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如图是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的情景,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时所记录的数据为19.37cm,那么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准确值为 cm,估计值为 mm。
3.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
A.B.
C.D.
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2.98cmB.2.99cm
C.2.95cmD.2.75cm
5.范范用刻度尺测量《行知课堂》的长度,经过多次测量所得数据分别为29.66cm、29.670cm、29.67cm、28.66cm和29.68cm,最后书的长度应记录为( )
A.29.66cmB.29.670cmC.29.67cmD.29.68cm
6.小宇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教材的宽度,先后五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8.42cm、18.21cm、18.43cm、18.44cm、18.43cm,这些数据中 (选填“有”或“无”)错误数据,该物理教材的宽度应记录为 cm。
7.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14cm、26.10cm、26.1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
8.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10.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铅笔的长度是 cm。
1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 ;
(2) ;
(3) 。
12.推着一个周长为2.4m 的轮子绕操场跑道一周,从起点到终点轮子共转过100圈,求操场跑道的长度。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
13.如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14.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木块的长度是 cm。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分别读出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s。
15.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
知识点3.误差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17.同学们要测量课本的宽度,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做实验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1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改进测量方法不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参考答案:
1. 1 3.50
【详解】[1]刻度尺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小格表示1mm,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2]物体左边对齐2.00cm刻度线,右侧对齐5.50cm刻度线,相减为物体的长度读数,为3.50cm。
2. 1 19.3 0.7
【详解】[1][2][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时所记录的数据为19.37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准确值的位置,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数据19.37cm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故其准确值为19.3cm,估计值为0.07cm,即为0.7mm。
3.B
【详解】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A.由图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由图知道,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由图知道,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由图知道,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图中长方形物块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测量方法错误。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应用有刻度线一侧测量,测量方法错误。故B错误;
C.图中长方形物块左端与1cm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9cm和4cm刻度线之间,故可估读为3.95cm,因此物块长度为
3.95cm-1.00cm=2.95cm
故C正确;
D.图中物块没有与零刻度线对齐,测量方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对于29.66cm、29.670cm、29.67cm、28.66cm和29.68cm,比较知29.670cm与其他数据的估读值不同,28.66cm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所以这两个数据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
L=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有 18.43cm
【详解】[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21cm与其它测量值偏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7.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cm 26.12cm
【详解】[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存在一定的误差,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26.42cm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是错误的。
[3]26.42cm这个错误数据应该去掉,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8. 17.57 1mm
【详解】[1]用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所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测量物体长度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就是分度值所在的位,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9. B 3.40
【详解】[1]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9cm对齐,估读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10. 0.1 7.50
【详解】[1][2]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11. 刻度尺没有放正 有刻度的一边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详解】由图看出,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他没选择其它整数位置做零刻度线;他没有把刻度尺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有刻度的一边没有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故错误为:(1)[1]刻度尺没有放正;
(2)[2]有刻度的一边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3)[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12.240m
【详解】解:轮子周长为2.4m,从起点到终点轮子共转过100圈,则操场跑道的长度是
S=nL=
答:操场跑道的长度240m。
13.32
【详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5”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0.5min=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2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s,即秒表的读数为
30s+2s=32s
14. 1.40 217.5
【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木块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2.0cm,读数2.00cm,末端与3.40cm,木块的长度为
[2]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即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所以该秒表的读数为
15. 4.7 32s
【详解】[1]从甲图可以看到,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铅笔的左端对准2cm刻度,右端笔尖在6cm刻度与7cm刻度的中间靠右,它的长度读数为
铅笔的长度是4.7cm。
[2]从乙图可以看到,小刻盘的指针指在0与1的中间靠右,说明时间的读数为30s以上,再观察大刻盘指针,指在2刻度位置,则机械停表的示数是32s。
16.C
【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估读的越多越好,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实际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17.D
【详解】AB.误差不能避免,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测量方法正确,实验中还是有可能存在误差,故A、B错误;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只是减小误差,不会消除误差,故C错误;
D.做实验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任何人测量都有误差,老师测量也会产生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8.AC
【详解】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不同的测量工具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故A正确;
B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D错误;
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正确。
故选AC。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及其应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4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时训练</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沸腾,蒸发,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2节 运动的描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2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运动的描述随堂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