度,减慢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使湿衣服温度升高,加快了水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了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B
【详解】由题意可知,等量的、表面积大小相同的水表示水的质量和表面积相同,由图可知,两滴水表面空气流速相同,B玻璃板下面用酒精灯加热,A玻璃板下没有酒精灯,所以他探究水的温度对蒸发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C
【详解】A.给墨水瓶加盖减慢了墨水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衣架撑开湿衣服晾干,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减慢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B
【详解】A.给有水的矿泉水瓶子盖好盖子,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洗头发后用吹风机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因此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C.用保鲜膜将蔬菜包好,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把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降低了液体温度,可减慢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B
【详解】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排气管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
C.皮肤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故C错误;
D.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为−117.3℃,低于南极的最低温度,所以在南极考察站测量气温时要用酒精温度计,故D错误。
故选B。
25.A
【详解】冰棍消失是冰变成了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水壶外面出现了很多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水壶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C
【详解】A.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面上方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冰箱门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箱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的小水珠,故C符合题意;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 汽化 吸收 放出
【详解】[1][2]电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藏室内的温度降低。
[3]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处遇冷液化成液体,放出热量,从而实现工作循环。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及其应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2节 运动的描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2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运动的描述随堂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2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练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长度的测量,98cmB.2,42cm、18,14cm、26,58cm、17,误差,1 7,7 32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