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背诵版word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77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背诵版word
展开《观沧海》曹操
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的诗歌多以慷慨悲壮见称。
2.整体感知: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乐府诗,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故,歌以咏志”是歌唱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从表达方式上讲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通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首先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东,地点——碣石,对象——沧海。其中的“观”字统领全诗,是诗的线索。
整首诗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景(水、山、树、草、风、波),后四句是虚景(日月、星汉),前六句实景中有静态(水、山、树、草),也有动态(风、波)。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这句话是诗的主旨句,意思是日月星辰的运行和灿烂的银河都好像出自这浩瀚的大海之中。
(2)诗人借助神奇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修辞和虚写的手法。
(3)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静态描写,写出了草木的生机勃勃之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6.“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动态描写,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其中“涌”字用的最传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形态,而且仿佛也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2.写“杨花”点出暮春时节,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寓意漂泊不定;“尽”是全、都的意思,杨花全部开落是作者在去贬官之路看到的场景,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子规”即杜鹃,代指离愁别恨。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有情有景,蕴含作者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3.“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的画面:暮春时节,满树的杨花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的哀啼。
4.赏析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从修辞角度:运用拟人修辞,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2)从想象角度: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3)从写法角度: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次北固山下》王湾
1.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作者王湾,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借停船在北固山脚下的所见,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思乡之情。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即族途,先写“客路”是因为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路途奔波之意。
3.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河岸平了,和风吹拂,帆遇到顺风高高悬挂,一叶孤舟顺水慢慢前行。
炼字赏析:
(1)“阔”字写出了春天河水上涨的宽阔景象,给人以视觉和空间上的无限开阔之感。
(2)“悬”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东流,白帆高挂的景象。
(3)“潮平”为下句中“江春”作铺垫,用“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4)这两句写出了眼前之景的开阔美好。
(5)引用这两句诗也形容形势一片大好。
4.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意思+哲理:
(1)当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2)“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3)蕴含着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人生哲理。
炼字:
(1)句中的“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情趣。
(2)“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景中有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有情。
(3)表达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4)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人生哲理。
5.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运用设问修辞
(2)用归雁捎书的典故寄托情思
(3)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尾联“乡书”与“归雁”照应首联“客路”,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将浓浓愁思抒发淋漓尽致。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整首元曲写了十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运用白描手法,组成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2.全曲中暗含题目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3.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1)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
(2)与“枯藤老树昏鸦”形成对比
(3)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4.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画面:黄昏时,一群乌鸦栖息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古老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的秋风中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前行。
赏析或者作用:
(1)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
(2)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
(3)烘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4)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 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夕阳”点出了特定的时间,照应“昏”字,“断肠人”点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
(2)这句诗点明全曲的主旨,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