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3) 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085290/0-17026110094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3) 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085290/0-1702611009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新授,议一议,巩固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至第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并会验证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难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关键:找出表示题目全部意义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什么是列方程的关键?
2.什么叫移项?什么时候要移项?移项的目的是什么?
二、新授
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观察这一列数,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若找到规律,就可以设这三个数中的一个为x,根据这个规律,可以用x表示其余两个数,再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同学们可以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观察:
从符号看:正、负插开,后一个数的符号与它前一个数的符号相反.
从绝对值看:1×3=3,3×3=9,9×3=27,27×3=81,…
即后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前一个数绝对值的3倍.
综合符号、绝对值两方面,这列数的规律是:
前一个数乘以-3得后一个数.
解: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第二个数为-3x,第三个数为-3×(-3x)=9x.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为-1701,得
x+(-3x)+9x=-1701
合并,得7x=-1701
系数化为1,得x=-243
那么-3x=729,9x=-2189
答:这三个数是-243,729,-2187.
例4.根据下面的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考虑下列问题.
(1)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200分和350分,按方式一需要交费多少元?按方式二呢?
(2)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按两种计费方式收费一样多吗?
教师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
分析:(1)本地通话200分,按方式一需交费30+0.30×200=90(元),按方式二需交费0.40×200=80(元),本地通话350分,按方式一需交费30+0.30×350=135(元);按方式二需交费0.4×350=140(元).
出上面计算结果可看到月通话200分时,按方式二计费省钱,月通话300分时按方式一交费,省钱.(2)设月累计通话t分,则按方式一要交费(30+0.3t)元,按方式二要交费0.4t元,如果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则
30+0.3t=0.4t
移项,得 30=0.4t-0.3t
合并同类项,得 30=0.1t
系数化为1,得 300=t
即 =t=300
因此,如果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那么两种计费方法的收费相同.
点评:上述问题(2)可以用方程解决,我们先设累计通话t分,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若这个方程的解符合实际意义,说明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若此方程没有解或解不符合实际意义(如t为负数),那么就不会出现以上情况.
思考:你知道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吗?
即,每月累计通话多少分时选择“方式一”合算,每月累计通话多少分时,选择“方式二”合算?
答:每月累计通话时间大于300分时,选择“方式一”,小于300分时,选择“神州行”省钱.
三、议一议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对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初步认识,同学们回顾以前解决过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你能说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吗?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此框图: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果合理就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则需要重新回到开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同时解出方程后注意检验求出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四、巩固练习
1.某服装商店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花2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以在这家商店按8折购物,什么情况下买卡购物合算?
解:先设在这家商店购物x元时买卡购物和不买卡购物付费相等.
列方程:0.8x+200=x,移项,得0.8x-x=-200,合并,得-0.2x=-200系数化为1,得x=1000,那么当购物1000元以上时买卡购物合算.
2.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那么爸爸追上小明时,行了180x米,小明行了80x+80×5,根据“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180x=80x+80×5,解方程得x=4,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
(2)因为180×4=720(米),1000-720=280(米),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4页习题3.2第8、9、11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用40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当长是宽的3倍时,其长=_______,宽=______;(2)当长是宽的1.5倍时,其长为_______,宽为_____;(3)当宽是长的时,其长为________,宽为______;(4)当宽比长少2cm时其长为________,宽为_______,面积为________;(5)当宽比长少0.2cm时,其长为_______,宽为______,面积为______.从上面探索,你是否发现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越____,面积越大,当长和宽相等时即成为正方形时,面积______.
2.小明手里有一块体积为8cm3的橡皮泥,小革要求小明把它捏成底面半径为2cm的圆柱,小明捏成圆柱的高为_______,若小明把它捏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棱长为_______,从以上你发现了________.
二、解答题.
3.父子二人,父亲48岁,儿子21岁,问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4.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名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名同学,问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5.某件商品的价格是按毛利率20%计算出,后因库存积压,决定降价出售,如果现在每件商品仍能获得2%的毛利,试问应按现价的几折出售?
6.四堆苹果共有46个,如果第一堆增加1个,第二堆减少2个,第三堆增加一倍,第四堆减少一半,那么这四堆苹果的个数都相同,这四堆苹果原来各有多少个?
答案:
一、1.(1)15cm 5cm (2)12cm 8cm (3)12cm 8cm (4)11cm 9cm 99cm2
(5)10.1cm 9.9cm 99.99cm2 (6)10cm 10cm 100cm2 接近时 最大
2.cm 2cm 无论捏成何种形状,其体积都不变
二、3.12年前,设x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则48-x=4(21-x)
4.36,设有x条船,9(x-1)=6(x+1)
5.八五折,设应按x折出售,则a(1+20%)=a(1+20%),x=8.5
6.设各堆苹果经过增减后每堆有x个,则(x-1)+(x+2)++2x=46,x=10,
第一堆有10-1=9(个),第二堆有12个,第三堆有5个,第四堆有20个.
方式一
方式二
月租费
30元/月
0
本地通话费
0.30元/分
0.40元/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3.1.1 一元一次方程优秀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