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福建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沪教版),共7页。
第6章学情评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uSO4 B.MgCl2C.KMnO4 D.FeCl32.烧开水时会看到有气泡从水中逸出,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升温时( )A.发生了分解 B.溶解度减小C.溶解性增强 D.与水发生了反应3.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称取水的质量为( )A.95 g B.90 gC.20 g D.5 g4.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5.能证明20 ℃时某硝酸钾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 ℃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变稀B.向20 ℃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6.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6题)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7.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第7题)A.固体X可能是NaOHB.固体X可能是NH4NO3C.Ca(OH)2溶解度:①>②D.Ca(OH)2质量分数:①=③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率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10. 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然后将溶液降温至20 ℃。降温过程,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0题)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浓度先不变后变小C.t1 s时溶液温度介于20 ℃~30 ℃之间D.20 ℃时 KNO3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是31.6∶100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6题,共70分。11.(14分)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3)碘酒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酒中的溶剂是 。(4)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 C.豆油(5)甲同学从冰箱中取出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是 。12.(10分)某兴趣小组欲测定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设计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已知在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g)(第12题图1)(1)操作a的名称是 。(2)实验所得“28 g氯化钠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经计算,本次实验测得20 ℃时氯化钠溶解度约为33.3 g,与实际值(如图2)相比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第12题图2)A.蒸发至水分蒸干时才停止加热,造成部分晶体溅出B.蒸发后所得固体仍有水分,没有充分干燥就称量(4)某位同学按上述实验流程测定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在蒸发硝酸钾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发现蒸发皿内仍没有晶体析出,请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解释原因: 。(5)20 ℃时,将136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加水 g。(结果保留整数)13.(12分)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用醋酸钠(CH3COONa)过饱和溶液做了一个“点水成冰”的趣味实验。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而溶质仍未析出的溶液。醋酸钠的溶解度表如下:(1)40 ℃时,在盛有5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40 g醋酸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得到醋酸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将(1)中所得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缓慢降温至30 ℃,无晶体析出,得到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内马上会析出针状结晶,就像结成了“冰块”,从而实现“点水成冰”。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是 (填“稳定”或“不稳定”)的。“冰块”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 (填“放热”或“吸热”)。(3)“点水成冰”实际上是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4)根据醋酸钠的溶解度表,可采用 (填“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将醋酸钠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14.(9分)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第14题)【实验一】粗盐提纯(1)除去粗盐中泥沙是利用氯化钠和泥沙的 不同。(2)溶解:称量5.0 g粗盐,将其加入到20 mL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不再减少,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果此操作过程中加入水的量过多,对最终得到的精盐产量影响是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 。(4)蒸发:蒸发结晶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溶液蒸干,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二】溶液配制(5)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需要水的质量为 g;从图中选出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6%。15.(15分)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强导电性,改用20 ℃时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在正极石墨电极的附近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现象,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电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②电解过程中因水量的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③与电极材料石墨(主要成分是碳)有关。【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第15题)Ⅱ.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约上升5 ℃。【进行实验】(1)实验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猜想①的可能性。简述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实验2.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3.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解释与结论】(3)给Ca(OH)2饱和溶液加热,温度上升5 ℃后得到的溶液为Ca(OH)2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惰性铂电极,通电2分钟后a、b两试管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5)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0分)工业上制作电路的一种反应原理是Cu+2HCl+H2O2△CuCl2+2H2O,若反应中消耗了10%的稀盐酸146 g,请计算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第Ⅰ卷1.B 2.B 3.A 4.C 5.B 6.B7.B 易错点睛: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析出,错误。8.B 9.D 10.D第Ⅱ卷11.(1)乳化;溶解 (2)压强 (3)酒精 (4)B (5)A;B12.(1)过滤 (2)饱和 (3)A (4)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5)6013.(1)饱和 (2)32.75g82.75g×100%;不稳定;放热(3)A (4)升高温度14.(1)溶解性 (2)搅拌;不变 (3)引流(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5)94;AEB;>点拨:(2)称量5.0 g粗盐,将其加入到20 mL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不再减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如果此操作过程中加入水量过多,因为溶质的质量未变,故对最终得到的精盐产量影响是不变。(5)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6%=6 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 g-6 g=94 g;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操作顺序为AEB;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15.(1)取上述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试管中,加热升温至25 ℃,没有沉淀析出 (2)② (3)饱和 (4)2∶1(5)石墨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产生浑浊现象;CO2+Ca(OH)2CaCO3↓+H2O16.解:设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为x。Cu+2HCl+H2O2△CuCl2+2H2O73 34146 g×10% x×15%7334=146g×10%x×15% x≈45.3 g答: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为45.3 g。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配制50 g 15%的食盐水计算、量取、溶解、转移B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C区分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水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钾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洗涤温度/℃010203040506080100溶解度/g3340.846.554.565.583139153170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石墨做电极,取Ca(OH)2饱和溶液于水槽中,通电2分钟a、b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a试管中溶液未出现白色浑浊;b试管中溶液明显出现白色浑浊(2)猜想 (填序号)不合理取少量b试管中白色浑浊液,加10 mL水,振荡白色浑浊不溶解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更换石墨电极为惰性铂电极,取Ca(OH)2饱和溶液于水槽中,通电2分钟a、b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a、b试管中溶液均未出现白色浑浊
第6章学情评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uSO4 B.MgCl2C.KMnO4 D.FeCl32.烧开水时会看到有气泡从水中逸出,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升温时( )A.发生了分解 B.溶解度减小C.溶解性增强 D.与水发生了反应3.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称取水的质量为( )A.95 g B.90 gC.20 g D.5 g4.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5.能证明20 ℃时某硝酸钾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 ℃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变稀B.向20 ℃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6.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6题)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7.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第7题)A.固体X可能是NaOHB.固体X可能是NH4NO3C.Ca(OH)2溶解度:①>②D.Ca(OH)2质量分数:①=③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率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10. 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然后将溶液降温至20 ℃。降温过程,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0题)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浓度先不变后变小C.t1 s时溶液温度介于20 ℃~30 ℃之间D.20 ℃时 KNO3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是31.6∶100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6题,共70分。11.(14分)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3)碘酒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酒中的溶剂是 。(4)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 C.豆油(5)甲同学从冰箱中取出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是 。12.(10分)某兴趣小组欲测定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设计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已知在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g)(第12题图1)(1)操作a的名称是 。(2)实验所得“28 g氯化钠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经计算,本次实验测得20 ℃时氯化钠溶解度约为33.3 g,与实际值(如图2)相比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第12题图2)A.蒸发至水分蒸干时才停止加热,造成部分晶体溅出B.蒸发后所得固体仍有水分,没有充分干燥就称量(4)某位同学按上述实验流程测定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在蒸发硝酸钾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发现蒸发皿内仍没有晶体析出,请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解释原因: 。(5)20 ℃时,将136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加水 g。(结果保留整数)13.(12分)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用醋酸钠(CH3COONa)过饱和溶液做了一个“点水成冰”的趣味实验。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而溶质仍未析出的溶液。醋酸钠的溶解度表如下:(1)40 ℃时,在盛有5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40 g醋酸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得到醋酸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将(1)中所得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缓慢降温至30 ℃,无晶体析出,得到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内马上会析出针状结晶,就像结成了“冰块”,从而实现“点水成冰”。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是 (填“稳定”或“不稳定”)的。“冰块”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 (填“放热”或“吸热”)。(3)“点水成冰”实际上是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4)根据醋酸钠的溶解度表,可采用 (填“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将醋酸钠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14.(9分)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第14题)【实验一】粗盐提纯(1)除去粗盐中泥沙是利用氯化钠和泥沙的 不同。(2)溶解:称量5.0 g粗盐,将其加入到20 mL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不再减少,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果此操作过程中加入水的量过多,对最终得到的精盐产量影响是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 。(4)蒸发:蒸发结晶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溶液蒸干,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二】溶液配制(5)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需要水的质量为 g;从图中选出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6%。15.(15分)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强导电性,改用20 ℃时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在正极石墨电极的附近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现象,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电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②电解过程中因水量的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③与电极材料石墨(主要成分是碳)有关。【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第15题)Ⅱ.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约上升5 ℃。【进行实验】(1)实验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猜想①的可能性。简述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实验2.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3.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解释与结论】(3)给Ca(OH)2饱和溶液加热,温度上升5 ℃后得到的溶液为Ca(OH)2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惰性铂电极,通电2分钟后a、b两试管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5)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0分)工业上制作电路的一种反应原理是Cu+2HCl+H2O2△CuCl2+2H2O,若反应中消耗了10%的稀盐酸146 g,请计算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第Ⅰ卷1.B 2.B 3.A 4.C 5.B 6.B7.B 易错点睛: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析出,错误。8.B 9.D 10.D第Ⅱ卷11.(1)乳化;溶解 (2)压强 (3)酒精 (4)B (5)A;B12.(1)过滤 (2)饱和 (3)A (4)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5)6013.(1)饱和 (2)32.75g82.75g×100%;不稳定;放热(3)A (4)升高温度14.(1)溶解性 (2)搅拌;不变 (3)引流(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5)94;AEB;>点拨:(2)称量5.0 g粗盐,将其加入到20 mL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不再减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如果此操作过程中加入水量过多,因为溶质的质量未变,故对最终得到的精盐产量影响是不变。(5)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6%=6 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 g-6 g=94 g;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操作顺序为AEB;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15.(1)取上述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试管中,加热升温至25 ℃,没有沉淀析出 (2)② (3)饱和 (4)2∶1(5)石墨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产生浑浊现象;CO2+Ca(OH)2CaCO3↓+H2O16.解:设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为x。Cu+2HCl+H2O2△CuCl2+2H2O73 34146 g×10% x×15%7334=146g×10%x×15% x≈45.3 g答: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为45.3 g。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配制50 g 15%的食盐水计算、量取、溶解、转移B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C区分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水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钾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洗涤温度/℃010203040506080100溶解度/g3340.846.554.565.583139153170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石墨做电极,取Ca(OH)2饱和溶液于水槽中,通电2分钟a、b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a试管中溶液未出现白色浑浊;b试管中溶液明显出现白色浑浊(2)猜想 (填序号)不合理取少量b试管中白色浑浊液,加10 mL水,振荡白色浑浊不溶解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更换石墨电极为惰性铂电极,取Ca(OH)2饱和溶液于水槽中,通电2分钟a、b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a、b试管中溶液均未出现白色浑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