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课件,共23页。
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的概念;3.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互化;4.掌握真、假命题的证明方法及步骤.我们已把其中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作为基本事实,利用它和其他有关的基本事实,可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怎样用有关的基本事实、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以及已经证实了的定理证明平行线的其他性质和判定方法呢?典例精析例1.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已知:如图,直线a//b,∠1,∠2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的内错角。求证: ∠1=∠2.证明:a//b( )∴∠3 =∠2( )∵∠1=∠3( ),∴∠1=∠2 (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例2.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2。求证: AB∥CD.证明:∵∠2=∠3( ), ∠1= ∠2( ), ∴∠1=∠3( ). ∵∠1= ∠3( ) ∴AB//CD( ).对顶角相等已知等量代换已证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设和结论;(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如图:直线AB,CD都和AE相交,且 ∠1+∠A=180°.求证:AB//CD证明: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跟踪训练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180°, ∴ a∥b. 【几何语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 a∥b.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 a∥b.观察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每组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3.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a.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b.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观察上面三组命题(每两个命题为一组),你发现了什么?议一议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定理的逆定理。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它的两个锐角互余。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做一做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条件: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结论:它们的对应角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结论:它的每个角都等于60°。4.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条件: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结论:它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逆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条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它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命题: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例如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此命题就是假命题。 结论:1.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例如,10能被5整除,但它的个位数字是0。(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 ,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逆命题:如果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例如,60°= 60°,但这两个角不是直角。跟踪训练课堂小结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会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角的关系决定了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因此在做题时要掌握好“三线八角”;2.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当堂小练1.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b的是( )A.∠1=∠2 B.∠2=∠4C.∠3=∠4 D.∠1+∠4=180°【解析】∠1的对顶角与∠4是同旁内角,若∠1+∠4=180°,可以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D2.如图所示,∠1=75°,要使a∥b,则∠2等于( )A.75°B.95°C.105°D.115°【解析】∠1的同位角与∠2互补,所以∠2=180°-75°=105°.C3.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于G,H,下列条件:① ∠1=∠2;②∠3=∠6;③∠2=∠8;④∠5+∠8=180°,其中能判定AB∥CD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解析】∠1和∠2是同位角,因此已知∠1=∠2,可得AB∥CD;∠3和∠6是内错角,因此已知∠3=∠6,可得AB∥CD;∠2和∠8是对顶角,因此由∠2=∠8不能得到AB∥CD;由∠5+∠8=180°,可以得到∠6+∠7=180°,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B∥CD.4. 如图,请填写一个你认为恰当的条件______,使AB∥CD.【解析】此题答案不唯一,填写的条件可以是∠CDA=∠DAB或∠PCD=∠BAC或∠BAC+∠ACD=180°等答案:答案不唯一,如∠CDA=∠DAB课后作业完成习题5.4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的概念;3.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互化;4.掌握真、假命题的证明方法及步骤.我们已把其中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作为基本事实,利用它和其他有关的基本事实,可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怎样用有关的基本事实、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以及已经证实了的定理证明平行线的其他性质和判定方法呢?典例精析例1.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已知:如图,直线a//b,∠1,∠2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的内错角。求证: ∠1=∠2.证明:a//b( )∴∠3 =∠2( )∵∠1=∠3( ),∴∠1=∠2 (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例2.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2。求证: AB∥CD.证明:∵∠2=∠3( ), ∠1= ∠2( ), ∴∠1=∠3( ). ∵∠1= ∠3( ) ∴AB//CD( ).对顶角相等已知等量代换已证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设和结论;(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如图:直线AB,CD都和AE相交,且 ∠1+∠A=180°.求证:AB//CD证明: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跟踪训练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180°, ∴ a∥b. 【几何语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 a∥b.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 a∥b.观察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每组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3.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a.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b.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观察上面三组命题(每两个命题为一组),你发现了什么?议一议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定理的逆定理。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它的两个锐角互余。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做一做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条件: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结论:它们的对应角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结论:它的每个角都等于60°。4.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条件: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结论:它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逆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条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它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命题: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例如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此命题就是假命题。 结论:1.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例如,10能被5整除,但它的个位数字是0。(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 ,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逆命题:如果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例如,60°= 60°,但这两个角不是直角。跟踪训练课堂小结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会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角的关系决定了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因此在做题时要掌握好“三线八角”;2.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当堂小练1.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b的是( )A.∠1=∠2 B.∠2=∠4C.∠3=∠4 D.∠1+∠4=180°【解析】∠1的对顶角与∠4是同旁内角,若∠1+∠4=180°,可以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D2.如图所示,∠1=75°,要使a∥b,则∠2等于( )A.75°B.95°C.105°D.115°【解析】∠1的同位角与∠2互补,所以∠2=180°-75°=105°.C3.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于G,H,下列条件:① ∠1=∠2;②∠3=∠6;③∠2=∠8;④∠5+∠8=180°,其中能判定AB∥CD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解析】∠1和∠2是同位角,因此已知∠1=∠2,可得AB∥CD;∠3和∠6是内错角,因此已知∠3=∠6,可得AB∥CD;∠2和∠8是对顶角,因此由∠2=∠8不能得到AB∥CD;由∠5+∠8=180°,可以得到∠6+∠7=180°,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B∥CD.4. 如图,请填写一个你认为恰当的条件______,使AB∥CD.【解析】此题答案不唯一,填写的条件可以是∠CDA=∠DAB或∠PCD=∠BAC或∠BAC+∠ACD=180°等答案:答案不唯一,如∠CDA=∠DAB课后作业完成习题5.4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