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0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0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学情分析,教材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够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不同的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的由来,认识地球仪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则举几个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和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多角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方位性和看待问题的多面性。
    【教学重点】
    人类认识地球经历的四阶段;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认识地球仪。
    【教学难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
    地球的真实形状及大小;
    地球仪。
    【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探究法、参与法、启发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1-6年级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因此,本条“标准”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上,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让学生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即使是今天也尚未达到尽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将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教材准备】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有关于盖天说“天圆地方”的小故事,浑天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与大家分享。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搜集并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让我们走进地理,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地理和如何学习地理这门课,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地球的面貌,学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广袤的平原……那我们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其中有经历了那些挫折?地球的真实形状到底是怎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这一章主要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①地球是圆的吗?②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③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准确位置吗?④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一一学到。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活动,来猜想一下地球的形状。(师生互动PPT第四页活动)
    生:(小组讨论)
    师:(教师观察引导)
    生:畅所欲言,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正方体上,小船会突然消失或突然出现。在球体上,小船会逐渐消失或逐渐出现。通过上述两个小实验,我们猜想地球是球体。
    [转承]那么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收获与进展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6页和17页两则材料。用心去感受并了解前辈们对于地球探索所经历的漫长艰辛过程。
    生:(自主阅读)
    师:(教师观察引导,提示同学分别找出课本中对于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同学分享。)
    生:畅所欲言,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老师演示并讲解“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师: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猜想,而更注重于科学的测量,人们通过卫星照片真实的了解了地球的面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帮助学生区分清楚圆形和球体的区别。)
    师:下面我们趁热打铁完成这一小节部分课堂练习(教师指引学生填读):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环球航行→___________;
    2.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承]至此,我们了解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已经确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下地球的大小。
    师:出示地球大小的图片,指导学生读图。学会描述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及表面积(根据ppt讲解)并告诉地球平均半径的记忆口诀。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完成这一小节部分课堂练习(教师指引学生选择):
    1.假如要给地球制造一件外衣,那么所需要的布料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371千米 D、四万千米2.地球的平均半径?(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371千米 D、四万千米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八万里”指的是地球的什么?(2里=1千米) ( )
    A、赤道半径 B、平均半径 C、赤道周长 D、表面积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险,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于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承转]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
    师:下面我们一同了解有关地球仪的定义及相关概况(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
    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构成:一轴(地轴)转
    两极(南北)看
    三、课堂小结(知识点回顾):
    1.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过程
    2.科学观的地球形状与大小
    3.人类研究地球理想化的模型地球仪
    四、课堂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1.画出地球大致形状并表示出地球的周长,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和表面积;
    2.预习下一节课经纬网;
    3.把自己当做一名小科学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述地球的相关知识,倡导周围的小伙伴,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
    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构成:一轴(地轴)转
    两极(南北)看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地理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