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5章 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案
展开5.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归纳总结y=ax²(a≠0)的图像性质;
2.体会用类比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实现“探索——经验——运用”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y=ax²(a≠0)的图像性质.
教学难点
获得利用图像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画一画.
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和、和图像.
想一想.
这四个图像各有什么特征?
归纳.
二次函数y=ax²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学生画图像,并思考这四个图像各有什么特征.
(1)这两个函数的图像都是抛物线,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在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2)这两个函数的图像都是抛物线,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顶点在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通过画图复习回顾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为下面提炼总结
y=ax²(a≠0)的图像性质打下基础.
探索活动
想一想.
1.观察y=ax²的图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如何用x、y的值的变化来描述图像的上升、下降?
归纳:
(1)a>0时,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0.
(2)a<0时,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0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0.
1.学生观察y=ax²的图像,总结:
a>0时,y轴左边的图像下降,y轴右边的图像上升.
a<0时,y轴左边的图像上升,y轴右边的图像下降.
2.学生用x、y的值的变化来描述图像的上升、下降:
a>0时,由y轴左边的图像下降可以知道:当x<0时,随着x增大y减小.
a<0时,由y轴左边的图像上升可以知道:当x<0时,随着x增大y增大.
通过观察四个函数的图像,归纳总结出y=ax²(a≠0)的图像性质,培养学生运用“特殊到一般”总结规律的数学思想.
说一说
快速说出下列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最值.
(1)y=-3x² ; (2)y=0.6x²;
(3)y=0.75x² ; (4)y=-100x².
学生利用y=ax²(a≠0)的图像与性质回答所给函数的相关性质.
通过说函数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函数
y=ax²(a≠0)的图像性质的认识.
练一练
例1 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且其图像开口向下,
(1)求m的值和函数解析式.
(2)x在什么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2 函数y=y=ax²(a≠0)与直线y=2x-3交于点(1,b),求:
(1)a与b的值.
(2)求抛物线y=ax²的解析式,并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1.学生完成例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解:
(1)由题意知:m-1<0且m²+m=2,则m=-2.
(2)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2 解:
(1)将A(1,b)代入y=2x-3,得:b=-1;
将A(1,-1)代入y=ax²(a≠0),得:a=-1.
(2)抛物线:y=-x²;顶点(0,0);对称轴:y轴.
通过两个典型例题加强学生对函数 y=ax²(a≠0)图像性质的认识.
总结回顾
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总结回顾,交流本节课所获所得.
通过课堂小结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7章 锐角函数7.2 正弦、余弦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7章 锐角函数7.2 正弦、余弦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
数学九年级下册7.2 正弦、余弦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下册7.2 正弦、余弦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初中7.1 正切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7.1 正切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