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人教版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0317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人教版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0317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人教版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0317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人教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人教版 含答案,共7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137-人教新课标一、判断题(共4题;共8分)1.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米。( ) 【答案】 错误 【考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它没有单位。2.每天用水量一定,天数和用水总量成反比例。( ) 【答案】 错误 【考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每天用水量一定,天数和用水总量成正比例,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每天的用水量=用水的总量÷天数,即可判断出答案。3.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 ) 【答案】 错误 【考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重,但是它们这两者之间比值不是固定值,即不成比例,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本题中身高和体重不满足这个条件。4.如果甲× =乙× ,那么甲:乙=6:4。( ) 【答案】 错误 【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甲×=乙×,
所以甲:乙=:
=(×15):(×15)
=10:12
=5:6,
所以甲:乙=5:6。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本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甲:乙=:, 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得到整数比即可。二、填空题(共2题;共3分)5.如果x:3=y:4(x、y均不等于0),则x:y=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4 【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 x:3=y:4 ,所以4x=3y,即x:y=3:4。
故答案为:3;4。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本题即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的。6.: = : 改写成积的形式是________。 【答案】 × = × 【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改写成积的形式是×=×。
故答案为:×=×。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三、计算题(共2题;共25分)7.求下列x的值。 ① ②0.75:4= ③0.4:x=80%:60④ : = :x⑤ x+x=40⑥2.5x-0.36×5=0.6【答案】 ①=
解:0.25x=1.25×1.6
0.25x=2
x=2÷0.25
x=8;
②0.75:4=
解: 4x=0.75×6
4x=4.5
x=4.5÷4
x=1.125;
③0.4:x=80%:60
解:80%x=0.4×60
0.8x=2.4
x=2.4÷0.8
x=3;
④:=:x
解: x=×
x=
x=;
⑤x+x=40
解:x=40
x=40×
x=25;
⑥2.5x-0.36×5=0.6
解: 2.5x-1.8=0.6
2.5x=2.4
x=. 【考点】综合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①、②、③、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变形,再进行计算即可; ⑤先将等号左边计算得到x=40,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号两边同时除以, 即可得出答案;
⑥先将等号两边同时加上0.36×5,得到2.5x=0.6+0.36×5,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除以2.5即可。8.解比例。 (1)3.36:2.8=2.4:x (2):x=5: (3)(4): =3:x 【答案】 (1) 3.36∶2.8=2.4∶x
解:3.36x=2.8×2.4
3.36x=6.72
x=6.72÷3.36
x=2
(2)12∶x=5:3
解:5x=12∶3
5x=×
x=××
x=8.5
(3) =
解: 8x=20×15
x=20×15÷8
x=37.5
(4)∶=3∶x
解:x=×3
x=×3×
x=
x=3.2 【考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先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化成一般方程,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x的值即可。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9.小明身高为1.2米,站在操场上的影长为2.4米,这时测得旗杆的影长是20米,旗杆有多高? 【答案】 解: 设旗杆高x米,则有
1.2:2.4=x:20
2.4x=1.2×20
2.4x=24
x=10
答:旗杆高10米。 【考点】正比例应用题,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根据小明的身高:小明身高在操场上的影长=旗杆的高度:旗杆在操场上影长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10.在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0厘米。A、B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A火车每小时行55千米,B火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答案】 解:比例尺为3:120=1:40 20×40÷(55+45)=8(小时)答:8小时后两车相遇。【考点】相遇问题,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观察图形可得3厘米对应120千米,即1厘米对应40千米,所以20厘米对应的实际距离为20×40,再用实际距离除以(A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B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即可得出两车相遇的小时数。
试卷分析部分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46分 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10(21.7%)主观题(占比)36(78.3%)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5(50.0%)主观题(占比)5(50.0%)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判断题4(40.0%)8(17.4%)填空题2(20.0%)3(6.5%)计算题2(20.0%)25(54.3%)解答题2(20.0%)10(21.7%)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容易40%2普通60%3困难0%4. 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1比例尺的认识7(10.8%)1,102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4(6.2%)2,33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4(6.2%)2,34比例的基本性质5(7.7%)4,5,65综合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5(7.7%)76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5(38.5%)7,87正比例应用题5(7.7%)98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5(7.7%)99相遇问题5(7.7%)10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