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共10页。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 8题每题2分,9~ 12题每题3分,共28分)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棉花纺线 B. 胆矾研碎 C. 汽油燃烧 D. 酒精挥发2. 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A. 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B.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C. 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 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3. 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有可燃性 B. 密度大 C. 熔点低 D. 硬度高4. 【2023·徐州模拟】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错误的是( )A. 用小刀可以切下石蜡:石蜡质地软B. 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C.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外焰温度最低D. 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5.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B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多C空气中的木条燃烧较旺盛空气中含氧气多D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熄灭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 小明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得出结论 D. 交流评价8. 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制法 B. 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 用途9.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边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边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 5 g(1 g以下用游码),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 )A. 15. 5 g B. 14. 5 g C. 15. 0 g D. 14. 0 g10. 【2023·黄石模拟】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 5 g固体B. 称量食盐时,直接将其放在右盘上C. 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D. 用100 mL量筒量取9. 5 mL水11.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大于9 mL B. 小于9 mL C. 等于9 mL D. 不能确定12. 【2023·厦门模拟】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产生的现象判断,装置漏气的是( )
二、填空与简答题 (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13. (5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14. (14分)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_______,F________。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填字母),常用于收集气体的是_______(填字母)。(2)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给固体加热时,先____________,后集中火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3)小颖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加热碳酸氢铵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颖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她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洗干净的试管应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试管架上。15. (6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别某些物质。现家里有下列三组物质,请利用相关性质在家里将它们区别开来。(1)铝和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酒和白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食盐和面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5分)【2023·枣庄模拟】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请将下列各项的字母序号填在下面的空格内。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化学性质 e. 用途(1)干冰在-78 ℃以下时是一种白色雪花状的固体________。(2)温度升高,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________。(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________。(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5)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17. (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图错误示例除外)。三、探究实验题 (本题包括2小题,共32分)18. (18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____感觉;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__________。(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____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填“1”或“2”)正确。
19. (14分)【2023·南通模拟】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进行实验】实验1步骤操作现象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饮料瓶中木条熄灭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填“良好”或“不好”)。(2)步骤②中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实验编号石灰水浓度持续吹气时间瓶底现象2-10. 16%30秒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20. 16%2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2-30. 08%30秒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2-40. 08%2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反思与评价】(4)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5)实验2-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 C 2. C 3. A 4. C 5. D 6. D 7. B 8. A9. B 点拨:称量药品时,若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药品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药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示数。10. A 点拨: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 1 g,所以用托盘天平能准确称取9. 5 g固体,故A正确;称量固体质量时,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在托盘上放一张纸,防止腐蚀托盘,污染药品,且注意左物右码,故B错误;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应用10 mL量筒量取9. 5 mL水,D错误。11. B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特殊值法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不足79 mL,假设为7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由于仰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比70 mL多,假设为71 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78 mL-71 mL=7 mL,小于9 mL。12. A 点拨:A项,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会冒出气泡,向右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故A符合题意。二、13. 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门捷列夫14. (1)烧杯;长颈漏斗;A;E (2)预热(3)加热碳酸氢铵有二氧化碳生成;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倒放15. (1)看颜色,银白色的为铝,紫红色的为铜(2)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特殊香味的为白酒(3)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另一种则是面粉(或加水溶解,能溶于水的是食盐,不能溶解的是面粉)16. (1)c (2)a (3)b (4)d (5)e17. (1)F (2)①A读数偏大②B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或C中造成试剂污染;D中称量可能不准确;E中砸破试管底)(3)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点拨:(1)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A不正确;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不正确;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得伸入试管内,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称量固体时应“左物右码”,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故C、D、E不正确。(2)①A中俯视读数,读数偏大;②B中液体沸腾,易喷出伤人等。(3)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或破坏仪器、浪费药品,故(3)答案可以为: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洒出,引起失火;③用手接触药品,易腐蚀手,污染药品;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液体喷出伤人(选择其中两个即可)。三、18. 【知识回顾】有其他物质生成【实验与分析】(1)水雾;发热;变小至熄灭(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3)发烫;物理【实验结论】219. 【进行实验】(1)良好 (2)不能;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3)吸气后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吹气后的石灰水变浑浊【反思与评价】(4)2-1、2-3 (5)吹气的速度不一致,相同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一样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