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优秀导学案
展开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单元学习主题]
生命的诗意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烟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
本单元所选的八首诗词,皆为中华古诗词宝库中的名家名篇。在斑驳的历史画卷中,在洋溢独特韵味的四季里,时间越久,古诗词的魅力就越无法阻挡。魏晋唐宋的诗歌长廊中,正弥漫着永恒的生命的诗意,彰显着生命的伟大与崇高。
[单元素养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词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当时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短歌行
生平 |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以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
作品 | 《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等。后人辑有《曹操集》。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
评价 |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曹操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难以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1.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还创作了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3.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以“杜康”代指酒。
4.青青子衿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学子之服,后因此称读书人为“青衿”;也用来借指青少年,本诗中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
5.周公吐哺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为了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一沐三捉(握)发,一饭三吐哺”形容在位者渴求贤才,热切殷勤地礼待贤才,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6.阡陌
阡陌:指在广袤的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点评:全篇抒写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通假字
契阔谈讌( )
答案 同“宴”,宴饮、宴会
2.古今异义
(1)明明如月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2)枉用相存
古义:﹍﹍﹍﹍﹍﹍﹍﹍﹍﹍﹍﹍﹍﹍﹍﹍﹍﹍﹍﹍﹍﹍﹍﹍﹍﹍﹍﹍﹍﹍
今义:存在;生存。
(3)慷慨(慨当以慷)
古义:﹍﹍﹍﹍﹍﹍﹍﹍﹍﹍﹍﹍﹍﹍﹍﹍﹍﹍﹍﹍﹍﹍﹍﹍﹍﹍﹍﹍﹍﹍
今义:大方,不吝惜。
答案 (1)光明,明亮。(2)问候,探望。(3)情绪激昂。
3.一词多义
(1)当
(2)去
(3)厌
答案 (1)动词,对着 动词,抵、相抵 动词,阻、拦 副词,将要 动词,当作 (2)动词,逝去 动词,离去、离开 名词,距离 动词,除掉 (3)动词,满足 形容词,饱
4.词类活用
(1)乌鹊南飞(﹍﹍﹍﹍﹍﹍﹍﹍﹍﹍﹍)
(2)鼓瑟吹笙(﹍﹍﹍﹍﹍﹍﹍﹍﹍﹍﹍)
(3)去日苦多(﹍﹍﹍﹍﹍﹍﹍﹍﹍﹍﹍)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南 (2)名词作动词,弹奏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本诗慷慨悲凉,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1本诗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诗言志”,从诗人的“忧”看出他有怎样的“志”?
答:﹍﹍﹍﹍﹍﹍﹍﹍﹍﹍﹍﹍﹍﹍﹍﹍﹍﹍﹍﹍﹍﹍﹍﹍﹍﹍﹍﹍﹍﹍﹍﹍﹍﹍﹍﹍﹍﹍﹍﹍﹍﹍﹍﹍﹍﹍﹍﹍﹍﹍﹍﹍﹍﹍﹍﹍﹍﹍﹍﹍
答案 (1)①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②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③忧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志向: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2诗歌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请找出这些诗句并分析其含意。
诗句 | 含意 |
|
|
|
|
|
|
|
|
答案
诗句 | 含意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感慨韶华易逝,表达人生苦短之感慨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将贤才比作高空中的明月,表示贤才可望而不可即,流露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 以乌鹊难以择枝的情形来比喻贤才的无所依托,并以乌鹊绕树、择木而栖来启发贤才要善于择枝而栖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希望贤才越多越好 |
3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答:﹍﹍﹍﹍﹍﹍﹍﹍﹍﹍﹍﹍﹍﹍﹍﹍﹍﹍﹍﹍﹍﹍﹍﹍﹍﹍﹍﹍﹍﹍﹍﹍﹍﹍﹍﹍﹍﹍﹍﹍﹍﹍﹍﹍﹍﹍﹍﹍﹍﹍﹍﹍﹍﹍﹍﹍﹍﹍﹍﹍﹍﹍﹍﹍﹍﹍
答案 ①诗歌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调。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它是在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紧接着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几个句子。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四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③诗歌最后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
4《短歌行》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进行抒情与言志的。
答:﹍﹍﹍﹍﹍﹍﹍﹍﹍﹍﹍﹍﹍﹍﹍﹍﹍﹍﹍﹍﹍﹍﹍﹍﹍﹍﹍﹍﹍﹍﹍﹍﹍﹍﹍﹍﹍﹍﹍﹍﹍﹍﹍﹍﹍﹍﹍﹍﹍﹍﹍﹍﹍﹍﹍﹍﹍﹍﹍﹍﹍﹍﹍﹍﹍﹍
答案 ①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②比兴手法的运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③用典。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使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诗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用典手法的运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本是宴请宾客的诗,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来再次表达自己欢迎贤才的心情。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非常懂得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将贤则国安”“天地间,人为贤”。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曾亲自颁发《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诗中一再表露的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与他的远大政治抱负是完全一致的。
用典,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典故有三种:明典、暗典、翻典。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古代文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文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文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系,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歌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针对练笔』
请围绕“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这个中心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恰当使用典故。
答:﹍﹍﹍﹍﹍﹍﹍﹍﹍﹍﹍﹍﹍﹍﹍﹍﹍﹍﹍﹍﹍﹍﹍﹍﹍﹍﹍﹍﹍﹍﹍﹍﹍﹍﹍﹍﹍﹍﹍﹍﹍﹍﹍﹍﹍﹍﹍﹍﹍﹍﹍﹍﹍﹍﹍﹍﹍﹍﹍﹍﹍﹍﹍﹍﹍﹍
答案 (示例)人生当立志。无志则人难做,事难成。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人生一世,当报效国家,为天下人谋福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平年代更应立志苦学、精忠报国;战乱时期当弃笔从戎戍边守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即便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人生的旅程不可无志:成不了太阳,就做一缕白云为蓝天增添风景;成不了月亮,就做一颗星星为夜空点亮微光;长不成参天的大树,就做一棵无名的小草,给大地增添绿色;当不了航船上的舵手,就做一名普通的水手,为远航增劲添力。
语文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4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短歌行学案</a>,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导学案,共7页。
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优秀学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