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0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316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0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316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0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316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03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03,共6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而进行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要盖紧灯帽B.使用酒精灯时,要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使用酒精灯时,灯帽拿下后正放在桌面上2.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AB.BC.CD.D4.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5.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6.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蜡烛照明B.用米酿成酒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D.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7.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是(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 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 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 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8.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含有炭黑10.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11.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蓄电池放电B.水力发电C.内燃机做功冲程D.火箭点火升空12.某同学在观察镁条燃烧时记录了如下现象:①发出耀眼的强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镁条变短 ④镁条由银白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固体。请帮助他选出能作为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A.①B.②C.③D.④13.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14.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时,液体没有规定用量时,一般取的体积为( )A.2mL~3 mLB.1mL~2mLC.7mL~8mLD.10mL~11mL15.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B.用锂电池给手机供电C.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D.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饭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今有下列物质的用途:①酒精可作燃料 ②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③金属铜广泛的用于电线电缆 ④用铁制作铁锅其中用途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甲烷”俗称天然气,它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天然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是现代社会较普及的清洁能源。根据以上短文,可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21.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参考答案1.C2.C3.A4.C5.B6.C7.D8.C9.A10.C11.B12.D13.C14.B15.A16.③④17.(1)化学变化 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 化学变化 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18.(1)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甲烷能燃烧19.(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20.(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21.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