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上 18《古诗三首》课件PPT+教案+音视频素材
展开18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涯、莺”2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教学重点)
4. 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生字“涯”。
2. 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
3. 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教学过程
Ⅰ 谈话导入,揭示题目
1. 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咆哮,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刘禹锡的《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2. 课件出示作者刘禹锡的简介。
Ⅱ 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 自读古诗,注意节奏划分并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浪淘沙(其一)
[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指名朗读古诗。
(1)重点指导读好“曲”(qū)“簸”(bǒ),指导书写“涯”。
(2)思考: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黄河)
3. 学生反复读诗,把诗歌读正确,读好节奏。
4. 课件出示注释,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理解较难的词语,梳理每句诗的意思。
5. 学生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6. 课件出示课文配套图片,借助图片理解。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Ⅲ 探究诗句,体会情感
1. 赏析前两句。
引导学生抓住“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万里沙”“自天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泥沙之多和黄河的绵长。
2. 赏析后两句。
通过了解相关的典故帮助学生体会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句,诗人借用传说中张骞为汉武帝寻找河源时曾抵达银河,遇到牛郎织女的典故,想象自己要迎狂风巨浪,顶万里黄沙,到牛郎织女家做客,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4. 朗读指导:读诗歌第一、二句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有力,要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加快,语调转向激昂,第四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
Ⅳ 感知方法,积累诗歌
1. 朗读诗歌,思考讨论:诗人是怎样写出黄河的气势雄伟的?
预设:(1)直接描写,写出长、弯多、沙多、奔腾不息等特点;
(2)由现实联想到典故,想象要迎狂风巨浪,顶万里黄沙到牛郎织女家。
2. 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浪淘沙》组诗的其他几首,赏析体会。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加强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Ⅴ 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
2. 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情节合理,语言要生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生字“莺”。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南春》。
3. 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4. 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Ⅰ 图片导入,解读诗题
1. 课件出示优美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美景。
2. 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 解读诗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4. 课件出示作者杜牧的简介。
Ⅱ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 学生自主学习:默读《江南春》,说一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 交流指导。
(1)描写的景物: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
(2)指导“莺”的书写,上面要写得扁平一些,为下面的“鸟”留出空间。4. 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结合注释理解。
5. 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设计意图】学生圈景物、理解词语等,可以了解大概诗意。
Ⅲ 由景入情,质疑探究
1. 师:听老师配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脑海中会浮现哪些画面?
2. 过渡:前两句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城郭有村庄,色彩有红有绿,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色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3. 师:诗歌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雨景)
4. 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师: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数不清的寺庙和众多亭台楼阁。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7. 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体会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过程
Ⅰ 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 导入:同学们,接下来咱们来学习第三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板书:书湖阴先生壁)
师: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诗人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 课件出示诗人王安石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Ⅱ 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 课件出示诗句节奏划分。听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2. 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同桌配合读古诗,互相纠正。
4. 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小组内交流、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5. 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课件出示注释,引导学生梳理诗意。
(2)诗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6. 理解诗意后,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诗,出示注释,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古诗,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Ⅲ 品读诗句,感悟情感
1. 默读,抓住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
2. 汇报交流:
(1)这首诗前两句写庭院景色,“净”“无苔”体现了庭院的干净整洁,“长扫”体现了湖阴先生的勤劳,以静态描写为主,赞扬庭院环境的清洁幽雅;后两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的美景联系起来,动静结合。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2)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Ⅳ 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 课堂小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清幽洁净,院内、院外的美好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闲适惬意生活的向往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质。
2. 课后作业:(1)结合诗歌,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给《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板书设计
浪淘沙(其一)
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
奋发向上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概
江南春
江南风光 有声有色 有山有水 动静结合
慨叹 借古喻今 忧国忧民
书湖阴先生壁
庭院景色 静态描写
院外景色 拟人手法 动态描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音乐与诗中的画面,使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古诗的独特魅力。
不足之处:
没有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