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3 耳和听觉(含答案解析)
展开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3 耳和听觉
一、选择题
1.春天百花齐放,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每秒平均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它的翅膀每秒平均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分辨出蜜蜂是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回来。养蜂人辨别依据主要是根据蜜蜂( )
A.声音的响度不同 B.声音的音调不同
C.飞行路线轨迹不同 D.飞行的高低不同
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瓶子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高速铁路和居民区之间设置隔声墙,是用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来控制噪声的
B.在空屋子里听别人说话比在旷野里洪亮,是发声时声带振幅更大的缘故
C.通常女声比男声音调高,是由于女性声带振动比男性声带振动快
D.医生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D.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5.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
6.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钟体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编钟正在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编钟
7.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需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每次实验要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实验中需辨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钢尺的振动快慢是否有关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环境中的传播快慢相同
D.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9.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 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 B.菲菲声带每秒震动振动的次数变多
C.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 D.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10.在“学校的音乐节目”中,同学们用吉他、二胡、提琴等乐器,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 D.音色、音调、响度
11.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中考期间学校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3.下列关于乐音三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的音色不同
B.“震耳欲聋”是因为响度太大
C.钢琴上不同的琴键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
D.男“高”音歌唱家“高”声歌唱,前一个“高”指音调,后一个“高”指响度。
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5.下列现象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6.在有关声现象的实例中:①“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②“听其声而知其人”。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⑤有人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⑥宇航员在飞船外面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你认为上述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___________;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7.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___改变了。
18.小敏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2020年5月30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宇航员在月球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20.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源的措施是__________;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__________;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④纺织女工带上耳塞;⑤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⑥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21.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率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美国表演,震惊全场。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
22.如图是人耳内声波传导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作用是__________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__中,听觉的形成在__________。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__________。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D.避免呕吐
(3)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__字母]__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三、探究题
2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_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宄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___点。
24.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 衣服 | 报纸 | 平装书 | 塑料袋 | 袜子 |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 2.1 | 2.8 | 3.7 | 5.2 | 1.2 |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B
7.D
8.C
9.B
10.A
11.D
12.B
13.C
14.B
15.C
16.③ ⑤⑥
17.声源处 响度
18.会聚 响度 空气
19.响度 音调 不能
20.① ②③ ④⑤⑥
21.直线传播 音色 振动
22.收集 G 耳蜗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C I 咽鼓管
23.长度 ab A
24.小 好 响度 传播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