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1.掌握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标出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由反应物中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在线桥上标明得失电子数
得失e-数目表示方法:
变价原子个数×单个原子化合价变化数目e-
失 e-
得 2e-
4.检查:得失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4 -1 +2 0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2NaI + Cl2 == I2 + 2NaCl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 0 0 -1
得到 e-
[ 判 断 ]下列用双线桥表示是否正确?
还原剂(失e-的元素)+氧化剂(得e-的元素)=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①箭头: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一元素
②箭头不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③“桥”上得失e-总数应相等。
单线桥法直观的表示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①箭头:由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 {还原剂 → 氧化剂 }
②“桥”上不要注明“得/失”,仅需标明转移e-总数。
H2 + Cl2 = 2 HCl
1)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还原产物是 ,氧化产物是 。
2)每2 份 KMnO4参加反应,被氧化的HCl) :未被氧化HCl= 。
3)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按要求填空。
注意:得电子数=失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数
①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
SiO2 + 3C = SiC + 2CO↑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 。
2Na2O 2+ 2H2O=4NaOH+ O2↑
①氧化剂 ,还原剂 ,它们数目比为 。
② 每1个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
化合价能不变,则不变原则
3S + 6KOH ==2K2S +K2SO3+3H2O
氧化剂= .
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
(1)双线桥法KClO3+6HCl===KCl+3Cl2↑+3H2O(2)单线桥法KClO3+6HCl===KCl+3Cl2↑+3H2O
+5 -1 0
思考: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是多少?
练习3: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H2S + H2SO4(浓) == S ↓+SO2↑ + 2H2O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只靠拢不相交”的归中原则
练习4: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H2S + H2SO4(浓) = S↓+SO2↑+ 2H2O
KClO3 +6HCl = KCl +3Cl2↑ + 3H2O
4 FeS2 + 11 O2 == 8 SO2 + 2 Fe2O3
氧化产物 ;
元素被氧化;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练6.制取水处理剂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还原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每1个 KClO3参加反应有2 个电子转移
的反应中,P元素发生的变化是( )A. 被氧化. B. 被还原C. 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练7:在11P + 15CuSO4 + 24H2O = 5Cu3P + 6H3PO4 + 15H2SO4
11P + 15CuSO4 + 24H2O = 5Cu3P + 6H3PO4 + 15H2SO4
问题: 1mlCuSO4能氧化 ml的P ?
P ?
三.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或性质。
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或性质。
极易失去最外层1个e-
,具有强 性
最外层极易得到1个e-
如何判断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呢?
1.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思考: ①Na单质化合价能否降低?
③Fe2+的化合价呢?
②Na+的化合价能否升高?
它们处于元素的最低价,即只能 电子,表现出 性
它们处于元素的最高价,即只能 电子,表现出 性
即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口 诀:“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走”
Fe、 Fe2+、 Fe3+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明确】所谓最高价、最低价指处于该元素的最高价、最低价
1、在Fe2+、Fe3+、S、I-、H+ 、Cl2、S2-、HCl、H2O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H2O2、Na2O2、
K Ca Na Mg Al Zn Fe …(H) Cu Hg Ag
注意:有机物中C往往算平均化合价
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问 题:Na和Al谁的还原性强?
Na易失1e-,Al易失3e-,但是还原性: Na > Al
注意: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何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呢?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Zn + H2SO4 = ZnSO4 + H2↑
H2SO4 > ZnSO4
(或者:H+ > Zn2+)
迁移练习:1.某条件下,有反应:
(1)2 A3+ + 3B = 2A + 3B2+(2)3D2+ + 2A = 2A3+ + 3D(3) B2+ + C = C2+ + B
① 判定 A、B、C、D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A.A >B >C >D B.D >C >B >A C.C >B >A >D D.B >A >C >D
② 该条件下,反应 B2+ + D = D2+ + B能进行吗?
2) 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失电子能力逐渐↓ ,单质还原性逐渐↓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 Cu2+ Hg2+ Ag+
对应阳离子得电子能力逐渐,氧化性逐渐
例 Fe + CuSO4 = FeSO4 + Cu
反应Cu + 2FeCl3 =2FeCl2 + CuCl2
Fe3+ > Cu2+
说明还原性:Cu >Fe 吗?
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氧化性越弱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氧化性:F > Cl > Br > I > S
还原性:F- < Cl- < Br- < I- < S2-
3)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判断
氧化性:Cl2 > S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来判断
2KMnO4 +16HCl(浓) =2KCl +2MnCl2 +5Cl2↑+8 H2O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O2 + 4HCl(浓) === 2H2O + Cl2↑
KMnO4 > MnO2 > O2
【归纳小结】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2)对同一元素而言,一般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弱。(3)氧化性或还原性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温度:如热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要强。②浓度:如浓盐酸的还原性大于稀盐酸。③酸碱性:如KMnO4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①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②非金属单质只有氧化性③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一定具有强氧化性④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⑤难失去电子的物质必然易得到电子。⑥得电子越多的物质,其氧化性越强⑦Fe比Cu还原性强,则Cu2+比Fe3+氧化性强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Na+;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如F-。
如稀有气体既难得电子也难失电子
MnO4—、NO3—(H+) 、Cr2O72—、Fe3+
S2-、SO32—、I-、Fe2+、Br-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e3+与Fe2+、Br-除外)
四.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价降低的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每3个Na2SO3恰好与1个K2Cr2O7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价。
↑(6-4 )×3 = ↓(6-x)×1 解得 x=3
1.每3个锌原子加入到含2个MO2+的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M B.M2+ C.M3+ D.MO2+
2.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 .
Na2 S x NaClO
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6— (-2/x)] · x
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说明: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①找出:氧化剂 → 还原产物,还原剂 → 氧化产物
②分析注明:“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③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较强氧化性) (较强还原性) (较弱还原性) (较弱氧化性)
练.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M2++R2=2M3++2R-,③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
(2)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作用时,氧化性强的优先被还原。
铁粉先与AgNO3(即Ag+)反应
AgNO3优先与Zn反应
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KMnO4 > Cl2 >Fe3+>I2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走”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浓H2SO4与SO2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元素的化合价“只向中间靠拢不出现交叉”。
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S + HNO3 — H2SO4 + NO2 + H2O
求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
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4)配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
(5)查守恒: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① S + HNO3 — H2SO4 + NO2 + H2O
CO2 + K2SO4 + MnSO4 + H2O
② H2C2O4 + KMnO4 + H2SO4 —
找准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例1]配平下列方程式
“正向配平法”可以先不理会生成物中元素原子个数, 只管反应物“1分子”
③ FeS2 + O2 ―→ Fe2O3 + SO2
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元素全部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时,将物质当作一个整体进行配平的方法,叫整体法。
K2Cr2O7 + HCl(浓)—
KMnO4 + HCl(浓) —
2KMnO4 + 16HCl(浓) == 2MnCl2 + 5Cl2↑+ 2KCl + 8H2O
(当然,上述两个反应也可以在HCl前面“先配2”处理)
3 8 3 2 4
③ FeS + HNO3(稀) — Fe(NO3)3 + H2SO4 + NO↑+ H2O
[练习1]配平下列方程式
① KMnO4 + K2S + H2SO4 — MnSO4 + K2SO4 + H2O
② Cu + HNO3(稀) — Cu(NO3)2 + NO↑+ H2O
8 5 12 8 9 12
1 6 1 1 3 2
1 2 3 2
② SO2 + H2S — S↓+ H2O
1 6 1 3 3
③ KClO3 + HCl(浓) — KCl + Cl2↑ + H2O
① H2SO4(浓)+ H2S — SO2↑+ S↓+ H2O
[练习2]配平下列方程式
(归中反应——正向配平)
1 1 1 1 2
(2)___P4+___KOH+___H2O == ___K3PO4+___PH3
(1)___ S+___KOH== ___K2S+___K2SO3+___H2O
(3) P + CuSO4 + H2O = Cu3P + H3PO4 + H2SO4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分解)
(4) KClO3 — KCl + O2↑
(5) NH4NO3 — N2↑+ HNO3 + H2O
②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所缺的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
③最后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系数。
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或离子)未写出(缺项)
①先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剂、还原剂及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
(一般缺:H2O、酸、碱、H+、OH-等)
利用电荷守恒确定缺项物质是H2O、H+、OH-等。
→在酸性条件下,缺正电荷或多负电荷补H+;
→在碱性条件下,缺负电荷或多正电荷补OH-。
(1)__ClO-+__Fe(OH)3+_____===__Cl-+__FeO42-+__H2O
3 2 4OH- 3 2 5
(2)__MnO4-+__H2O2+____===__Mn2++__O2↑+__H2O
2 5 6H+ 2 5 8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法:先使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
4.当方程式中有多个缺项时,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依据溶液酸碱性和电荷守恒,加H2O、H+或OH-等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六、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H2+O2=2H2O
某些宇宙飞船上所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不仅能量转换率高,而且电池反应生成的水还可供宇航员饮用。
4Fe + 3O2 + 6H2O = 4Fe(OH)3
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
隐形眼镜洗涤液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
2H2O2 = O2↑+ 2H2O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8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怎么办,物质的量,物质的量n,质量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20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化学键备课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价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夯基提能·一遍过,答案A,答案C,答案D,Cl2,KMnO4,SO2,H2S,H2O2,Fe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