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案设计
展开《短歌行》是新人教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1课,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古典诗歌,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时曹操所作,当时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相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而且本诗语言凝练含蓄,这需要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并通过合作探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素养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够疏通全诗,理解诗意;
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明确诗歌的主旨。
3.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通过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课前准备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风骨”与曹操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还是创作内容,创作风格的继承与创新,曹操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评价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确实是恰到极处的。他首创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直接影响到唐代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新事乐府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从而形成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主要风格之一。曹操的功绩不可磨灭。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群雄并峙、逐鹿中原,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样式——建安诗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来一探建安风骨的特点。
二、初读文本,把握情感
问题:自读诗歌,看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 “慷当以慷”——激昂
人生几何” ——惆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倾慕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欣喜、热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期待
教师小结:一首诗歌有悲有喜,有乐有愁,可谓气象万千。
三、品读涵泳,体会情感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慨当以慷”“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三句的节奏从语法角度讲应该是“慨/当以/慷”“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但在朗诵时一般要处理为在中间断开。
押韵特点:①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②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
2.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忧——思——迎——归
(1)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忧——人生短暂。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全诗以及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更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 思——求贤若渴。 作者运用起兴、用典的手法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如果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第三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迎——仰慕贤才。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为己用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盼——天下归心。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歌既有对人生短暂的忧思,又有对贤才到来的热情;既有对贤才徘徊的劝慰,又有天下归心的壮志豪情,感情或低沉,或高昂,或柔情满怀,或豪迈大度,到最后,自信、高昂将心头的苦闷一扫而光,转入一个山高海阔的境界。
四、悟读体察,把握风格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什么呢?
明确:慷慨激昂 慷慨悲壮 慷慨悲凉 苍凉悲壮
教师小结:诚如钟嵘《诗品》所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带有建安时代“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的《短歌行》,题中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时代风格。
五、背诵作结,感受豪情
《短歌行》相当于是一首“求贤歌”,主题很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能为自己所用。但怎样才能让贤才主动来呢?这正是此诗的魅力。
曹操不提心愿,先言愁。愁生命如朝露般短暂,流逝之迅速,而功业还未成,唤起大家的生命共識。当珍惜时光,一展抱负,这便实现共情之妙。曹操可谓全方位地打消贤者的顾虑,让每个人的到来都有充分的理由。
为着一份生命的意义,值得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赶快行动吧,
为着一份挚爱,值得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会像姑娘对心上人的思念一样,一直等你的到来。
为着一份尊重,值得去,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其乐融融,其情洽洽,他会像对待嘉宾一样礼遇,为何不去?
为着一份情谊,值得去,契阔谈?,心念旧恩,既然是久别重逢,曾一起携手时光,还犹豫什么呢?
为着一份胸怀,值得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不用担心他那里人才太多,自己排不上用场,他的心胸如的大海一样宽广;
为着一份梦想,值得去,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大同,是所有人的心愿,美好未来由大家书写,还徘徊什么呢?
可以说,对时势的洞察,对人心的体察,对功业的渴念,对贤才的一片赤诚,谱就曹操这篇经典的“求贤歌”。
“诗品即人品”一首《短歌行》不仅张扬了一个时代,更代表了一位有王者风范的作家,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作者的魅力。
教学手记
古诗词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他们的审美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涵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即“初读”“品读”“悟读”,本课以朗读贯穿始终。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隐藏在句中的情感,通过鉴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建安诗歌的流派特色。课堂目标基本落实到位。
附群文阅读
(一)下面三首诗词都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体现,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龟虽寿【注】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 本诗写于曹操53岁。
材料二
诉衷情①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②。
【注】 ①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②沧洲,古人隐居之地。
材料三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1.三首诗词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材料二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材料三抨击世态污浊,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2.阅读三首诗词,试分析其中感情的抒发原因。
答案 曹操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即使已到暮年,却依旧雄心不改,故而壮志在胸;陆游是一个以身许国、胸怀壮志的爱国词人,他报国无门,而落得心系前线、闲老家乡的境地,故而悲愤不平;汪元亨身处一个恃强凌弱、贪婪不平的时代,刚直不阿的性格决定自己的行为,他襟怀开阔,向往隐居而自觉归隐。
3.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的?请说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略。
(二)点评蒿里行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点评 历经一年零半个月的发掘,经多名专家细致考证,文物部门2009年底终于确认了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再次聚焦曹操。
曹操在文学中常被夸大其精明、奸诈和疑心,但真实的他,丰功伟绩和个性魅力皆不容抹杀。他是野心勃勃、剪殳群雄的帝王,是深谋远虑、不拘任才的军事家,更是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悲天悯人的诗人。虽被称为“乱世之奸雄”,但他自述平生之志不是称王称霸,而是以汉将军的荣誉入葬;他杀掉了宁死不降的陈宫,却对其气节击节称赏;他吩咐妻妾在他死后自行改嫁、分香卖履,风流而又开明。他狡诈,也天真;残忍,亦有情。
这首诗可谓一代“诗史”,真实记录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悲惨世相:群雄讨伐董卓,会盟孟津却各作打算、旋即分裂,袁术称帝导致征伐不断,使得百姓无法存活、生灵涂炭。诗中充满平天下、建功业的艰辛,饱含对混战军阀的谴责,对人民疾苦感同身受、深藏怆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直苍凉,有力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无常。也许,雄才大略加儿女情长,才是这位千古英雄真实的面目和不朽的魅力。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设计</a>,共12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7.1 短歌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4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1 短歌行教案设计</a>,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a>,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