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2气温和降水 导学案(含答案)
展开4.2.2 气温和降水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
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和主要降水类型。
2、预习重点
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3、达标练习
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 ;空气温度 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2、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
3、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 。
4、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 。
5、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
(1)看一看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
(2)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
(3)查找出学校所在地年降水量大约是 。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探究一:降水的定义
1、降水的定义?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3、降水量的测量。
教师精讲: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出示图片,使学生近距离了解雨量器。
探究二:主要降水类型
提问:请根据日常生活,说说你见过什么类型的降水
教师精讲: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并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特点。
出示图片总结各种降水类型的特点及差异。
对流雨:受热膨胀上升 地形雨; 沿山坡“爬升 锋面雨 “暖空气被迫“抬升。
探究三:降水的分布
读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扩展知识,一起分析降水的世界之最。
利用表格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当堂训练
每组气候类型在降水的时间分配上有何不同?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据此回答2~3题。
日期 | 3日 | 5日~6日 | 10日 | 21日 | 24~25日 | 29日 |
降水量 | 15mm | 21mm | 25mm | 13mm | 35mm | 41mm |
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A.150mm B.25mm C.5mm D.530m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
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
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
D.该地当月降水分配很均匀
3、方法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
3、达标练习
1.水汽 下降 2.对流雨 3.地形雨 4.锋面雨 5.多 少 多 少 略
探究一:
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探究二: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往往在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探究三: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总结提问: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当堂训练
1.全年少雨 全年多雨 全年均匀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2 A 3.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