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3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素养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3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8.3.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素养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8.4.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素养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5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5.1直线与直线平行素养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5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5.2直线与平面平行素养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8.4.1平面素养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第八章 8.4 8.4.1
A组·素养自测
一、选择题
1.若一直线a在平面α内,则正确的表示图形是( A )
[解析] 选项B、C、D中直线a在平面α外,选项A中直线a在平面α内.
2.给出以下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C )
A.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
B.平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C.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可以表示平面
D.空间图形中,后作的辅助线都是虚线
[解析] 平面是平滑、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故A是假命题.平行四边形是平面的一部分,它是不能无限延展的,所以B是假命题.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用其他的平面图形,如矩形、圆、正方形等表示平面,故C正确.在空间图形中,我们一般把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把被遮住的线画成虚线或不画,故D是假命题.
3.下面四个说法(其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
①∵A⊂α,B⊂α,∴AB⊂α;
②∵A∈α,B∉α,∴AB∉α;
③∵A∉a,a⊂α,∴A∉α;
④∵A∈a,a⊂α,∴A∈α.
其中表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C )
A.①④ B.②③
C.④ D.③
[解析] ①错,应写为A∈α,B∈α;②错,应写为AB⊄α;③错,推理错误,有可能A∈α;④推理与表述都正确.
4.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D )
A.0 B.1
C.0或1 D.1或3
[解析] 当三条直线是同一平面内的平行直线时,确定一个平面,当三条直线是三棱柱侧棱所在的直线时,确定三个平面.
5.如图所示,平面α∩β=l,A、B∈α,C∈β且C∉l,AB∩l=R,设过A、B、C三点的平面为γ,则β∩γ等于 ( C )
A.直线AC B.直线BC
C.直线CR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由C,R是平面β和γ的两个公共点,可知β∩γ=CR.
二、填空题
6.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所有棱中,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__5__条.
[解析] 由图可知,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CD、BC、BB1、AA1、C1D1共5条.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2)(3)(4)__(填序号).
(1)直线AC1在平面CC1B1B内.
(2)设正方形ABCD与A1B1C1D1的中心分别为O、O1,则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
(3)由A、C1、B1确定的平面是ADC1B1.
(4)由A、C1、B1确定的平面与由A、C1、D确定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
[解析] (1)错误.如图所示,点A∉平面CC1B1B,所以直线AC1⊄平面CC1B1B.
(2)正确.如图所示.
因为O∈直线AC⊂平面AA1C1C,O∈直线BD⊂平面BB1D1D,O1∈直线A1C1⊂平面AA1C1C,O1∈直线B1D1⊂平面BB1D1D,所以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
(3)(4)都正确,因为AD∥B1C1且AD=B1C1,
所以四边形AB1C1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1,C1,D共面.
8.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于点O,A、B∈l,C、D∈α,且AC∥BD,则O、C、D三点的位置关系是__共线__.
[解析] ∵AC∥BD,
∴AC与BD确定一个平面,记作平面β,则α∩β=直线CD.
∵l∩α=O,∴O∈α.
又∵O∈AB⊂β,∴O∈直线CD,∴O、C、D三点共线.
三、解答题
9.如图,AB∥CD,AB∩α=B,CD∩α=D,AC∩α=E.求证:B,E,D三点共线.
[解析] 因为AB∥CD,
所以AB,CD可确定一个平面,设为平面β,
所以AC在平面β内,即点E在平面β内.
而AB∩α=B,CD∩α=D,AC∩α=E,
可知点B,D,E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公共点,
根据基本事实3可得,B,D,E三点共线.
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
(1)E、C、D1、F、四点共面;
(2)CE、D1F、DA三线共点.
[解析] (1)分别连接EF、A1B、D1C,
∵E、F分别是AB和AA1的中点,
∴EF∥A1B且EF=A1B.
又∵A1D1綊B1C1綊BC,
∴四边形A1D1CB是平行四边形,
∴A1B∥CD1,从而EF∥CD1.
EF与CD1确定一个平面.
∴E、F、D1、C四点共面.
(2)∵EF綊CD1,
∴直线D1F和CE必相交.设D1F∩CE=P,
∵D1F⊂平面AA1D1D,P∈D1F,∴P∈平面AA1D1D.
又CE⊂平面ABCD,P∈EC,∴P∈平面ABCD,
即P是平面ABCD与平面AA1D1D的公共点.
而平面ABCD∩平面AA1D1D=直线AD,
∴P∈直线AD(基本事实3),∴直线CE、D1F、DA三线共点.
B组·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
①P∈a,P∈α⇒a⊂α
②a∩b=P,b⊂β⇒a⊂β
③a∥b,a⊂α,P∈b,P∈α⇒b⊂α
④α∩β=b,P∈α,P∈β⇒P∈b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当a∩α=P时,P∈a,P∈α,但a⊄α,
∴①错;
a∩β=P时,②错;如图∵a∥b,P∈b,∴P∉a,∴由直线a与点P确定唯一平面α,
又a∥b,由a与b确定唯一平面β,但β经过直线a与点P,∴β与α重合,∴b⊂α,故③正确;
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必在其交线上,故④正确,选D.
2.(多选题)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可能是( BD )
A.0 B.1
C.2 D.4
[解析] 若有三点共线,则由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得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1个;若任意三点均不共线,则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1或4.故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1或4个.故选BD.
3.(多选题)下列各图均是正六棱柱,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共面的图形是( ABC )
[解析] 在选项A、B、C中,由棱柱、正六边形、中位线的性质,知均有PS∥QR,即在此三个图形中P、Q、R、S共面,故选ABC.
4.(多选题)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F,G分别为棱BC,CC1,B1C1的中点,O1,O2分别是四边形ADD1A1,A1B1C1D1的中心,则( ACD )
A.A,C,O1,D1四点共面 B.D,E,G,F四点共面
C.A,E,F,D1四点共面 D.G,E,O1,O2四点共面
[解析] 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为棱BC,CC1,B1C1的中点,O1,O2分别为四边形ADD1A1,A1B1C1D1的中心,所以O1是AD1的中点,所以O1在平面ACD1内,故A正确;因为E,G,F在平面BCC1B1内,D不在平面BCC1B1内,所以D,E,G,F四点不共面,故B错误;由已知可知EF∥AD1,所以A,E,F,D1四点共面,故C正确;连接GO2并延长,交A1D1于H,则H为A1D1的中点,连接HO1,则HO1∥GE,所以G,E,O1,O2四点共面,故D正确.
二、填空题
5.已知α、β是不同的平面,l、m、n是不同的直线,P为空间中一点.若α∩β=l,m⊂α、n⊂β、m∩n=P,则点P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为__P∈l__.
[解析] 因为m⊂α,n⊂β,m∩n=P,所以P∈α且P∈β.又α∩β=l,所以点P在直线l上,所以P∈l.
6.给出以下结论:①和一条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两两相交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③有三个不同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确定三个平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__0__.
[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B′C′D′中,AD与A′B′都与直线AA′相交,但是直线AD与A′B′不在同一平面内,故①错误;在正方体ABCD-A′B′C′D′中,直线AB,AD,AA′两两相交,但是这三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故②错误;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两个平面可有无数个公共点,只有当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时,两个平面才重合,故③错误;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也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④错误.综上可知,正确结论的个数是0.
三、解答题
7.一条直线与三条平行直线都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共面.
[解析] 因为a∥b,所以a和b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l∩a=A,l∩b=B,所以A∈α,B∈α,故l⊂α.
又a∥c,所以a和c确定一个平面β.同理l⊂β.
即l和a既在α内又在β内,且l与a相交,故α,β重合,即直线a,b,c,l共面.
8.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A1,D1C1的中点,过D,M,N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相交于直线l.
(1)画出直线l的位置;
(2)设l∩A1B1=P,求线段PB1的长.
[解析] (1)延长DM交D1A1的延长线于E,连接NE,则NE即为直线l的位置.
(2)∵M为AA1的中点,AD∥ED1,
∴AD=A1E=A1D1=a.
∵A1P∥D1N,且D1N=a,
∴A1P=D1N=a,
于是PB1=A1B1-A1P=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