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理解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2.运用比较法分析资料,阐明生物进化的历程,建构概念,发展科学思维。
3.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完善动植物进化树,形成正确的进化观,从而热爱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学习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时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约在46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形成了,经过10亿年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变才有了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生物种类出现,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如在地球上生活了长达一亿多年的恐龙,现在让我们在《复活的恐龙帝国》里一睹它们的“尊荣”。播放视频片段,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的恐龙造型是随意设计的吗?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技能训练”里的素材和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视频《复活的恐龙帝国》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作铺垫。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比较不同地层化石的结构和数量。
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和各种化石标本及图片,如植物标本、恐龙蛋化石图片、动物的牙齿标本等。
学生观察标本及图片,得出化石的概念。
教师指出: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它们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展示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提出问题:请比较哪一地层是最古老的?我们在最下面的地层中看见了什么?在中间的和上面的地层中看见了什么?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其结构和数量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析图片资料,得出结论: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数量越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和标本,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化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中生物的化石结构和数量,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为学习科学方法打好基础。
(2)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生物进化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这种渐变除了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胚胎发育等生理方面的演变外,还表现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下面请同学们分析教材第58页的表格内容,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说明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数据,讨论得出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人与哪种生物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已经理解如何来比较细胞色素c的差异,再次练习使用比较的科学方法。
(3)比较同源器官,说明生物的亲缘关系。
展示“马的前肢、鹰的翅膀、蝙蝠的前肢骨骼”图片,思考:从外形上看,它们的形态和功能是否相同?内部结构是否相同?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得出从外形上看,它们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教师活动:指出这些器官都是同源器官,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只是在进化过程中,同源器官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逐渐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同源器官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同源器官来说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让学生再次练习使用比较的科学方法。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式问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
(4)总结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方法:比较。
教师提问: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一直使用了一种科学方法——比较,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现代的鸟类、爬行动物和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复原图,说说它们的相同点。由此推断鸟类由什么进化而来?
学生思考并回答:郑氏始孔子鸟有鸟类的翅膀,又有爬行动物的爪子,它可以爬树又能在空中飞翔。它的存在说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资料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去体验和理解比较法,引导学生由事实性知识转变成概念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动植物进化树填图游戏。分发写有生物类群名称的小卡片,提出要求:①根据卡片内容回忆该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生物,将对应的生物类群名称贴在进化树上。②根据进化树,尝试说出它们的进化顺序。③总结得出生物进化历程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进化树,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完成的进化树,并讲解从树根到树顶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说出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顺序。
最后总结得出生物进化历程的3个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设计意图:生物进化的历程由传统的讲授型变成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练习。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4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a href="/sw/tb_c54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4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