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获奖教学作业课件ppt
展开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并剪下红色部分,
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虚线对折,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上述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 像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底边,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所在的直线)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AB=AC
BD=CD
AD=AD
∠B=∠C
∠BAD=∠CAD
∠BDA=∠CDA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D
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在△BAD与△CAD中,∴△BAD≌△CAD (SSS)∴∠B=∠C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由△BAD≌△CAD,还可以得出∠BAD=∠CAD,∠BDA=∠CDA,从而AD⊥BC.这也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AD平分顶角∠BAC并垂直于底边BC.
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 这也就证明了性质2.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D
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在△BAD与△CAD中,∴△BAD≌△CAD (SSS)∴∠B=∠C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还有其他的证法吗?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D
证明: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BAD=∠CAD在△BAD与△CAD中,∴△BAD≌△CAD (SAS)∴∠B=∠C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D
证明:过点A作底边BC的高AD.∴∠BDA=∠CDA=90°在Rt△BAD与Rt△CAD中,∴Rt△BAD≌Rt△CAD(HL)∴∠B=∠C
从以上证明也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左右两部分经翻折可以重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BC=AD∴∠ABC=∠C=∠BDC,∠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 x=36°所以,在△ABC中,∠A=36°,∠ABC=∠C=72°
【点睛】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如图,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数.
解:设∠A=x,∵AD=DE=BE ∴∠DEA=∠A=x,∠EBD=∠EDB∵∠DEA=∠EBD+∠EDB ∴∠EBD=∠EDB=0.5x∴∠BDC=∠A+∠ABD=x+0.5x=1.5x∵BC=BD,AB=AC∴∠BDC=∠BCD=∠ABC=1.5x在△ABC中,∠A+∠ABC+∠C=180°即x+1.5x+1.5x=180°解得x=45°,即∠A=45°
例3.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EC.求证: AB=AC.
证法1:∵AD=AE∴∠ADE=∠AED(等边对等角)∵BD=EC∴BD+DE=EC+DE即BE=CD在△ABE和△ACD中∴△ABE≌△ACD(SAS) ∴AB=AC
例3.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EC.求证: AB=AC.
证法2:∵AD=AE∴∠ADE=∠AED(等边对等角)∴∠ADB=∠AE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B=AC
例3.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EC.求证: AB=AC.
证法3:过A作AF⊥BC于F∵AD=AE,AF⊥BC∴DF=EF(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BD=EC∴DF+BD=EF+EC即BF=CF∴AF垂直平分BC∴AB=AC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则另外两个内角分别为( )A.20°、140° B.20°、140°或80°、80°C.80°、80° D.20°、80°2.等腰三角形中,AB长是BC长2倍,三角形的周长是40,则AB的长为( )A.20 B.16 C.20或16 D.18
B
B
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B=40°,则∠BAD的度数为( )A.100° B.80° C.50° D.40°4.如图,在△ABC中,AB=AC, CD⊥AB于D,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 B.∠A=∠ACDC.∠A=∠DCB D.∠A=2∠BCD
C
D
5.如图,AB//CD, 点E在BC上,CD=CE,∠D=70°,则∠B=_____.6.如图,点D在AC上,AB=BD=CD,∠C=40°,则∠ABD=_____.
40°
20°
7.如图(3),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_____.8.如图(4),是一钢架,∠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M、M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根.
8
20
9.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AB=AD=DC∴∠B=∠ADB,∠C=∠DAC又∵∠BAD=26°∴∠B=∠ADB=(180°-26°)÷2=77°∴∠C=∠DAC=∠ADB÷2=77°÷2=38.5°
11.如图,AB=AC,CA平分∠BCD,E点在BC上,且∠BAC=∠EAD=90°.求证:CD=BE.
证明:∵AB=AC,∴∠B=∠ACB,∵CA平分∠BCD,∴∠ACD=∠ACB,∴∠B=∠ACD,∵∠BAC=∠EAD=90°,∴∠BAE=∠CAD,在△ABE与△ACD中,∴△BAE≌△CAD(ASA),∴BE=CD.
∴△ADE≌△CGE(AAS),∴DE=GE,即DG=2DE,又∵点G是BD的中点,∴DG=BG,∴CF=2DE.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2.1 分式的乘除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2.1 分式的乘除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1522分式的乘方pptx、1522分式的乘方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522分式的乘方教学设计docx、1522分式的乘方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1522分式的乘方导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2.3 整数指数幂完整版教学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2.3 整数指数幂完整版教学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1525整数指数幂pptx、1525整数指数幂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525整数指数幂教学设计docx、1525整数指数幂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1525整数指数幂导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15.2.2 分式的加减一等奖教学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5.2.2 分式的加减一等奖教学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1523分式的加减pptx、1523分式的加减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523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docx、1523分式的加减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1523分式的加减导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