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试卷(含答案) 试卷 8 次下载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试卷(含答案) 试卷 8 次下载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试卷(含答案) 试卷 8 次下载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试卷(含答案) 试卷 8 次下载
-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同步试卷(含答案) 试卷 10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练
展开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2021·陕西长安·)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西夏建立后颁布统一货币(如下图),从这枚货币的形制来看,西夏政权建立后A.多次攻打北宋 B.主动学习唐宋先进制度C.积极发展边境贸易 D.任用汉族知识分子担任官职2.(2021·山东天桥·)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写道:“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A.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B.促进双方经济交流C.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D.和平无法长久保持3.(2021·湖南永定·)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4.(2018·福建宁化·)“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A.松赞干布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5.(2021·广东揭东·)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地区有辽,西北地区有西夏。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辽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6.(2018·陕西师大附中)北宋和辽经过长期战争签订澶渊之盟。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是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C.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D.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7.(2018·福建建阳·)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以下哪个王朝的皇帝?(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8.(2018·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建立西夏的党项族首领是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9.(2019·广东广州·)虞云国所著的《细说宋朝》分析辽国兴起原因,认为“敬塘献土”事件是决定性的,“直接导致了宋朝在宋辽对峙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敬塘献土”是指后唐大将石敬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称子,并晋献哪一片地区的事件?( )A.河间地区 B.虞舜十二州 C.河套地区 D.幽云十六州10.(2020·河南濮阳·)下图是宋与西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赵构 B.阿骨打 B. C.元昊 D.铁木真11.(2021·江西南丰·)“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游牧民族岁币②宋朝皇帝向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全部失败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财政负担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2018·广西·东兴中学)下图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A. B.C. D.13.(2021·辽宁·凌源市教师进修学校)“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金与北宋 D.金与南宋14.(2021·甘肃武山·)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A.西夏——努尔哈赤 B.金——元昊C.辽——完颜阿骨打 D.契丹——耶律阿保机15.(2019·四川安岳·)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能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简图是( )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16.(2018·山东·)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人教版201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页材料二:“(唐太宗)曾私幸端门,看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见下图)——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见下图材料四: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考试制度。——改编自人教版201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1页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了什么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在唐代,这一制度有哪些发展?(3)在宋代,这一制度有什么发展?(4)这一制度的创立产生了哪些影响?17.(2021·广西·南宁二中)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边疆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的民族关系理论主要有“爱之如一”思想、“诚信”思想、安抚思想、和亲思想以及互市思想等五个方面。——崔明德《述评唐太宗的民族关系理论》材料二 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由战争逐渐转向和平发展,其转变与宋真宗的民族观念密不可分。在宋真宗屈己安人观念的指导下,结束与辽、夏的战争状态,为辽、宋、夏三个政权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材料三 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直”,“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材料四 战争与友好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民族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战”与“和”。尽管民族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但“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崔明德《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十点认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在“爱之如一”思想的指导下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史实,举例说明唐太宗的和亲思想。(2)根据材料二,说出宋真宗的民族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与辽、西夏结束战争状态的重要事件及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管辖民族地区所遵循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8.(2020·湖北·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选自《中国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回答,宋辽和议的背景是什么?(2)此次和议史称什么?产生哪些影响?(3)结合材料和所学,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论述题19.(2019·山东·临清市刘垓子中学)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材料三: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1)材料一签订和约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2)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3)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 (4)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5)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20.(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 唐太宗允许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 带去了包括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 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材料二: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1)根据材料一,指出松赞干布是哪个政权的首领?材料体现了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指出材料二中两个政权的建立者?(2)综合本题所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与唐宋时期实行货币相仿,表明西夏政权建立后主动学习唐宋先进的制度,B项正确;多次攻打北宋与“统一货币”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发展边境贸易和任用汉族知识分子担任官职,排除CD项。故选B项。2.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分析可知澶渊之盟维系了辽宋两国的和平局面,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表明双方获利,不仅是辽朝获利,排除A项;根据材料“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可知宋朝财产没有损失重大,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和平是否法长久保持,排除D项。故选B项。3.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经过澶渊之战,签订了议和盟约——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兵,辽向宋称臣,北宋给辽岁币。故B项正确;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故排除A项;南宋与金议和称为绍兴和议,故排除C项;南宋与西夏没有建立盟约,故排除D项。故选B。4.B【解析】【详解】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中的人物是阿保机,B项正确;松赞干布是唐朝吐蕃的人物,排除A项;元昊建立西夏,排除C项;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5.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阿保机建立辽,C项正确;鲜卑族建立北魏,排除A项;女真族建立金,排除B项;蒙古族建立元,排除D项。故选C项。6.D【解析】【分析】【详解】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维持了北宋和辽边疆的长期和平稳定,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正确;北宋只是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排除A;B、C两项只体现了对辽、北宋一方的影响,不全面,排除。故选D项。【点睛】7.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的议和盟约,当时北宋皇帝是宋真宗。由此可知,C项正确;隋朝、唐朝、南宋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8.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C项正确;阿保机是契丹族首领,建立辽政权,排除A项;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建立金朝,排除B项;铁木真是蒙古族首领,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9.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敬塘献土”是指后唐大将石敬瑭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称子,并晋献幽云十六州的事件,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北宋曾出兵夺取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同辽两次作战,最终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因此后唐大将石敬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献土的地区是幽云十六州,D项正确;河间地区由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东与沧县、青县接壤,北与大城县、任丘市交界,西与肃宁县,而后唐大将石敬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献土的地区是幽云十六州,而不是河间地区,排除A项;后唐大将石敬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献土的地区是幽云十六州,而不是虞舜十二州,排除B项;河套地区是指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后唐大将石敬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称子,并晋献幽云十六州,而不是河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0.C【解析】【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党项族首领元昊,C项正确;赵构是南宋建立者,A项错误;阿骨打是金政权的建立者,B项错误;铁木真是蒙古族部落首领,他建立了蒙古政权,D项错误。故选C。11.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游牧民族岁币。“送礼”增加了宋朝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①③④正确,A项正确;西夏也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后来宋夏和谈,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因此都是宋朝皇帝向游牧民族“送礼”,原因是战场上的全部失败这句话不正确,②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2.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签订的 和约,A项正确;澶渊之盟订立的双方是北宋和辽,BCD与此不符,排除。故选A项。13.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A项正确;西夏与北宋订立的盟约是宋夏和议,排除B项;金与北宋订立的盟约是海上之盟,排除C项;金与南宋订立的盟约是绍兴和议,排除D项。故选A项。14.D【解析】【详解】契丹族是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D项正确,排除C项;党项族建立西夏,金是女真建立的,排除AB项。故选D项。15.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国(位于北宋的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而“澶渊之盟”的订立是与北宋和辽有关,辽军撤回,北宋给辽岁币,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A项符合题意。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与“澶渊之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6.(1)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进士科的创立。(2)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3)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土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2)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4)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17.(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文成公主入藏。(2)民族观念:屈己安人。事件:宋与辽:澶渊之盟。宋与西夏:宋夏和约。影响:为辽、宋、夏三个政权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3)原则:尊重民族差异(“从俗从直”、“从安其俗 ”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方式:设置机构、册封、颁布法律、平定叛乱等。(4)认识: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边疆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固;战争与友好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思想观念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妥协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智慧等。【解析】【分析】【详解】(1)“民族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爱之如一”思想的指导下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结合史实得出:文成公主入藏。(2)“民族观念”,根据材料二信息“在宋真宗屈己安人观念的指导下,结束与辽、夏的战争状态,为辽、宋、夏三个政权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得出:屈己安人。“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宋与辽澶渊之盟,宋与西夏宋夏和约。“影响”,依据材料信息“结束与辽、夏的战争状态,为辽、宋、夏三个政权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辽、宋、夏三个政权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3)“原则”,根据材料三“‘从俗从直’,‘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得出:尊重民族差异。“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从设置机构、册封、颁布法律、平定叛乱等角度分析。(4)“认识”,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边疆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固;战争与友好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思想观念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妥协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智慧等角度分析。18.(1)澶州之战,宋军大败辽军(2)澶渊之盟影响:辽宋之间保持着长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但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3)由战争到和平【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宋与辽议和”可知,在澶州之战中,宋军大败辽军,议和。(2)根据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着长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但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3)根据所学和材料“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与辽议和”可知,宋辽之间,由战争到和平。19.(1)宋真宗。(2)元昊。(3)澶渊之盟。(4)他认为,用金钱换取和平是值得的,但对宋来说是屈辱的。(5)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虽有战有和,但和是历史的主流等。【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澶渊之盟的内容,当时宋朝统治者是宋真宗。(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3)依据材料“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议和是澶渊之盟。(4)依据材料“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他认为,用金钱换取和平是值得的,但对宋来说是屈辱的。(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有利于宋辽西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但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虽有战有和,但和是历史的主流等。20.(1)吐蕃;开明的民族政策;赵匡胤;元昊(2)观点:古代民族间交往以和为主论述: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间友好交往的史实数不胜数,说明了古代民族间交往虽然有战,但以和为主,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共同推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材料“唐太宗允许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体现了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根据“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可知,材料二中的两个政权是北宋和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 ,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2)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文成公主入藏和宋夏和约可归纳出观点:古代民族间交往以和为主。学生可根据观点,结合材料内容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间交往有和平与战争两种方式,但以和为主,如: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间友好交往的史实数不胜数,说明了古代民族间交往虽然有战,但以和为主,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共同推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学习心得,自主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