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授课课件ppt
展开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初步学会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3.通过分析声速表,提高分析、归纳表格信息的能力。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习“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辨别出不同的声音吗?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呢?
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声音?
活动三、安静下来,摸自己的喉咙,再发出“啊”的声音,同 时用手摸喉咙,并对比感受两次有何不同。
活动一、拨动橡皮筋,听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活动二、刻度尺简单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外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端,观察刻度尺的变化,并描述现象。
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1.感受及猜想声音的产生
通过以上活动体验,猜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敲击音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乒乓球有什么样的变化?
鼓面振动,在鼓面上放上纸屑,发现放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蹦起来
敲击鼓面,听鼓声,观察现象,提问:鼓面是否发生振动,如何证明?
2.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这种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叫作归纳推理法。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乒乓球靠到正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被弹开;敲击大鼓,会发现放在鼓面上的纸屑蹦起。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非常直观的现象或易测量的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发声,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用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然后用手握住发声的音叉,让学生对比描述两次声音现象。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是原来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还在向外传播着,并不会马上就消失。我们称正在发声的物体为声源。
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拉二胡: 吹口哨: 人说话:
我们平时听到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呢?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老师在讲台上,你们在座位上,我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的呢?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将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近另一张桌面的一端。提问:通过实验活动得到什么结论?
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为什么正在钓鱼的人讨厌周围有人走来走去或者大声说话呢?
鱼听到脚步声或岸上说话声会被吓跑
观察航天员在太空舱的交流方式,对比地球上交流方式,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假如没有空气,能听到声音吗?
活动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
活动二:让空气又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又逐渐加强。
2.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通过以上实验活动,得到了什么结论?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为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强调: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实验推理法。
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
石头扔进水里,泛起一圈一圈的水波;击鼓,鼓面振动带动周边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同的波动。
总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因此称为声波。
3.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思考: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能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大。
不同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结论:①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②一般情况下, v固> v液> v气。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例如声速表中的软木属于固体,但是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液体要小得多。
回声的形成——声音的反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 s,假如在温度为15 ℃的环境中,也就是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多大时,能区别回声和原声?(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答案:由题可知,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最小时间t=1/2×0.1 s=0.05 s,由v=s/t得人到障碍物的最小距离s=vt=340 m/s×0.05 s=17 m。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物理意义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回声: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大于0.1 s
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一定是340 m/s
2.在《梁祝》的演奏中,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这里的长笛和双簧管都是靠_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3.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m/s,它的大小与介质 的种类和______有关。
物理八年级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258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介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059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课件ppt</a>,文件包含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媒体2mp4、真空罩的闹钟mp4、打雷闪电mp4、媒体6mp4、媒体5mp4、媒体4mp4、媒体3mp4、媒体1mp4、古筝mp3、声音的产生mp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mp4、呐喊回声mp4、鸟叫声mp3、雷声mp3、瀑布mp3、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mp4等1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059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真空罩实验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