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01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02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第三单元的必读必讲篇目,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教师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李白的诗仙形象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除应制作诗、陪侍出游之外,李白别无他事,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天宝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风特点——浪漫主义(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理解诗歌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能结合诗歌的所写景物,把握诗歌的内涵。
    3.通过诵读,置身诗境,找出诗人应用“直接抒情、想象、夸张、衬托的手法”的句子,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理解其表达效果,了解诗人的情感。
    4.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
    教学方法
    自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激疑质疑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通读全诗,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做认真批注,初步读懂诗的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在课本空白处写出读此诗的收获。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剑,能舞的密不透风;
    琴,能弹的叮叮咚咚;
    酒,能喝的酩酊大醉;
    诗,能写的千古留名。
    这,就是李白。
    这就是聪明勤奋的李白,
    就是侠肝义胆的李白,
    就是心怀苍生的李白,
    就是大鹏展翅的李白,
    也是终生郁郁不得志的李白。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峰,而他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他诗歌的高峰,是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走进李白“梦”的世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提问:我们欣赏一首诗的时候,往往应该从题目入手,题目是理解诗歌的一扇窗户,是打开诗歌的一把钥匙。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明确: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山: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留别:本诗写作目的。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任务活动一:(10分钟)
    1.抽查多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纠正。
    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让学生划清节奏。
    3.模仿范读,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教师精讲点拨。
    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韵脚。
    这首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这一层又分三小层。
    第一小层:梦前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小层: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第三小层:梦醒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点拨 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u”“u”“enɡ”“üe”“i”“inɡ”“ɑn”“ɑi”
    “ɑ”等。
    (二)任务活动二(10分钟)
    1.各小组把预习时不能理解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分组讨论解决疑难。
    2.教师重点提示:
    重点字词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失向来之烟霞:
    栗深林兮惊层巅: 虎鼓瑟兮风为马: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3.同桌相互讲解诗意。
    (三)任务活动三: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自由读,概括思路。
    相机板书:梦由(梦前)——梦境(梦中)——梦感(梦后)
    (三)任务活动四:赏析第一节(7分钟)
    1.齐读第一节并思考:
    (1)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有什么作用?(3 分钟后小组交流展示)
    (2)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2 分钟后小组交流展示)
    (3)概括第一小节大意(1分钟)
    明确:(1)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对比、衬托。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3)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四)任务活动五:赏析第二节 (15分钟)
    1.齐读第二节并思考: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请用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所写之景,然后分析、概括所见之景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10分钟后小组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后教师再作精讲:
    明确:A.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B.著屐登山——壮美奇绝——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C.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D.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飘飘欲仙的李白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E.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四、课堂小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说一、二两节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抽查学生讲一讲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一)任务活动一:自由朗读第二节后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知人论世)
    明确:
    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幻灯片呈现)
    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
    虽然是在写梦境,但诗人依然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之时积累的怨愤之气。
    (二)任务活动二:赏析第三节 (8分钟)
    齐读第三节并思考: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2.“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5.概括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再作点拨
    精讲预设:
    1.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
    3.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4.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5.惊梦长叹
    (三)任务活动三:自由诵读全文,置身诗境,指出诗人抒情的方法及用了想象、夸张的句子,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理解其表达效果,概括主题。
    学生交流后教师 作精讲点拨:
    精讲预设:
    主题:通过描写梦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表达了诗人憎恨现实,追求自由,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志向。
    (四)任务活动四: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面对逆境厄运的考验,古今中外人物是如何应对的?(请用形象的语言说出来,小组交流后展示)
    教师示例:
    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张继却名落孙山。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他独自来到苏州,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可眼前的景色使得他更觉落寞。夜晚,江风很大,吹得小船摇来摆去,河上的渔火也跟着明灭不定。张继望着夜色中的枫树古桥,脱口吟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绝句。逆境,成了张继诗歌生命中的养料,浇灌出他心中凄美的诗句。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曾经风靡全世界。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楚的盲艺人的真实情感。如果阿炳没有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如果阿炳不是3岁丧母8岁出家当道士,只怕他就不会潜心研究音乐,音乐界就少了一个18岁就成为演奏能手的奇才,更不会有《昭君出塞》等名曲的诞生了。逆境,成了阿炳音乐生命中的养料,催生出他手中美妙的旋律。
    和莎翁、歌德并称“三高峰”的塞万提斯,24岁时在海战中左手致残,后又被海盗绑架,在海盗窝里被折磨了整整5年。此后,他3次入狱,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和他的逆境所不同的,是他的不朽著作《堂·吉诃德》。要铸就这样一部杰作,需要的不仅是头脑,逆境也功不可没。假使塞万提斯的人生路一帆风顺,杰作就无从诞生。逆境,成了塞翁文学生命中的养料,滋养出他笔下绚丽的花朵。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被显示的。——培根《谈厄运》
    居里夫人经受过失恋的痛苦,最终让镭元素问世;马云历经高考的失败,写就中国的电商传奇;张海迪高位截瘫,成为时代楷模、励志榜样;王祖蓝,因为备受打击,跻身TVB。
    三、提升练习:(5分钟)
    照例子仿写:
    面对人生的沉浮,李白发出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
    面对人生的沉浮
    面对人生的沉浮
    面对人生的沉浮我发出的是
    四、小结:
    李白的人生在天宝三年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挫折,但经历了挫折后的李白却走出了与官宦之道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人生总会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让我们从李白人生如梦的感慨中感悟到他积极一面,相信乌云上面有晴空,风雨过后是彩虹。
    教学手记
    本诗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紧紧扣住“梦游”的字眼上,体现“梦幻化”(创造性)的特点。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自由美好的天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慕和对权贵的憎恶。也是这首诗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原因之一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画的梦境很奇妙,蕴含奇特的想象,既包含了李白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不顺。也包涵着李白强烈主观色彩的乌托邦的建构与无情的幻灭。对于高中生而言,必须开展深度阅读,深入体悟这种梦境的美妙和李白的真实而全面的心境。同时我们要能够学与致用,学习文章中那不可多得描写手法以及描写顺序的把握。引导学生将其注入记叙文写作之中,希望更多的教师发现这个奥秘,引导学生且欣赏且模仿。
    附群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 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
    材料二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材料三
    送客归京
    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注】 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1.阅读材料一,回答:“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
    答案 “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着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
    2.阅读材料二,回答问题:颈联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作用何在?
    答案 描绘了一幅桃花锦簇、柳絮纷飞的明艳春景图。运用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反衬出诗人离愁难遣、怕和友人后会无期的伤感。
    3.阅读三则材料,回答:三首诗都写到了送别,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材料一诗中表达了送别友人杜甫之后的怀念之情、对重逢的渴盼以及对各自前途飘转不定的忧虑之情;但最后以酒抒怀,一醉而别,感情豪迈。
    材料二既有童年伙伴重逢的喜悦,也有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更有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
    材料三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
    (二)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对比
    一、《夜归鹿门歌》中的山水情怀探寻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正逢大唐盛世,在这一时期,诗人的梦想自然也是建功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但事实上孟浩然一生运气极差,多次错过出仕的机会,以至于郁郁终老。他壮年时就赶赴长安去谋求官职,盼望在仕途上有所进步,但因为“当路无人”,得不到当权者的推荐和赏识,最终只好还归故园,寄情山水,成为唐代一位不想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对于孟浩然自己来说,这自然也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痛和始终解不开的结。孟浩然在出仕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寄情山水田园,应该是心有不甘的,更是无比愤懑的。但是就这首诗歌所言,似乎此时的孟浩然不但默认了这样的人生,并且在心灵上开始探寻其中的乐趣。
    题中所写的鹿门山应该离作者家不远,“庞公”就是庞德公,是汉末著名隐士。他不喜欢出仕,于是他拒绝了朝廷的征辟,隐居在鹿门山,从此这里就成了著名的隐逸之所。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似乎想起了这位前辈,于是追寻他的足迹,也在此修建了一处别业,因此就有题目“夜归”的写实。但这首诗歌仔细读来,其实还是阐发自己乐于归隐的情怀志趣,这看似与作者求官本愿不合,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作者多次失意,难免厌烦仕途;二是作者本性就喜好山水;三是古人诗歌中之爱山水、望隐逸多是一时之感,不能看作不变的思想。因此在这首诗中孟浩然确乎对山水之爱出乎真心、真情,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就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中,山寺、钟声、月光、鹿门、烟、树、松间小路、山中岩石等,这些意象,可以说是娓娓道来,非常幽清自然,为读者营造出了一个静谧优美的画面,真可谓隐居的胜境,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这静谧优美的景色寓含了作者那种悠闲淡然的隐居之情。所以诗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的自比。在这里,没有熙熙攘攘,没有俗务缠身,没有失意不顺,唯有古寺明月、禽鸟山林等美景,隐者在这里可以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诗人真实地抒写出这种隐逸情趣,虽然也表现出了一些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地对这种静谧、远离世俗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透露出在盛唐时代错失报国扬名盛宴的凄清与无奈,与晚唐时代诗人躲避战乱纷争而隐居截然不同。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寄寓情感发微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形象缤纷多彩,表现手法新奇,是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又名《别东鲁诸公》,从时间上看,本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由于受当朝权臣排挤,李白被赐金放还,没能够一展胸襟,这对于李白而言是郁郁难平的。离长安后,他回到东鲁居住了一段时间,可是李白无法忍受这种安逸和空虚,于是他与东鲁诸公告别,踏上漫游的旅途,希图通过寄情山水,来消释在政治上遭受的挫折,排解其中的愤怨。
    对于李白来说,他并不是要写现实中的天姥山,他要写的是历来游览的那些山水,甚至可以说,现实中的山根本不是他要表达的内容,他要写的只是他心目中的山,带有某种寄托的山水,因此,用梦游便于作者超脱现实,对天姥山进行寄寓式地阐发。诗人运用极度夸张与浪漫的想象写出了天姥山的雄奇高峻,仙境的瑰丽如幻,但梦醒时分,一切消失了,眼前的现实依旧无奈、黑暗。李白在梦中所游历的山水自然是一种美好、理想的人生与社会,那么梦中的美好自然就与现实的黑暗、丑陋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对比。在诗中,诗人因为仕途失意、人生挫折,于是感叹“古来万事东流水”;为了排遣这种失意,他选择梦游、仙游,在天上仙境之中找寻乐趣,于是发出“世间行乐亦如此”的感慨;然而诗人并非耽于享乐,这不过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方式,是另一种形式的抗争,于是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还是发出了不愿为权贵折腰的呼喊。
    这才是李白,那个敢想敢说的李白。李白虽然曾受帝王优宠,但也不过是个词臣,在这样的景况下,李白不但有失尊严甚而根本就没能够实现理想,一展抱负,同样在盛唐这场即将转衰、结束的盛宴面前,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因此,李白这样的一种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决绝,与那些高高在上的封建统治者的决绝。对他们,李白深深地表示出蔑视与不屑,这种不屑写出了千古以来多少仕途不顺、报国无门之人的心声。所以,诗歌虽然因为记梦而显得浪漫虚幻,但实际上依然是针砭现实,寄托了诗人的现实理想与态度。
    三、两诗中盛唐诗歌风貌透视
    在对两首诗歌的思想进行探索发微之后,我们发现盛唐时代诗人共同的特质就是矢志报国,扬名显亲。即使遭遇挫折失意,也只是短暂寄情山水,而在骨子里、血液里依旧涌动的是一展所长、一展抱负的梦想。可以说,孟浩然、李白同为盛唐时代最为著名的诗人,有着一样的理想,也都有着超凡脱俗的诗才俊笔,在人生遭际上虽不尽相同,但最终都是郁郁不得志;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热爱,但本质上孟浩然欣赏的是其中的隐逸之趣以及以此象征的高洁情怀,而李白则是不屑于隐居山林的,只是借游览山水来纾解心中郁结的不满,从而表达对现实黑暗的鄙弃。两者的情怀一疏寂淡然,一激扬热烈,可以说是大为不同的。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1 芣苢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之,初识《诗经》,细想之,理解意思,涵泳之,揣摩意境,学吟之,感受意韵,仿写之,古为今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1 芣苢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品介绍,余冠英今译,白话翻译,参考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3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