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2 等差数列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
难点:利用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境: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按此规则,问: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
分析: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构成的数列是一个以1896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这个数列为1896,1900,1904,1908,…
要判断2050年是否举行奥运会,只需要看2050是否在这个数列内.
追问:如何判断2050是否在这个数列内呢?
答案: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看是否存在n∈N∗时, an=2050.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新知探究
问题1:观察等差数列an
4,7,10,13,16,…,
如何写出它的第100项a100呢?
分析:试着用等差数列的取值规律表示每一项.
答案:a1=4,
a2=7=4+3,
a3=10=4+3×2,
a4=13=4+3×3,
…
从而 a100=4+3×99=301.
想一想:设数列an是一个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根据上面的等式规律你能写出它的第n项an吗?
答案:一般地,对于等差数列an的第n项an,有 an=a1+(n−1)d.
追问:能否证明上面的结论?
证明:因为an为等差数列,所以当n≥2时,有
a2−a1=d,
a3−a2=d,
…
an−an−1=d.
将上面n−1个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
an−a1=(n−1)d,
所以 an=a1+(n−1)d.
当n=1时,上面的等式也成立.
总结: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练一练:等差数列9,5,1,…的第101项是多少?
解:由a1=9,d=5−9=−4,
得a101=a1+n−1d=9+101−1×−4=−391.
问题2:现在你能否解决前面提到的情境问题?
答案:由题意知,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构成的数列是一个以1896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896+4n−1
=1892+4n(n∈N∗).
假设an=2050,则2050=1892+4n,解得n=39.5.
所以an=2050无正整数解.
答:按此规则,2050年不举行奥运会.
问题3:我们知道,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观察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你发现an与n的关系与以前所学过的什么函数有关?
追问1:在通项公式an=a1+(n−1)d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
答案:a1和d是常量,an和n是变量.
追问2:变量之间有什么变化关系?
答案:an随n的变化而变化,且每一个n的值对应一个an.所以an是关于n的函数.
小结:将an=a1+(n−1)d整理一下,可得an=a1+(n−1)d=dn+(a1−d),可将an记作f(n).它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1)当公差d=0时,f(n)是常数函数,此时数列an是常数列(因此,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是常数列);
(2)当公差d≠0时,f(n)是自变量取整数的一次函数.
问题4:你能画出等差数列an的图象吗?
追问1:an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dx+(a1−d)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答案:等差数列的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的一个子集,是图象上一些间隔的点.
追问2:公差d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答案:公差d是对应直线y=dx+(a1−d)的斜率.
追问3:d的取值对图象的增减性是否有影响?
答案:有,分d>0,d<0,d=0.
小结:等差数列an的图象是斜率为d,截距为a1−d的直线上,自变量取正整数的点组成的集合.
总结:等差数列的增减性
当d>0时,数列an为递增数列;
当d<0时,数列an为递减数列;
当d=0时,数列an为常数列.
设计意图: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对通项公式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探究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应用举例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1=3,公差d=−2,求a6;
已知a3=10,a9=28,求an.
思考1:等差数列由哪些基本量确定?
答案:a1和d.
思考2:已知任意两项如何确定通项an?
答案:利用通项公式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解:(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
a6=3+6−1−2=−7.
(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那么
a1+2d=10,a1+8d=28,
解得 a1=4,d=3.
所以 an=4+n−1·3=3n+1.
已知等差数列an得通项公式为an=2n−1,求首项a1和公差d.并画出它的图象.
思考1:已知通项如何求a1和d?
答案:令n=1求a1,an+1an=d.
思考2:an=2n−1 与哪个函数有关?
答案:与一次函数y=2x−1有关.
解:a1=2×1−1=1,
a2=2×2−1=3,
所以d=a2−a1=3−1=2.
等差数列an=2n−1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这个数列的各点(n,an)均在直线y=2x−1上.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练习,掌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并通过画图进一步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1) 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 已知{an}是等差数列,且a2=-5,a6=a4+6,求首项a1和公差d.
2.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3. 诺沃尔(Knwall)在1740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在1823年、1906年、1989年……人类都可以看到这颗彗星,即彗星每隔83年出现一次.
(1)从发现那次算起,彗星第8次出现是在哪一年?
(2)你认为这颗彗星会在2500年出现吗?为什么?
4.已知(2,1),(4,5)是等差数列{an}图象上的两点.
(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判断(n,17)是否是{an}图象上的点,若是,求出n的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3)判断这个数列的增减性,并求其最小正数项.
参考答案:
1.(1) 由已知条件得a1=8,d=5-8=-3,n=20,从而a20=8+(20-1)×(-3)=-49.
所以这个数列的第20项是-49.
(2) 解: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a1+( n-1)d,
由已知得a1+d=-5a1+5d=a1+3d+6,解得a1=-8,d=3.
2. 由a1=-5,d=-9-(-5)=-4,
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5-4(n-1)=-4n-1,
令-4n-1=-401,解得n=100,
由于100∈N∗,所以-401是这个等差数列中的项,是第100项.
3. 解:(1)由题意知,彗星出现的年份构成的数列是一个以1823为首项,8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740+83n−1
=1657+83n(n∈N∗).
所以,a8=1657+83×8=2321.
(2)假设an=2500,则2500=1657+83n,解得n≈10.2.
所以an=2500无正整数解.
所以这颗彗星不会在2500年出现.
4.(1)设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dn+b,
由(2,1),(4,5)是等差数列图象上的两点,可得
2d+b=1,4d+b=5,解得b=−3,d=2,所以an=2n−3.
(2)(n,17)是{an}图象上的点.
由2n−3=17,得n=10∈N*,
所以(10,17)是{an}图象上的点.
(3)由d=2>0,知数列{an}为递增数列.
令2n−3>0,得n>32,
即n≥2.
所以数列{an}的最小正数项为a2=1.
五、课堂小结
①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公式中有四个量,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可求第四个量;
②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an=dn+(a1−d),可将an记作f(n).它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当公差d=0时,f(n)是常数函数;
当公差d≠0时,f(n)是自变量取整数的一次函数.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133页练习第1,3,4题.
高中人教A版 (2019)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形成概念,概念应用,典例讲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探索研究,发现规律,总结提炼,深入探究,典例分析,应用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知探究,应用举例,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