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3900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3900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3900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设计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够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不同的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的由来,认识地球仪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则举几个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和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多角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方位性和看待问题的多面性。
【教学重点】
人类认识地球经历的四阶段;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认识地球仪。
【教学难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
地球的真实形状及大小;
地球仪。
【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探究法、参与法、启发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1-6年级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因此,本条“标准”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上,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让学生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即使是今天也尚未达到尽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将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教材准备】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有关于盖天说“天圆地方”的小故事,浑天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与大家分享。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搜集并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让我们走进地理,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地理和如何学习地理这门课,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地球的面貌,学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广袤的平原……那我们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其中有经历了那些挫折?地球的真实形状到底是怎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这一章主要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①地球是圆的吗?②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③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准确位置吗?④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一一学到。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活动,来猜想一下地球的形状。(师生互动PPT第四页活动)
生:(小组讨论)
师:(教师观察引导)
生:畅所欲言,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正方体上,小船会突然消失或突然出现。在球体上,小船会逐渐消失或逐渐出现。通过上述两个小实验,我们猜想地球是球体。
[转承]那么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收获与进展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6页和17页两则材料。用心去感受并了解前辈们对于地球探索所经历的漫长艰辛过程。
生:(自主阅读)
师:(教师观察引导,提示同学分别找出课本中对于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同学分享。)
生:畅所欲言,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老师演示并讲解“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师: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猜想,而更注重于科学的测量,人们通过卫星照片真实的了解了地球的面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帮助学生区分清楚圆形和球体的区别。)
师:下面我们趁热打铁完成这一小节部分课堂练习(教师指引学生填读):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环球航行→___________;
2.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承]至此,我们了解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已经确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下地球的大小。
师:出示地球大小的图片,指导学生读图。学会描述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及表面积(根据ppt讲解)并告诉地球平均半径的记忆口诀。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完成这一小节部分课堂练习(教师指引学生选择):
1.假如要给地球制造一件外衣,那么所需要的布料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371千米 D、四万千米2.地球的平均半径?(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371千米 D、四万千米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八万里”指的是地球的什么?(2里=1千米) ( )
A、赤道半径 B、平均半径 C、赤道周长 D、表面积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险,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于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承转]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
师:下面我们一同了解有关地球仪的定义及相关概况(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
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构成:一轴(地轴)转
两极(南北)看
三、课堂小结(知识点回顾):
1.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过程
2.科学观的地球形状与大小
3.人类研究地球理想化的模型地球仪
四、课堂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1.画出地球大致形状并表示出地球的周长,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和表面积;
2.预习下一节课经纬网;
3.把自己当做一名小科学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述地球的相关知识,倡导周围的小伙伴,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
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构成:一轴(地轴)转
两极(南北)看
【课后反思】
地理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