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精练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精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的结构,乙酸的化学性质,酯化反应的概念与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 | 气味 | 状态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无色 | 强烈刺激性气味 | 液体 | 16.6℃ | 117.9℃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乙酸又称醋酸,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为类似于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二、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 | 结构式 | 结构简式 | 官能团 |
|
|
|
|
【答案】C2H4O2 CH3COOH 羧基(或—COOH)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1)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2)酸的通性: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与活泼金属(如Zn)、金属氧化物(如CuO)、碱(如NaOH)、
某些盐(如CaCO3)反应。
(3)酸性强弱:HCl>CH3COOH>H2CO3
(4)应用:除水垢CaCO3 + 2CH3COOH === Ca(CH3COO)2 + CO2↑+ H2O
2.酯化反应
实验装置 | |
实验步骤 |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H2SO4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
实验现象 |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
实验结论 | ①乙酸与乙醇在浓H2SO4存在且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
颜色 | 气味 | 状态 | 密度 | 溶解性 |
无色透明 | 有芳香气味 | 油状液体 | 比水小 |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四、酯化反应的概念与原理
1.定义: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2.特点: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也是可逆反应,乙酸乙酯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和醇。
3.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五、酯
酯的官能团是酯基(,或写作—COOR),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
低级酯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有芳香气味,难溶于水,可用作饮料、糖果、化妆品中的香料和有机溶剂。
题型一:乙酸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例1】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俗称醋酸 B.具有酸性 C.无色无味 D.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乙酸俗称醋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故选C。
题型二:乙酸的酸性
【例3】普通的食醋中一般含3%~5%(质量分数)的乙酸,无水乙酸常被称为冰醋酸。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可用于除水垢,写出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__________(填“强”或“弱”)。
(2)乙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写出乙酸与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酸可燃烧,写出乙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强
【解析】
(1)依题意可得,由“强酸制弱酸”,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2)乙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乙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酸镁,离子方程式;
(3)乙酸可燃烧,乙酸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题型三:乙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变5】下列关于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乙酸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乙酸在常温下能与NaOH、Na2CO3、乙醇等发生化学反应
D.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乙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乙酸产生的氢气质量大
【答案】B
【解析】
A. 乙酸酸性较弱,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A错误;
B. 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B正确;
C. 常温下乙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发生化学反应,与乙醇分子发生酯化反应,需要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进行,C错误;
D. 乙酸和盐酸均是一元酸,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和乙酸与足量锌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例6】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B.乙烯():酸性溶液洗气
C.乙烷(乙烯):(催化剂)催化加氢
D.乙醇(水):分液
【答案】A
【解析】
A.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溶液,乙酸可与反应,故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可用饱和溶液除去,A项正确;
B.乙烯、均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应选用溶液洗气除去,B项错误;
C.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但的量难以控制,易引入新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项错误;
D.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分层,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出乙醇中混有的,D项错误。
故选:A。
题型四:酯化反应
【变7-1】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没有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C.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D.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答案】D
【解析】
A. 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有杂质,A不正确;
B. 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B不正确;
C. 石蕊层为三层环,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其中的杂质乙酸使石蕊变红;中间的石蕊显紫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下层的石蕊显蓝色,故由上而下是红、紫、蓝,C不正确;
D. 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例8】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时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
A.乙酸乙酯中含有18O,故A正确;
B.水中不含18O,故B错误;
C.1mol乙醇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质量为1mol×90g/mol=90g,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乙酸乙酯的质量小于90g,故C正确;
D. 1mol乙醇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质量为1mol×90g/mol=90g,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乙酸乙酯的质量小于90g,故D正确;
故选B。
【例9】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用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乙酸;(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按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乙 防止倒吸 装置的气密性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分液
【解析】
装置设计:根据甲、乙装置的差别,并结合丙的改进之处判断出乙的合理性和丙的优点。甲中导管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会产生倒吸。丙装置增加了一个球形干燥管,也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问题讨论:a.组装好仪器后,第一步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①中乙酸、乙醇在浓硫酸及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据此可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c.由于乙醇与乙酸均易挥发,因此制取的乙酸乙酯中会混有这两种物质,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和乙酸,同时还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由于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H3COONa、C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d.由于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便于分层,故可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题1】实验室中欲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流程图( )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
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答案】D
【解析】
乙酸、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所以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①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
得到的B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乙酸钠和乙醇,碳酸钠和乙酸钠是盐,沸点高,乙醇沸点低,所以②可以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C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乙酸钠,试剂b是硫酸,与碳酸钠、乙酸钠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乙酸,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酸蒸出,从而将硫酸钠和乙酸分离,则③为蒸馏。
答案选D。
【题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
①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应用溴水除杂,故①错误;
②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于除杂,故②正确;
③二者与饱和碳酸钠都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杂,故③错误;
④乙酸易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可增大沸点差,利用蒸馏可除杂,故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②④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更不能影响被提纯物质的性质。
【题3】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该酯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乙酸和另一种分子式为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
B.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
D.稀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官能团,故A正确;
B.由题意知,一定是醇,因此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故B正确;
C.根据酯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酸和醇,可知用乙酸与反应脱去一分子的水即可得到酯,故C错误;
D.酯水解时需要酸或碱作催化剂,稀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C。
【题6】乙酸乙酯是一种良好的工业溶剂,可通过下列转化制取(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CH3CH2O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反应①是加成反应,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乙烯()。
已知: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乙烯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4)CH3COO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有机物Q。该有机物Q的摩尔质量是102 g·mol-1,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7.06%,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3。有机物Q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 羟基 氧化反应 CH3CHO CH3COOH +CH3CH2OHCH3COOCH2CH3 +H2O 蒸馏烧瓶 乙烯难溶于水且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非常接近 C4H6O3
【解析】
(1)CH3CH2OH的官能团为—OH,名称为羟基;反应②为乙醛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故答案为羟基;氧化反应;
(2)反应①是CH3CH= CHCH3在锌和水的作用下,与臭氧反应生成比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16的乙醛,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反应③为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CH3CH2OHCH3COOCH2CH3 +H2O,故答案为CH3CHO;CH3COOH +CH3CH2OHCH3COOCH2CH3 +H2O;
(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带有支管的蒸馏烧瓶;因乙烯难溶于水且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非常接近,所以实验室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故答案为蒸馏烧瓶;乙烯难溶于水且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非常接近;
(4)由Q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7.06%,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3可知,Q分子中C的质量分数为47.06%,H的质量分数为5.88%,则Q分子中C原子的个数为≈4,H原子的个数为≈6,O原子的个数为≈3,则Q的分子式为,故答案为C4H6O3。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注意对比物质的结构,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明确发生的反应,注意有机物分子式计算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练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答案】C
【解析】
A.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气体,A正确;
B. 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C. 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但其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所以它不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
D. 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D正确。
答案选C。
【练2】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用结晶法进行分离
B.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离
C.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离
D.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离
【答案】D
【解析】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而能中和乙酸,然后通过分液除去,故选:D。
【练3】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官能团为-OH 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C.乙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C
【解析】
A、乙酸的官能团为-COOH,A错误;
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错误;
C、乙酸属于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C正确;
D、乙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D错误;
答案选C。
【练4】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分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答案】D
【解析】
A. 因乙酸、乙醇沸点较低,易挥发,则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故A正确;
B. 反应生成水,且为可逆反应,反应中浓硫酸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故B正确;
C.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为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用于除去乙醇和乙酸,故C正确;
D. 由上而下,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使石蕊呈红色,中层为紫色,下层为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应呈蓝色,故D错误;
故选:D。
【练6】乙醇和乙酸都是烃的衍生物,其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乙醇可以发生______反应生成乙醛,乙醛的官能团是______.乙醇和乙酸在______条件下可以发生______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官能团是______.
【答案】 -OH -COOH 氧化 -CHO 浓硫酸、加热 酯化 酯基
【解析】
乙醇和乙酸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OH和CH3COOH,乙醇的官能团为-OH,乙酸的官能团为-COOH;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的官能团为-CHO,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官能团为酯基。
故答案为:-OH;-COOH;氧化;-CHO;浓硫酸、加热;酯化;酯基。
【练8】在中学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各2mL以及乙醇3mL.正确的加入顺序是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 .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_________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 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解析】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各2mL以及乙醇3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实验中加热试管,反应的温度高,反应速度快,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温度高,乙酸乙酯的沸点低,易挥发,所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生成乙酸乙酯;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点睛】
考查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把握制备实验操作、混合物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特别注意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可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杂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18讲 乙酸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18讲乙酸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18讲乙酸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营养物质,糖类的组成,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蔗糖,淀粉,糖类的主要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