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章末质量检测(三)体液调节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章末质量检测(三)体液调节含答案,共13页。
章末质量检测三 体液调节(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刺激了胃黏膜产生促胰液素B.促胰液素随血液进行运输,作用后被灭活C.促胰液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D.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解析:选A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D正确;促胰液素随体液进行运输,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正确;促胰液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C正确。2.要想使阉割后的公鸡仍能保持鲜艳的羽毛和发达的鸡冠,应给公鸡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C.胰高血糖素 D.雄激素解析:选D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错误;生长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B错误;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是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C错误;雄激素功能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D正确。3.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 A 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 B 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 A 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胰岛 A 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C.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D.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选B 同一个体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细胞内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γ-氨基丁酸诱导了相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由于胰岛 A 细胞可以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所以可以推测在合适的条件下,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C正确;胰岛素是动物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正确。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解析:选D 体内有很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支配,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正确;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错误。5.如图是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肠通过分泌激素a可与胰腺细胞进行信息交流B.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有激素a和物质b两种D.通过神经b和神经a的调节比通过激素a或物质b的调节速度快解析:选C 据图分析可知,小肠细胞与胰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激素a实现的,A正确;据图得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有激素a和神经a,所以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正确;神经细胞也能通过神经递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快且准确,D正确。6.根据某人体器官模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该器官是骨骼肌,则甲处氧气浓度高于乙处B.如果该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C.如果该器官为胰脏,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如果该器官为肾脏,则口渴时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解析:选C 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故甲处氧气浓度高于乙处,A正确;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化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乙处的血糖浓度比甲处低,B正确;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乙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甲处,C错误;口渴时,抗利尿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后会被灭活,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正确。7.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盐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C.大脑皮层和垂体受损都会影响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D.大量喝水会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使尿量增多解析:选D 水盐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也有体液调节如抗利尿激素,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B正确;大脑皮层可以产生渴觉,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故它们受损都会影响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C正确;大量喝水会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尿量增多,D错误。8.在一次房屋倒塌事故中,有一位被救者是事故发生的第6天发现的,她全身多处被挤压,还出现了肢体严重水肿。有关被救者身体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倒塌发生时,被困人员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机体应急能力,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在缺少水分和食物的环境下,被困者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和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C.救援时,为了维持被困人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可让被救者饮用大量矿泉水D.被救人员的水肿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血红蛋白来增大血浆渗透压,从而吸出组织液中多余的水分解析:选B 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血糖升高、瞳孔放大,提高人体应急能力,因此倒塌发生时,被困人员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A错误。在缺少水分的环境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下,血糖浓度降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会兴奋,B正确。被困人员由于水分和无机盐被大量消耗,造成脱水和体内渗透压下降,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可让被救者饮用生理盐水,C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因此不能静脉输入血红蛋白来增大血浆渗透压,应当静脉输入血浆蛋白,D错误。9.下面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B.某正常人处于温暖的室内,此时其血液中T4的含量将低于5.5 ng/dL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参与调节TSH激素的分泌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解析:选C 甲亢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甲状腺肿大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因此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某正常人处于温暖的室内,此时其血液中T4的含量可能会处于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低于5.5 ng/dL,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影响其分泌TSH,C正确;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10.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机体不能及时将环境温度变化信号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不能快速进行体温调节,容易出现“低体温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肤中B.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衰老有关C.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使血管收缩D.由于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解析:选A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分布有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A错误;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衰老,传导(递)兴奋的速度降低,B正确;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将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相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C正确;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机体不能及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体温,因此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D正确。11.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经过下丘脑、垂体等的分级调节解析:选B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错误;由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而垂体是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部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12.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解析:选C 由图可知,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降低后不能再上升恢复到正常血糖浓度,升血糖主要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关,原因可能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不足或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C正确。13.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存在V1和V2两种受体。血管升压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V1受体结合,引起胞浆内Ca2+升高,使血管强烈收缩;当血管升压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远高于正常浓度时,才显示血管收缩的作用。血管升压素与肾集合管细胞的V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通过增加水通道蛋白来促进对水分子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管升压素在下丘脑中合成,由垂体释放后随体液运输B.浓度和受体类型的不同会使血管升压素产生不同调节效果C.血管升压素调节血管强烈收缩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水通道蛋白增加使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速率加快,血浆渗透压降低解析:选C 分析题意可知,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在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A正确;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浓度和受体类型的不同会使血管升压素产生不同的调节效果,B正确;血管升压素属于激素,其调节血管强烈收缩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水通道蛋白增加使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速率加快,水分子进入细胞外液,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正确。14.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B.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影响卵巢的发育C.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D.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解析:选A 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致盲小鼠松果体内,褪黑素合成量多于正常小鼠,与褪黑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A错误;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可见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B正确;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C正确;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正确。15.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选D 高浓度氧气时,抑制细胞无氧呼吸,改变细胞内乳酸含量,A正确;图示乳酸含量会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可知乳酸的含量变化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的表达,B正确;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C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D错误。16.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B.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C.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D.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含放射性131I的药物来检测甲状腺功能解析:选A 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所以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甲状腺激素灌胃,A错误;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所以可通过服用含放射性131I的药物来检测甲状腺功能,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7.(10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 1 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激素),图 2 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 1、图 2 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图 1 中激素________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________的一部分。(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 2 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__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解析:(1)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经神经—体液调节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 2 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答案:(1)大脑皮层 B、C (2)胰岛素 效应器(3)(负)反馈调节 (4)细胞外液渗透压18.(11分)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的。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解析:(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 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3)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甲状腺激素、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答案:(1)伸肌、屈肌 外负内正 (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19.(13分)为了解限时饮食(每天有9 h可以进食,其余时间禁食)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研究人员用12月龄的小鼠进行了研究。实验分4组(MA组:雄性小鼠+自由饮食;ML组:雄性小鼠+限时饮食;FA组:雌性小鼠+自由饮食;FL组:雌性小鼠+限时饮食),各组均喂食高糖高脂食物,3个月后,测定餐后血糖得到了图1所示的结果,并测定了Gck(糖酵解的关键酶基因)和Pckl(丙酮酸转变为葡萄糖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如图2)。(1)下列属于本实验需要控制各组保持一致的无关变量的是________。(A.小鼠的体重 B.小鼠的健康状况 C.每日喂食量 D.食物的营养配比)。(2)餐后血糖一般呈现“先升后降”的总趋势,下列关于“升”和“降”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A.“升”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B.“升”与糖被消化吸收有关C.“降”与胰岛素的作用有关D.“降”与糖被分解利用有关(3)分析图1中的4条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4)结合已学知识和图2所示信息,分析ML组小鼠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发生改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CD (2)BCD (3)限时饮食的小鼠餐后血糖更快达到平衡;餐后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快达到正常血糖;限时饮食使雄性小鼠的餐后血糖调节能力显著上升(答出两点即可) (4)与自由饮食小鼠相比,限时饮食小鼠餐后Gck表达量上升,促进了糖酵解,加速了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即血糖的“去路”增加;同时,Pckl表达量下降,抑制了丙酮酸转变为葡萄糖,即“来源”减少,因此,ML组小鼠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得以改善20.(13分)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化合物。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抗利尿激素由________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图中的B____________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C即________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3)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此时图中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______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尿量超过3 L/d称为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解析:(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图中B是组织液,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组织液和原尿混合,以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3)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此时b过程增强,会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对水的通透性降低,尿量增加。若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原因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也可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答案:(1)下丘脑 组织液 (2)(抗利尿激素)受体 增强 (3)降低 水通道蛋白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21.(13分)有研究表明,不同单色光会影响禽类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禽类的生长发育。为阐明上述影响的具体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1)完善实验思路①选取某品种健康的生长状况相同的0日龄雄性肉鸡若干,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分别在相同强度、相同角度的红、绿、蓝、白色LED光源下饲养,每天23小时光照,自由采食与饮水。②肉鸡饲养6周,分别在第0、14、28和42天对肉鸡进行采血,血液经________处理获得血浆,检测其中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2)实验结果①各组结果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和生长激素逐渐升高。②与白光组相比,绿光组实验结果差异最为明显:绿光处理使其生长激素含量高于白光组,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则在28日龄前较白光组低,28日龄后较白光组高。白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曲线表示出绿光组的实验结果。(3)实验分析①实验说明,光照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为光照→视觉神经→______________→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其中下丘脑作为反射弧的________,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与白光相比,在28日龄前绿光促进生长发育不明显,28日龄后表现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在28日龄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通过提高生长激素含量而促进生长,在28日龄后,绿光则通过提高两种激素含量共同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答案:(1)①随机均分为4组 ②抗凝 (2)如图所示(3)①神经-体液调节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效应器 ②绿光处理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白光组低[教师备选题]1.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健康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机体散热量减少B.据表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指标B代表TSHC.TSH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D.实验过程中,小鼠在25 ℃环境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在0 ℃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解析:选B 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通过神经调节,会导致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因毛细血管收缩而使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但由于环境温度与体温的温差增大,所以机体散热量增加,A错误;表中信息显示,进入0 ℃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A,随后增加的是B,但C却减少,据此结合题意可推知,指标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TSH),C代表皮肤血流量,B正确;TSH对TRH的释放不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C错误;实验过程中,健康小鼠在25 ℃和0 ℃环境中散热量都等于产热量,D错误。2.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解析:选D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错误。3.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抗利尿激素B.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C.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D.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胰岛素解析:选A 若小鼠出现糖尿,则小鼠一定是高血糖,那么注射的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但不会是抗利尿激素,A错误;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来自垂体,B正确;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且能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有肾上腺素,C正确;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低血糖的情况下,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胰岛素,D正确。4.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骨骼肌细胞解析:选B 进入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TRH增多,会促进③TSH的分泌,从而②甲状腺激素增多,A正确;激素①TRH对垂体起促进作用,②甲状腺激素对垂体起抑制作用,B错误;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正确;激素②(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D正确。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值甲患者乙患者T3/(ng/dL)4.1345.110~200T4/(ng/dL)2.815.85.5~12TSH/(ulu/mL)22.70.10.2~7.0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处理方法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X生理盐水灌胃时间饲养14天Y1次/天,共14天1次/天,共14天 次数指标125 ℃225 ℃325 ℃40 ℃50 ℃60 ℃725 ℃825 ℃925 ℃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
章末质量检测三 体液调节(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刺激了胃黏膜产生促胰液素B.促胰液素随血液进行运输,作用后被灭活C.促胰液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D.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解析:选A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D正确;促胰液素随体液进行运输,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正确;促胰液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C正确。2.要想使阉割后的公鸡仍能保持鲜艳的羽毛和发达的鸡冠,应给公鸡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C.胰高血糖素 D.雄激素解析:选D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错误;生长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B错误;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是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C错误;雄激素功能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D正确。3.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 A 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 B 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 A 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胰岛 A 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C.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D.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选B 同一个体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细胞内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γ-氨基丁酸诱导了相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由于胰岛 A 细胞可以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所以可以推测在合适的条件下,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C正确;胰岛素是动物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正确。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解析:选D 体内有很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支配,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正确;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错误。5.如图是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肠通过分泌激素a可与胰腺细胞进行信息交流B.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有激素a和物质b两种D.通过神经b和神经a的调节比通过激素a或物质b的调节速度快解析:选C 据图分析可知,小肠细胞与胰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激素a实现的,A正确;据图得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有激素a和神经a,所以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正确;神经细胞也能通过神经递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快且准确,D正确。6.根据某人体器官模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该器官是骨骼肌,则甲处氧气浓度高于乙处B.如果该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C.如果该器官为胰脏,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如果该器官为肾脏,则口渴时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解析:选C 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故甲处氧气浓度高于乙处,A正确;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化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乙处的血糖浓度比甲处低,B正确;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乙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甲处,C错误;口渴时,抗利尿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后会被灭活,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正确。7.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盐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C.大脑皮层和垂体受损都会影响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D.大量喝水会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使尿量增多解析:选D 水盐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也有体液调节如抗利尿激素,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B正确;大脑皮层可以产生渴觉,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故它们受损都会影响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C正确;大量喝水会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尿量增多,D错误。8.在一次房屋倒塌事故中,有一位被救者是事故发生的第6天发现的,她全身多处被挤压,还出现了肢体严重水肿。有关被救者身体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倒塌发生时,被困人员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机体应急能力,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在缺少水分和食物的环境下,被困者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和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C.救援时,为了维持被困人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可让被救者饮用大量矿泉水D.被救人员的水肿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血红蛋白来增大血浆渗透压,从而吸出组织液中多余的水分解析:选B 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血糖升高、瞳孔放大,提高人体应急能力,因此倒塌发生时,被困人员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A错误。在缺少水分的环境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下,血糖浓度降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会兴奋,B正确。被困人员由于水分和无机盐被大量消耗,造成脱水和体内渗透压下降,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可让被救者饮用生理盐水,C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因此不能静脉输入血红蛋白来增大血浆渗透压,应当静脉输入血浆蛋白,D错误。9.下面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B.某正常人处于温暖的室内,此时其血液中T4的含量将低于5.5 ng/dL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参与调节TSH激素的分泌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解析:选C 甲亢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甲状腺肿大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因此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某正常人处于温暖的室内,此时其血液中T4的含量可能会处于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低于5.5 ng/dL,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影响其分泌TSH,C正确;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10.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机体不能及时将环境温度变化信号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不能快速进行体温调节,容易出现“低体温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肤中B.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衰老有关C.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使血管收缩D.由于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解析:选A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分布有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A错误;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衰老,传导(递)兴奋的速度降低,B正确;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将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相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C正确;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机体不能及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体温,因此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D正确。11.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经过下丘脑、垂体等的分级调节解析:选B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错误;由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而垂体是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部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12.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解析:选C 由图可知,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降低后不能再上升恢复到正常血糖浓度,升血糖主要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关,原因可能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不足或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C正确。13.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存在V1和V2两种受体。血管升压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V1受体结合,引起胞浆内Ca2+升高,使血管强烈收缩;当血管升压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远高于正常浓度时,才显示血管收缩的作用。血管升压素与肾集合管细胞的V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通过增加水通道蛋白来促进对水分子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管升压素在下丘脑中合成,由垂体释放后随体液运输B.浓度和受体类型的不同会使血管升压素产生不同调节效果C.血管升压素调节血管强烈收缩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水通道蛋白增加使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速率加快,血浆渗透压降低解析:选C 分析题意可知,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在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A正确;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浓度和受体类型的不同会使血管升压素产生不同的调节效果,B正确;血管升压素属于激素,其调节血管强烈收缩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水通道蛋白增加使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速率加快,水分子进入细胞外液,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正确。14.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B.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影响卵巢的发育C.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D.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解析:选A 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致盲小鼠松果体内,褪黑素合成量多于正常小鼠,与褪黑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A错误;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可见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B正确;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C正确;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正确。15.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选D 高浓度氧气时,抑制细胞无氧呼吸,改变细胞内乳酸含量,A正确;图示乳酸含量会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可知乳酸的含量变化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的表达,B正确;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C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D错误。16.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B.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C.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D.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含放射性131I的药物来检测甲状腺功能解析:选A 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所以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甲状腺激素灌胃,A错误;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所以可通过服用含放射性131I的药物来检测甲状腺功能,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7.(10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 1 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激素),图 2 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 1、图 2 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图 1 中激素________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________的一部分。(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 2 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__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解析:(1)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经神经—体液调节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 2 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答案:(1)大脑皮层 B、C (2)胰岛素 效应器(3)(负)反馈调节 (4)细胞外液渗透压18.(11分)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的。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解析:(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 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3)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甲状腺激素、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答案:(1)伸肌、屈肌 外负内正 (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19.(13分)为了解限时饮食(每天有9 h可以进食,其余时间禁食)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研究人员用12月龄的小鼠进行了研究。实验分4组(MA组:雄性小鼠+自由饮食;ML组:雄性小鼠+限时饮食;FA组:雌性小鼠+自由饮食;FL组:雌性小鼠+限时饮食),各组均喂食高糖高脂食物,3个月后,测定餐后血糖得到了图1所示的结果,并测定了Gck(糖酵解的关键酶基因)和Pckl(丙酮酸转变为葡萄糖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如图2)。(1)下列属于本实验需要控制各组保持一致的无关变量的是________。(A.小鼠的体重 B.小鼠的健康状况 C.每日喂食量 D.食物的营养配比)。(2)餐后血糖一般呈现“先升后降”的总趋势,下列关于“升”和“降”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A.“升”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B.“升”与糖被消化吸收有关C.“降”与胰岛素的作用有关D.“降”与糖被分解利用有关(3)分析图1中的4条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4)结合已学知识和图2所示信息,分析ML组小鼠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发生改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CD (2)BCD (3)限时饮食的小鼠餐后血糖更快达到平衡;餐后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快达到正常血糖;限时饮食使雄性小鼠的餐后血糖调节能力显著上升(答出两点即可) (4)与自由饮食小鼠相比,限时饮食小鼠餐后Gck表达量上升,促进了糖酵解,加速了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即血糖的“去路”增加;同时,Pckl表达量下降,抑制了丙酮酸转变为葡萄糖,即“来源”减少,因此,ML组小鼠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得以改善20.(13分)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化合物。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抗利尿激素由________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图中的B____________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C即________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3)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此时图中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______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尿量超过3 L/d称为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解析:(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图中B是组织液,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组织液和原尿混合,以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3)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此时b过程增强,会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对水的通透性降低,尿量增加。若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原因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也可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答案:(1)下丘脑 组织液 (2)(抗利尿激素)受体 增强 (3)降低 水通道蛋白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21.(13分)有研究表明,不同单色光会影响禽类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禽类的生长发育。为阐明上述影响的具体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1)完善实验思路①选取某品种健康的生长状况相同的0日龄雄性肉鸡若干,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分别在相同强度、相同角度的红、绿、蓝、白色LED光源下饲养,每天23小时光照,自由采食与饮水。②肉鸡饲养6周,分别在第0、14、28和42天对肉鸡进行采血,血液经________处理获得血浆,检测其中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2)实验结果①各组结果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和生长激素逐渐升高。②与白光组相比,绿光组实验结果差异最为明显:绿光处理使其生长激素含量高于白光组,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则在28日龄前较白光组低,28日龄后较白光组高。白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曲线表示出绿光组的实验结果。(3)实验分析①实验说明,光照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为光照→视觉神经→______________→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其中下丘脑作为反射弧的________,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与白光相比,在28日龄前绿光促进生长发育不明显,28日龄后表现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在28日龄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通过提高生长激素含量而促进生长,在28日龄后,绿光则通过提高两种激素含量共同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答案:(1)①随机均分为4组 ②抗凝 (2)如图所示(3)①神经-体液调节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效应器 ②绿光处理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白光组低[教师备选题]1.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健康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机体散热量减少B.据表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指标B代表TSHC.TSH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D.实验过程中,小鼠在25 ℃环境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在0 ℃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解析:选B 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通过神经调节,会导致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因毛细血管收缩而使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但由于环境温度与体温的温差增大,所以机体散热量增加,A错误;表中信息显示,进入0 ℃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A,随后增加的是B,但C却减少,据此结合题意可推知,指标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TSH),C代表皮肤血流量,B正确;TSH对TRH的释放不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C错误;实验过程中,健康小鼠在25 ℃和0 ℃环境中散热量都等于产热量,D错误。2.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解析:选D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错误。3.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抗利尿激素B.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C.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D.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胰岛素解析:选A 若小鼠出现糖尿,则小鼠一定是高血糖,那么注射的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但不会是抗利尿激素,A错误;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来自垂体,B正确;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且能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有肾上腺素,C正确;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低血糖的情况下,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胰岛素,D正确。4.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骨骼肌细胞解析:选B 进入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TRH增多,会促进③TSH的分泌,从而②甲状腺激素增多,A正确;激素①TRH对垂体起促进作用,②甲状腺激素对垂体起抑制作用,B错误;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正确;激素②(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D正确。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值甲患者乙患者T3/(ng/dL)4.1345.110~200T4/(ng/dL)2.815.85.5~12TSH/(ulu/mL)22.70.10.2~7.0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处理方法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X生理盐水灌胃时间饲养14天Y1次/天,共14天1次/天,共14天 次数指标125 ℃225 ℃325 ℃40 ℃50 ℃60 ℃725 ℃825 ℃925 ℃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