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试卷(word版 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93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试卷(word版 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93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试卷(word版 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93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展开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O2SO2↑ B.4P+5O22P2O5
C.Mg+O2MgO2 D.C+O2↑CO2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5:4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丙物质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 “常消毒”是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之一。消毒常用到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制取的反应原理为2NaOH+Cl2=NaCl+ X + NaClO,则X的化学式为
A.H2O2 B.H2 C.H2O D.O2
4、2020年6月23日,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分子 B.X为一种有毒的物质
C.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 D.C2H8N2由碳、氢、氮原子构成
5、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6、油漆的一种重要成分苯C6H6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溶剂,点燃时会产生浓烈的黑烟,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6H6+XO2=12CO2+6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数值是
A.6 B.9 C.12 D.15
7、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该反应产物无污染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甲物质的化学式是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是乙和丁,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5:18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 B.CO +O2CO2
C.S + O2SO2 D.Mg +O2MgO2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
C.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10、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个数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_______。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金属铜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由此推断,铜生锈是与空气中氧气、水和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在自来水厂对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净化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的方法对水进行杀菌,同时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这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填具体微粒名称)_________。
3、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 。请计算:
(1)m 值是___________;n 值是___________;
(2)甲醛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最简比) 。
4、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___________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5、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组成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实验中可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
(2)学习净水的知识,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二者颠倒顺序,会导致的结果是______。
三、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某同学取石灰石样品18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20g稀盐酸分六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1.1 | 2.2 | M1 | 4.4 | 5.0 | M2 |
(1)M2的值为 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8.4g。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欲回收二氧化锰,可将剩余物质通过___________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保留计算过程)。
3、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
(1)制取氧气的质量________。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_______?各为____克?
4、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生成氧气质量为______g;
(2)计算所用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标气体符号,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金属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MgO),;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状态符号不能加在反应物一侧,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5:4,选项A正确;
B.反应前氮元素为-2价,反应后为0价;反应前氧元素为0价,反应后为-2价,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选项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丙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则一个X分子中包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C。
4、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原子种类保持不变。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则2X种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故X化学式为CO2;
【详解】
A、根据化学式可知,偏二甲肼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不含氮气分子,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性,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可知,偏二甲肼种含有碳、氮、氢三种元素,故C正确;
D、C2H8N2由分子构成,所以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
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水、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涉及两种氧化物,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变,则,;
答案:D。
7、A
【详解】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分子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选项正确;
B、甲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 甲是氨气,乙是一氧化氮,丙是氮气,丁是水,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是乙和丁,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A、碳和氧气在点燃前的那个生成二氧化碳,选项中缺少反应条件,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氧原子,反应没有配平,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化学式书写错误,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产生液同时停止产生,则拐点的反应时间应该相同,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刚开始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变大,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小,直到反应停止,温度逐渐降低到室温,压强不变,但反应后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8份质量的镁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完全反应,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10、B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详解】
根据分析,原子个数、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发生变化,只有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B。
【点睛】
从微观上,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不变,即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一个一定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填空题
1、
(1)2H
(2)Al
(3)N2
(4)
(5)CO2
【解析】
(1)
表示原子个数,应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
(4)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标化合价时应标在元素的正上方,表示为:;
(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u、C、H、O元素,反应物中含Cu、H、O,故反应物中还应含碳元素,由此可推断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2、
(1)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煮沸
(3) 2H2O2H2↑+O2↑ 分解反应 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
(1)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具有净水作用,故填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
煮沸能够杀死水中的有害细菌,还能够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3)
电解水时,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H2↑+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电解水时,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被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构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自相两两结合构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的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故填氢原子、氧原子。
3、
(1) 6 11
(2)3:1:4
【分析】
(1)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碳原子数目不变,所以8=m+2,m=6。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不变,所以8+2n=2×6+2+16,n=11。
(2)
甲醛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3:1:4。
4、
(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O2H2↑+O2↑
(2)硬水
【解析】
(1)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2H2↑+O2↑。
(2)
硬水加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硬水,故填:硬水。
5、
(1) 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O2H2+O2 化合 增强导电性
(2) 过滤 吸附异味和色素 无法去除异味和色素
【分析】
(1)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且二者的体积比为2:1;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水的导电性很差,故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2)
简易净水器可以起到净水的作用,小卵石除去难溶性杂质,起过滤作用,活性炭疏松多孔,起吸附作用。如果二者颠倒,则泥沙等大颗粒杂质会附着在活性炭表面,使其失去吸附作用,则无法吸附异味和色素。
三、计算题
1、
(1)5.0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x≈63.1%
答: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3.1%。
【解析】
(1)
分六次加入盐酸后,前两次,每次都生成1.1g二氧化碳,说明每加入2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第4次生成二氧化碳总质量为4.4g,为1.1g的4倍,说明第4次加入2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为1.1g,故第3次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也增加1.1g,所以M1值是3.3g,但第5次只生成5.0g﹣4.4g=0.6g,说明第5次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所以M2值是5.0g,故答案为:5.0g;
(2)
详解见答案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
(1)1.6
(2)过滤、干燥
(3)3.4g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的质量为:68g+2g-68.4g=1.6g,故填:1.6。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可将剩余物通过过滤,然后干燥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锰,故填:过滤、干燥。
(3)
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3、
(1)9.6g
(2)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KCl的质量为14.9g、MnO2的质量为2g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质量减少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制取氧气的质量=26.5g-16.9g=9.6g,故填:9.6g。
(2)
设完全反应消耗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由于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6. 9g-14. 9g=2g
答:剩余固体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KCl质量为14. 9g,MnO2的质量为2g。
4、
(1)4.8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2.25g
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12.25g。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分析图像中的数据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25g-11.45g=4.8g。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一定,已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故可根据化学方程式通过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具体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