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219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展开
学 科 | 历 史 | 年 级 | 七年级 | 课 时 | 1 | ||||||||||||||||||||||
课 题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 课 型 | 新授 | ||||||||||||||||||||||||
教者 |
| 授课时间 |
|
|
| ||||||||||||||||||||||
教 学 目 标 | 一、识记目标: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与影响。 三、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
重点 | 知道辽、西夏、北宋是三个并列的政权,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掌握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和战能够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 ||||||||||||||||||||||||||
难点 |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课,但我们要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历史,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北宋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立后怎样完成了统一?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地图,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主要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并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一道连线题和一道填图题检验学生对所填表格的掌握情况 过渡: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两个新的民族——契丹族和党项族,他们是什么样的少数民族,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首诗歌并总结契丹人生活的特点。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教师总结契丹人生活特点。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阅读课本,请同学们回答党项族的起源以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自从辽、西夏建立后,它们与北宋的联系就开始了,让我们先了解辽和北宋的关系.请同学们看书找出辽宋关系如何变化的。 教师总结: 1、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2、宋太宗时:由进攻到防御 3、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教师让学生说出澶州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交战地点、关键人物及战争结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澶渊之盟的影响。 关于宋夏关系,教师让学生看书并找出以下几个问题。 1、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地图 并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看书并填写表格
学生做题
学生阅读诗歌并总结契丹人生活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并总结问题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看书并总结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 ||||||||||||||||||||||||||
课后 作业 |
| ||||||||||||||||||||||||||
教学 反思 |
| ||||||||||||||||||||||||||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ls/tb_c1254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契丹族与党项族,战争与和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读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