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1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2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4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5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6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7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08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探究,深入探究,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通过分析人物对话,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五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三十多岁时去过齐国,但没有受到齐国的重用,后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后由中都宰升为司空,由司空升为大司寇(主管司法)。五十六岁那年,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终不见用。后来创办私学,周游列国,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是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
    “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即从《论语》中选出来的十二段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文字。
    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在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仁:即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是符合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更应着重于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果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将其视作“为仁之本”。
    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宋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称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他,他毫不隐晦地说,他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论语》。从前,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现在,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太宗时他两次为相。晚年手不释卷,每次下朝,就闭门读书。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便果断自如。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果然只有《论语》二十篇。于是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
    1.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从《八侑》中可以看出“礼”和“乐”有什么作用?
    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礼、乐反映仁德。
    3.“朝闻道,夕死可矣”中“道”指什么?如何理解?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4. 如何认识《雍也》中的“文”和“质”?
    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孔子认为,如果放任人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那么整个社会从个人到整体都会乱了套,“仁”从这个层面上说,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5.什么是“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一切行为都应依照“礼”的准则。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规范、约束作用。颜渊听了孔子的教诲,既然“仁”是落实在“视、听、言、动”的行为当中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了。
    6. 如何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7.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恕”?
    孔子的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君子”品格。君子要有好学之心,就有道而正;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要以仁为己任;要克己复礼,有仁爱之心;要持之以恒;等等。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以下三点,才算达到了“可谓学也已”的要求。①“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不以饮食与居住为生活的第一要务。儒家追求“仁”的道德理想,所以就需要人们节制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要求,把重心放在道德修养上。②“敏于事而慎于言”。能够达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种境界的人,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饱、安”没有太多讲究的人,他的志趣与理想在别的地方,无法顾及“饱、安”,而这些志趣与理想,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重要的志趣与理想,当然没有理由草率行事,他必须“敏于事而慎于言”。③“就有道而正焉”。稳重而不浮躁之人,不会自以为是,他必会经常检讨自己,以“有道之人”为目标,正视听,清混淆,辨是非,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1.在《论语• 学而》一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所言之“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所言之“质”,指内在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应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2.根据孔子在《论语• 雍也》一章中的阐述,“文”和“质”的关系是什么?
    它不是消极的,而是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的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服侍君上;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服侍父亲;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服侍兄长;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因为它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那么,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① 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②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4.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①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归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规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月季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要抵住内心的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一点,多关心自己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注过老师,关心过老师,理解过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到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学了《〈论语〉十二章》之后,你受到哪些启发?对自己应该作怎样的要求?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仁”?请结合篇章中的具体条目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例如第8 章,孔子以“堆土成山”为喻来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② 人物对话,栩栩如生。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颜渊问仁”,孔子给予回答,接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行。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③ 哲学思辨,充满智慧。文章节选了孔子的许多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名句,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语句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
    6. 分析《论语》十二章的写作特点。
    文言知识梳理
    ① 八佾(  )② 譬(  )如 ③ 未成一篑(  )④ 子罕(  ) ⑤ 迩之事父(  )
    ①可谓好学也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②《诗》可以兴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许可。
    “已”同“矣”,语气助词
    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①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君子喻于义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其“恕”乎副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勿施于人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诗》可以兴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观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群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怨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 迩之事父 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见贤思齐焉兼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朴、朴实/粗野、鄙俗/虚饰、浮夸
    “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实践,从事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形容词用作动词 平整,填平
    ①克己复礼为仁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判断句,“为”表示判断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一可以终身行之者言乎 
    ①君子 a. 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诗经·小雅·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b. 有道德的人。如《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c. 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②小人 a.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如《孟子·滕文公上》:“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b.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如《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c.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
    1.下列各项中,对加色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 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 ①迩:近②事:侍奉
    答案:D 解析:A.①敏:勤勉。B.②野:粗野、鄙俗。C.①喻:知晓,明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
    答案:B解析:A.焉: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则:连词,表承接,就。C.于:介词,在……方面/介词,表被动。D.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3.下列句子中加色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 B.②④ C.①③D.①④
    答案:C解析: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句子中加色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
    答案:C解析: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②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合群。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
    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B.《论语》 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 合称“五经”。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答案:B 解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C.“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答案:C 解析:C项,从这个层面来说,应该“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2)《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3)《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4)《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学)《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讥刺时政。近可以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王。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半部论语治天下,知人论世,文学常识,读经典明要义,朗诵视频,《学而》,《八佾yì》,《里仁》,《雍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字词,教学活动一,朗读品析,教学活动二,探究君子,教学活动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1篇《论语》十二章 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