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表格教案,共3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单元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耕、冀”等生字,会写“守、株”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与价值
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都很有趣,而且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看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起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的是谁?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心里想的是什么?
3.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集体反馈。
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上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然呢?种田人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一定是一场空。
6.如果有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
7.教师小结: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很多,如“株、待、耕、触、颈、释”,在写法上,“株、待”要注意是左窄右宽,“耕、触、颈、释”左右大致相当。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意,疏通文义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得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作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2.兔子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拓展延伸,讲故事
1.总结全文: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则寓言后,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2.说一说你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推荐阅读
课后阅读《伊索寓言》。
(过渡:寓言,通常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六、布置作业
课下把《守株待兔》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道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着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讲授《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没能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没能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没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没能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是需要改正的地方。
[再教设计] 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陶、罐”等生字,会写“骄、傲”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步细读课文,把每部分内容读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每部分内容,掌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要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同学们,刚才你们触摸了老师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曾发
生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所以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出示课件:“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你怎么敢……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出示对话:“住嘴……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然后回答。
学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有什么可吵的呢!”
学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朗读第1~9自然段,走进新课。
二、继续新课
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1.这篇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有两只罐子,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后,陶罐成了出土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2.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3.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陶罐谦虚光洁、朴素、美观、有价值铁罐傲慢影子也没见到生命的价值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固然十分重要,但教学理念更重要。例如,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这样,就把学生引入到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种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的分析,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我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设计重点,用不同步骤和方法来烘托这个亮点。但是我发现:整堂课读对话,学生容易疲倦,课堂的气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读到最后虽然感情是有了,但是总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减弱,整堂课的内容含量也很单薄。
[再教设计]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时不能太计较一些细节,过于强调对话,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联系,学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读越没兴趣。应使对话部分变得粗线条一些,在品读对话前加入一个全文感知的、填充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学生在自由读文后,看着内容提示,很轻松地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实课堂,让学生能在这堂课中学有所获,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结合,在课堂尾声时,可以加入一个写话的练习:陶罐,我想对你说:“ 。”铁罐,我想对你说:“ 。”
7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禁、皱”等生字,会写“匀、致”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体会寓意。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你对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最满意?为什么?
看看老师的左右手,哪只漂亮些?(左手。)对,所以老师把漂亮的戒指也戴在左手上。可左手右手各能做些什么事呢?(对比右手虽不好看,但比左手更有用处。)
2.有只漂亮的鹿也跟我们一样,对自己的模样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满意在哪些地方?不满意在哪些地方?(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这只鹿有什么特点?(漂亮。)
学习第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为什么要交代“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3.细读第3自然段,思考:鹿为什么要“摆摆身子”?鹿觉得自己的两只角“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这说明了什么?
4.随机理解“欣赏”“匀称”“精美”“别致”等词。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读出鹿的扬扬自得。
6.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鹿神态的语句。
“噘起、皱起”说明了什么?
鹿把自己的哪两个部位拿来作比较?
7.总结这部分内容。
文中的鹿对自己的模样满意吗?它最喜欢自己的哪个部位?最不喜欢哪个部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
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复习课文。
二、继续新课
学习第5~7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随机理解“抱怨”“没精打采”的意思。
2.“抱怨”写出了鹿怎样的一种心理?
(对自己的四条腿充满了怨气。)
3.鹿为什么变得“没精打采”的?
(它认为有这样四条难看的腿,使它变得不漂亮了。)
4.你认为“机灵、猛一回头”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词既写出鹿反应比较敏锐,也写出它生存的环境比较恶劣,要经常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5.第6自然段几次写到鹿的腿,找出来,体会其中的作用。
(作者两次写到鹿的腿,并且都是用“长”字来修饰,这就告诉我们,鹿奔跑的速度快,与它的腿长有直接的关系。)
6.鹿在逃命的过程中,谁差点儿让它丧失了性命?
(它那两只引以为自豪的鹿角,差点儿让它丧命。)
7.随机体会“逼近”“犹豫”“挣脱”“拼命”等词语的意思。
8.鹿从狮口逃生之后,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你能感受出鹿这时候的心里所想吗?
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三、畅谈收获,揭示寓意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鹿角和鹿腿鹿角:精美别致→挂住树枝,险些丧命四条腿:太细(怎么配得上)→狮口逃生外表美不重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学习《鹿角和鹿腿》一文时,我把重点放在比较上:鹿对鹿角和四条腿的评价有什么不同;在后来发生危险的时候,“鹿角”和“四条腿”又都起到了哪些作用。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地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 课堂中,我没有把学生的表达当成重点,没有及时地鼓励他们多想多说,没有给学生说的勇气,使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散开来。
[再教设计] 从课堂内容上出发,层层递进,并且找到重点难点,分配好自己的时间,避免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对于生字,要精心研究,把笔顺名称等细节理解透彻,以防在细节上出错,而且我应该向儿童化的语言方向靠拢,贴近孩子的理解与认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脑和体会文章的情感。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滔、涯”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理解诗歌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池子和河流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看待池子和河流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吗?
(出示课件)
河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课件)
池子和河流之间发生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对话,你想知道它们都说了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池子与河流》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2.指名读,学生进行评价。
3.欣赏配乐朗诵,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要读出池子的洋洋自得之情,突出它的浅薄。
2.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
3.勾画相关词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A.师: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池子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找出来,读一读。
例如:“我的命运有多好”。
“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B.师:文中哪句话写出池子对河流的生活非常不理解?你能找出来吗?
例如:“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
“我的命运有多好,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C.师:文中写河流和池子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你能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吗?
河流的生活:“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池子的生活:“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至多,有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D.你知道河流和池子最后的命运有什么不同吗?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感受其中的不同之处。
例如:“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整个让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四、感悟理解
你是喜欢河流的生活还是喜欢池子的生活,说说你的理由吧。
【板书设计】
池子与河流池子:清闲、安闲——枯干河流:奔流不息——长流不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池子和河流的代表性语言,体会池子和河流的不同之处,进而领悟本文的主题思想,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不足之处]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但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阅读没有指导到位,学生只是把课文读通顺了,但在精读时没有感情,缺少生生互动评价等方式,没能使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
[再教设计] 为了让学生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朴实、真实。我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再次品读全文,把池子和河流的影像久久地留在记忆中,把文章的寓意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口语交际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大家一起来讨论。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3.尊重同学间的不同想法,发言时不要攻击他人。
【教学重点】
和同学讨论交流,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先分组,各组推荐代表。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提出中心话题
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比如,上半学期班长是李伟,下半学期班长就变成了陈佳;学习委员上半学期是刘晓敏,下半学期就变成了马晓艺;还有卫生委员、文体委员、语文课代表等,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大家现在讨论:这样的轮流制好不好?可以各抒己见。
二、畅所欲言,发表观点
师:我们在发言之前,先想好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讲一讲,你为什么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
1.说给同桌听。
想好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后,说给同桌听一听,听听同桌的意见后再修改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
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上说一说,听听更多人的意见或建议。也注意听一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或者相同观点的不同表达方式。
3.集体展示。
小组讨论之后,在班上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楚,先表明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习 作
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词写句,并连成段。
2.根据具体的情境,先说后写。
3.阅读习作要求,初步了解观察图画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细致观察图画,初步了解观察图画作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画、写作文的训练。课后我们将选出我们班看图画、写作文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二、看图画,说词语
师:写话之前,老师先考一考你们积累词语的情况。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看图画、写作文的训练。
三、看图画,写话指导
(一)指导写话要求。
1.师:在写话之前,我们要了解写话的要求。
出示写话要求:
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方?
有哪些人物?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他们会说什么?
2.教师板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师:在写话前,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画,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二)指导观察图画。
师:我们的观察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
1.师:观察整幅图画,你能给这幅图拟个题目吗?请你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2.师:看了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吗?你想出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
3.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4.师:图上有哪些人物?给他们起个名字。
5.师: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三)指导写话。
写的时候,除了要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写清楚外,图上没有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图画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写进习作中,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看图口述。
2.指名站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出示PPT)
二、学习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读两遍,读不通的句子要改通顺,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
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小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觉得修改后的习作有进步就给画朵小红花,看谁得的小红花多。
三、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范文欣赏。(出示PPT)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图上没有画出的环境和行动,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分段。
[不足之处] 学生对场面的描写不够生动,平时的积累还需要加强。
[再教设计] 写作之前先回顾以往的亲身经历,或者回忆自己见过的放风筝的场景,这样写起来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扩展阅读空间,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3.在浓厚的阅读气氛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散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寓言故事,能从中理解寓意;懂得做人的
道理。
【教学难点】
1.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广泛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快来告诉老师。
2.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蛋儿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它会让我们看到更广阔、更神奇的世界。
设计意图: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氛围。
二、你读过这本书吗
1.同学们,你们读过《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吗?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选文中的故事。
3.指名朗读。
4.大家来说一说,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古时候有个叶公特别喜欢龙,衣食住行都画上龙。有一天,龙真的来了,结果叶公吓得连忙跑开了。)
5.启发:你觉得叶公真的喜欢龙吗?
(学生自由讨论,讲清各自的理由。)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注重表面形式,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三、小组交流
师:读寓言故事书,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你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吗?你读过哪本寓言故事书?怎样阅读的?有什么收获?和小伙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布置作业
阅读寓言故事,推荐书目:《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大多数同学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形象生动。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胆小、怯懦,不积极。
[再教设计] 要多增加讲故事方面的训练,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了解喝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景阳冈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学习课文3,4自然段,学习课文5,6自然段,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浏览课文,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概括段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