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古诗三首》情境化试题训练营-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统编版)
展开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六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情境化试题训练营(统编版)
18.古诗三首
学完《古诗三首》后,欢欢邀请你参加“班级诗词大会”闯关活动的海选,一起来试试吧。
字词句情境练
第一关:出口成诗
一、背诵、默写古诗词三首。
1.在背诵的过程中,你发现欢欢将“浪淘风簸自天涯”
的“簸”,“两山排闼送青来”的“闼”读错了,请
你帮他纠正。
欢欢,“簸”应读 ;“闼”应读 。
2.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 。
②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 ,花木成畦手自栽。
④一水护田将绿绕, 。
3.(课后习题)你和欢欢准备默写下面这首词,请
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浪淘沙(其一) |
|
|
|
|
在默写时,你发现欢欢把“涯”字写成了“崖”。
请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这两个字进行区分,帮他组词:
资料卡 涯:1.水边。 2.边际;极限。 崖:山或高地陡立的侧面;岸边。引申为边际。 |
涯( ) 崖( )
第二关:你说我答
二、在此环节,欢欢给出了相关提示,请你结合提示作答。
1.(要素·想象画面)欢欢想把自己的一幅画送给航天员。她的这幅画是根据“ , ”这两句诗创作的。
2.看图,完成练习。(8分)
(1)(要素·想象画面)看到左侧的两幅图片能引发人无尽的联想:你联想到的四字词语是 。你联想到的诗句是“ ,
”。
(2)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黄河》,我心里充满了自豪:黄河,是 ;黄河,是 。
(3)我还积累了描写黄河的诗句: , 。
3.假期,优优一家人出去旅行,你知道他们去了哪些地方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他们游览的地点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
(2)下面是优优在旅行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请将对应诗句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 ) ( )
第三关:你说我猜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诗句中数字不是虚指的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南朝四百八十寺 D.一水护田将绿绕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3.与“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意思相同的是( )。
A.书香门第 B.博览群书 C.奋笔疾书 D.鸿雁传书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书湖阴先生壁(书本) B.多少楼台烟雨中(亭台楼阁)
C.两山排闼送青来(推开门) D.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城,山村)
5.下列与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达特点相同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是唐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C.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D.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望洞庭》。
8.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A”,错的打“B”。
(1)《浪淘沙》(其一)中的“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2)《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3)《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
(4)“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
(5)《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湖阴先生的庭院外,后两句诗人的视线转到庭院内。( )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7)《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壁”的意思是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
(8)《浪淘沙》(其一)表现出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
(9)“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天河。( )
第四关:过关斩将
语文要素综合练 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四、终于来到了诗词大会的最后一关: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一)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 的特点,“万里”写出了黄河 的特点。“万里沙”指 ,“自天涯”指 。
2.诗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是“ , ”;有关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牛郎和织女,诗人刘禹锡在诗中这样写道:“ ,
”
3.(要素·想象·课后作业)前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们从中能直接体会到黄河 。从“直上银河”中也能体会到黄河的 。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感受到 。
4.(课后作业)诗前两句以“ ”“ ”“ ”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 ,引用 的传说,表现了自己 、 的气概。
5.对于后两句诗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银河去”说明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了传说中的银河。
B.“同到牵牛织女家”表达了诗人要和家人一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的意思。
C.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展开了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二)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
,多 少楼台烟雨中。
1.(课后作业)前两句诗通过 、 、 、 、 等景物,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 。
2.这首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请你用诗中的景象填一填。
声: 色:
静: 动:
3.读着前两句诗,我仿佛听见了 黄莺啼叫的声音 ,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幅画面:
。
4.诗中写到“莺啼”的诗句是:“ , ”(小拓展)在课外我读过的诗句也写到“莺啼”:“ , 。”
5.诗中“ , ”绘出了江南的烟雨朦胧。
6. (小拓展)读了这首诗,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写两句。
7.(要素·想象画面)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具体描述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这首诗的后两句概括地写出了雨中的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这首诗中,“四百八十寺”是指江南的寺院有四百八十座
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烟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点。
(三)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句出自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从诗的题目可以知道 。
2.读诗的前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 的庭院,从中可以感受到湖阴先生是一个 、 的人。
3.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庭院中景致的 ,通过“ ”“ ”我们可以感受到居所主人的 、 、有 。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外景色的 ,诗人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山水的有情,也表现了主人 。
5.我发现诗中后两句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 ”,“护田”对“ ”,“将绿绕”对“ ”。对仗非常工整,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也有这样的诗句,如“ , ”等。
6.(小拓展)本诗的作者是我国 代著名诗人 ,我们背诵过他的许多古诗,例如《 》中的诗句: , 。
参考答案
积累拓展
1. qǔ yìng tà qí 涯 崖 莺 鹰
2.天涯 排闼 成畦 浪淘风簸
3.《江南春》唐 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4.唐 刘禹锡 唐代曲名
一、
1.bǒ tà
2.①水村山郭酒旗风 ②南朝四百八十寺 ③茅檐长扫净无苔
④两山排闼送青来
3.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无涯 悬崖
二、
1.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1)汹涌澎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 。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1)① 鹳雀楼 、② 庐山瀑布、③ 泰山 、④ 西湖 。
(2)④③①②
三、1-7.DCC ABB A 8.AAB ABB AAA
四、
(一)
1.黄河河段多且弯弯曲曲 黄河河道很长的特点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从天边来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夸张 奔腾而下的雄伟气势 黄河的磅礴气势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黄河翻涌滚动的声音 黄河汹涌澎湃、恢宏的气势。
4. “九曲”“万里”“浪淘风簸” 银河 牛郎织女 逆流而上、直冲九霄
5.B
(二)
1.莺啼、绿树、红花、村庄、酒旗 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与赞美
2.声:莺啼 色:绿映红
静:绿映红、水村山郭 动:莺啼、酒旗风
3.黄莺啼叫的声音 春日的江南绿树掩映着红花,村庄依山傍水,酒旗迎风招展 。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示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7.示例:辽阔的江南到处莺啼阵阵、绿树红花相掩映,在依山傍水的村庄,处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8.C
(三)
1.本诗是题写在墙壁上。
2.干净整洁、花木成行 一个勤劳、爱干净
3.静态之美 净无苔 手自栽 勤劳、 爱整洁、有生活品味 。
4.动态之美 对偶和拟人 生活情趣的高雅。
5.对偶句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宋代 王安石 《元日》中的诗句: 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