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0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1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14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1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18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20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80145/0-171233017427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7页。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 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曹操(155-220)观沧海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 zhìzāi曹操乐 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到了汉武帝时,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统领整首诗的一个字是 “___”。2.诗人在何时何地观沧海? 3.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在原文圈出) ?其中,实写的句子有哪些?虚写的句子(即作者的想象)有哪些?动态的景有哪些?静态的景有哪些?4.在这众多的景中,你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说一说喜欢它或它们的原因。5.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6.“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mǐ),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写作背景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统领整首诗的一个字是 “___”。2.诗人在何时何地观沧海? 3.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在原文圈出) ?其中,实写的句子有哪些?虚写的句子(即作者的想象)有哪些?动态的景有哪些?静态的景有哪些?4.在这众多的景中,你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说一说喜欢它或它们的原因。5.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6.“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内心?7. 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有哪些?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写虚写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博大胸襟主旨归纳 《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默写填空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骚很消鸦绊冶拾莹狗衬位脂箭帝细笆睛穗绞辰泰萝涣帧汹洼婴绰串巾写蔫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背诵默写课件(共183张PPT)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背诵默写课件(共183张PPT)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落尽/ ,闻道/龙标/ 。我寄/ /与明月,随君/ 到/夜郎西!杨花子规啼过五溪愁心直朗读诗歌,思考问题:1.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2.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杨花”点明时令,寓“漂泊不定”之意,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子规”叫声凄厉,在古代诗歌中是悲苦的象征,似有“不如归去”之声,表达了好友被贬的同情。“杨花”“子规”两种景物,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3、4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和无尽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请明月陪朋友一起去夜郎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我会背默写填空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锨匈陋挽店梳锌邀爱斜排瓶绽瞬椿醚倾羊拍配银莫渴抨济嗅览骨盐虱勒损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背诵默写课件(共183张PPT)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背诵默写课件(共183张PPT)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说说你知道的借月抒情句。课后练习五。拓展积累次北固山 下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停宿(唐) 王 湾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押韵——押“an”——韵脚“前”“悬”“年”“边”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思相关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作者在什么时间在北固山下停宿?在船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这些景给你什么感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作者在什么时间在北固山下停宿?在船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这些景给你什么感受?2.直接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哪些词语看出来?雁足传书 成语,典故名,典出《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鸿雁”代指传递书信的使者。知识链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李商隐《离思》) 红笺(jiān)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探究:王湾的乡愁是否达到了“断肠”的程度?1.首联,“青山”“绿水”可见欣喜;2.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可见一帆风顺;3.颈联,景物特点给人以希望、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品悟探究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北固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虽是羁旅乡愁诗,但格调壮美、意境开阔,乡愁只是淡淡的一缕,更多的是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怀。 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探究:第三联富含哲理,它蕴含的哲理是什么?1.新事物总在旧事物中孕育;2.新事物终会代替旧事物;3.时光流逝不可阻挡。品悟探究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课堂练习: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 ,另一个是“旧年”的“年”,指的是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立春旧历年的最后一天。天净沙 · 秋思马致远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杂剧散曲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名。●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从哪里看出是写“秋天”?2.曲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在凄苦的秋风里踌躇而行,愁肠绞断,思念故乡,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从哪里看出是写“秋天”?2.曲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3.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心情?5.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心情呢?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从哪里看出是写“秋天”?2.曲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3.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心情?5.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心情呢?6.直接点明游子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异同《观沧海》《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