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展开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的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标准2022》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标准2022》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标准2022》要求,还是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难度得以降低。
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的产生。
2.认识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了解回声测距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
难点:了解回声测距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蛐蛐声、琴声和架子鼓声。
教师提问:这些声音大家听过吗?这些声音是由谁发出的?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声音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呢?
学生聆听、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利用学生熟悉的声音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环节二:声音的产生
探究活动1:让学生边说话边把手放在声带上。
教师提问:
(1)你的手指感觉到了什么?
(2)当你不说话时,还能感受到振动吗?
学生回答:
(1)手指感觉到了“振动”。
(2)不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声音的产生
探究活动2:如图所示,拨动张紧到一定程度的橡皮筋。
教师提问:
(1)你听到声音了吗?
(2)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4)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活动3:如图所示,拨动伸出桌面的尺子。
教师提问:
(1)你听到声音了吗?
(2)尺子在做什么运动?
(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4)当尺子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活动4:敲击音叉,然后将一个悬挂起来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探究活动5: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这些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例如,鸟鸣(鸟的鸣膜振动发声);涛声(海水拍打振动产生);雷声(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爆鸣)。
教师提问:我们说话时靠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鼓声靠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笛声靠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二胡靠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蝈蝈靠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了解留声机的原理。
学生阅读后,播放留声机的视频,并建议大家课下也制作一个留声机。
学生回答:
(1)听到了。
(2)振动。
(3)由橡皮筋振动引起的。
(4)不能。
学生回答:
(1)听到了。
(2)振动。
(3)由尺子振动引起的。
(4)不能。
学生回答:音叉在振动。
学生回答:音叉在振动。
学生回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学生回答:声带振动;鼓面振动;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琴弦振动;翅膀振动。
学生阅读。
通过实际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通过问题进一步强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同时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声音的产生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巩固新知,检测学习成果。
环节三:声音的传播
探究活动6: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播放演示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这几个方面: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能看到泡沫的振动吗?能听到音乐吗?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能看到泡沫的振动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听到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3)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玻璃罩内变成真空,还能听到音乐吗?
(4)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5)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7:空气传声。
(1)将两个音叉相互靠近放置。
(2)将乒乓球(或通草球)靠近一个音叉。
(3)敲击另一个音叉。
(4)观察到乒乓球(或通草球)跳动了起来。
教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或通草球)会跳动?
我们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但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那液体和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实验结束后学生回答:(1)能看到泡沫的振动,能听到音乐。
(2)能看到泡沫的振动,说明音响发声。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音乐声越来越小。
(3)罩内变成真空,就不能听到音乐了。
(4)声音由无变弱再变强。
(5)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并回答:左边的音叉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右边的音叉上,右边的音叉也振动起来,所以乒乓球(或通草球)跳动了起来。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同时在实验前将问题告知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声音的传播
探究活动8:水可以传播声音。
用手机播放音乐,然后将手机用密封袋密封后放入水中,是否还能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我们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用“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来解释?
既然气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那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你能举出实际例子吗?
现在我们阅读教材第36页“想想做做”,然后也照着做一做。
请看视频,并按照视频的讲解来制作一个“土电话”。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教师总结: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叫作声波。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
例2 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金鱼
B.空气→水→金鱼
C.鱼缸→水→金鱼
D.水→金鱼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并回答: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学生回答:人在水边说话,鱼会被惊跑。
学生回答:可以。例如,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通过铁轨传来的火车运行的声音。
学生阅读并实践。
学生看视频并制作土电话。用两个制作好的“土电话”,并找两位同学来实际感受实验效果。
学生回答: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总结声音的传播规律,进一步讲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巩固新知,检测学习成果。
环节四:声速
教师提问:为什么大雨来临之前,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回答: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叫作声速。
观察“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格,可知:
一般来说,在固体中声速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而且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教师提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声波可以被多个障碍物反射,形成多次回声,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波比原声迟0.1 s,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小于0.1 s时,人耳会感觉原声增强了。
请大家计算一下要想区别出原声和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多少米?(声速按照340 m/s计算)
例3 “蛟龙”号在探测海深时,下潜的速度是20 m/s,某时刻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 s后收到信息,求此时距海底的距离。(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 m/s)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7页“科学世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学生猜想:可能会被反射回来。
学生计算:17 m。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讲解声速。
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可以进一步练习有关速度的计算,可以理解回声的特点以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声速: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回声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二章第1节。
2.“练习与应用”1~6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预习,探究演练,拓展提升,知识整理与反思,成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