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定理、证明1》教学设计6-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803310/0-16938819194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命题、定理、证明1》教学设计6-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803310/0-16938819194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教学用具,学习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3.2 命题、定理、证明(1)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过程与方法: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命题感知生活中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必须符合逻辑常理,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三、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1)七(1)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吗?(2)大家今天都能认真听课吗?(3)七(1)班的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4)今天表现最好的是哪个小组呢?上述四句话中,哪一句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认真默读教材第20页21页练习以上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叫命题?命题有几部分构成?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3.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 问题1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归纳总结: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问题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如:画线段AB=CD。 问题3 你能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问题4 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命题,并思考命题是由 几部分组成的?(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3)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 那么这两个角互余;(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归纳总结: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注意:1.题设是已知事项2.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许多数学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连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连接的部分就是结论。问题5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 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同旁内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问题6 问题5中哪些命题是正确的,哪些命题是错误的?(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同旁内角互补;(5)对顶角相等.归纳总结: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问题7 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一些真命题和假命题.(三)归纳小结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2.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假命题(四)当堂检测 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内错角相等; (2)画一条直线; (3)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对顶角相等;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明其真假性。(1)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2)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4)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也能被4整除.(5)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 (五)布置作业 1.教科书 第24页 练习第12题;第37页12题 2.分层第19页1-9题(六)板书设计 5.3.2命题 定理 证明(1)什么是命题命题的结构命题的真假合作探究(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较自然,学生也较容易理解命题的概念。大部分学生在确定题设和结论时,还是比较容易把“如果”和“那么”放在里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究,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共同探索获得新知,练一练,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