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习题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67950/0-1693134554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评新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测试题
展开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
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
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
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构
3.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李世民——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5.右图中的回銮碑又叫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濮阳县城,是记载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7.在探究宋辽、宋夏的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四个提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宋送辽岁币
B.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C.北宋送西夏岁币
D.北宋向西夏称臣
8.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9.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驿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协定(澶渊之盟)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11.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辽和战】
材料一 1004年,澶州城下西夏军队兵临城下。宰相寇准主张坚决抗敌,请求宋钦宗御驾亲征。宋钦宗行至澶州城前黄河岸边,反悔不愿过河。禁军统帅高琼用鞭子驱赶抬轿士兵,勉强过河。北宋士兵受到鼓舞,射死敌军统帅。宋朝在失利的形势下接受了议和条件。
材料二 宋辽和议:双方撤军,各守边界;北宋每年送银、绢等岁币给辽。
(1)请找出材料一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2)材料二中的宋辽和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宋与西夏和战】
材料三 西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界贸易市场。
(3)宋和西夏议和有何意义?
【碰撞交融】
(4)你如何认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关系?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3.B
4.B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达成的盟约,所以京剧《澶渊之盟》里的“寡人”指的是宋真宗。
5.B 我们在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中,既要看到其消极方面,又要看到其客观的进步性;既要从主观目的上分析,又要从客观影响方面分析。
6.B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育蕃息”“牛羊被野”“不识干戈”,可知宋辽之间和平相处,所以B项符合题意。
7.D
8.C 宋辽、宋夏议和,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议和之后,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双方进行边界贸易,出现了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故C项不正确。
9.A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契丹”“辽”“宋”“夏”等可判断是民族政权的并立。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1)宋真宗。耶律阿保机。
(2)岁币。澶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提示:黄仁宇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11.参考答案:(1)西夏改为辽;宋钦宗改为宋真宗;失利改为有利。
(2)澶渊之盟。
(3)议和后,宋和西夏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西北边界地区的发展。
(4)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其中和平相处是北宋与辽、西夏关系的主流。北宋与辽和西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北宋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辽和西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是一份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文件包含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原卷版docx、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