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答案解析)
展开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我国将在2025年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B.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C.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D.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3.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 )
A.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 D.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
4.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6.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7.现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上述现象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光均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B.声音、光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光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8.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介质 | v/(m•s﹣1) | 介质 | v/(m•s﹣1) |
水(5℃) | 1450 | 冰 | 3230 |
水(15℃) | 1470 | 软橡胶(常温) | 40至50 |
水(20℃) | 1480 | 软木 | 500 |
海水(25℃) | 1531 | 铁(棒) | 5200 |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B.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D.在25℃海水中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回声速度小于1531m/s
9.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否看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
A.甲实验能看到,乙实验不能看到 B.甲实验不能看到,乙实能验看到
C.甲乙两实验都能看到 D.甲乙两实验都看不到
10.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11.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
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D.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
12.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大小跟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A.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C.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D.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
13.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14.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一现象表明(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15.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
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
C.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6.某两位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让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另一同学在铁管另一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已知人耳区别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最短为0.1s;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300m/s,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听到了3次响声,则第一次响声一定是由空气中传来的
B.如果管中装满水,只听到1次响声,管道最长为30m
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m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1次和第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57s
17.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快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18.科学研究发现:声在海水中的速度随海水的深度、温度、含盐量变化而变化。如图所示是声速随海水深度变化的函数图象,Ha、Hb分别为海面、海底坐标,当潜艇在海下用声波传递信息时,效果最好的是( )
A.在海底与海面之间 B.在海下各处一样
C.在海底 D.无法判断
19.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若实验中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 )
A.s<42.5m B.s<36.43m
C.s≤255m D.255m>s≥36.4m
20.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
21.老师的讲话声是通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的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快”“慢”或“相同”)。
22.唐诗《枫桥夜泊》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上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 而发出声音,声音再通过 传播到客船上人的耳朵里。
23.如图所示是小兵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他把一个纸筒底部蒙上胶膜,胶膜上贴一小片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兵对着纸筒说话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月球上,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24.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m;
(2)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m/s。
25.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26.如图(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c)所示,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实验说明 。
27.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方案②: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
方案③: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方案④: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
你认为最能说明所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案是 (选填以上数字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
28.(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被悬在水中(如图a),还能听到声音,说明 。
(2)然后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b),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①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②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选填“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④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c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弹起。
29.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 的。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
猜想2: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4)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其不同的原因是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不同。实验现象说明了 (固体/气体)更容易传声,由此作出了其中一个猜想是正确的推论。
(5)为了进一步研究证明,小华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 (猜想1/猜想2)是正确的。
30.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下列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的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得劲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甲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乙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丙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丁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 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A; 6.C; 7.C; 8.C; 9.A; 10.A; 11.B; 12.D; 13.A; 14.A; 15.A; 16.C; 17.A; 18.C; 19.A; 20.D;
二.填空题
21.空气;振动;340;快; 22.振动;空气; 23.振动;不能; 24.85;20; 25.1500; 26.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能;变小;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7.①;
三.实验探究题
28.水能够传声;C;减少;不变;变小;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不会; 29.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观察小泡沫(或碎纸屑)的跳动情况;响度;固体;猜想①。; 30.空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