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第2节 水的组成教学ppt课件
展开1.2 水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
A. B.
C. D.
2.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知道( )
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负极产生的是氧气,并且体积比为 V正:V负 ≈ 2:1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4.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种类不改变
D.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5.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6.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
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大于氧气体积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C.a管的气体能被点燃,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D.a管的电极是负极,b管的电极是正极
二、填空题
8.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当闭合开关、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检验两试管中的气体,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9.如图所示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C 端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A 端是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检验 D 端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4)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___________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
10.图中甲、乙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乙与装置甲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
(2)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表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性。
(3)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是___________(选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
12.在2H2O2H2↑+O2↑的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A.水 B.氢分子
C.氧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三、探究题
13.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漏斗,A、B管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实验步骤如下:
(1)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
(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填空:
①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B管(正极)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证明B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_____mL或___________mL。
14.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影响电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蒸馏水体积/毫升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加入硫酸的质量分数 | 0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收集到氢气体积/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收集到氢气时间/秒 | 2648 | 1236 | 885 | 423 | 262 | 216 | 205 |
(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______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
(2)本实验通过比较______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
(3)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4)小科在的蒸馏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自始至终都是2:1,选项错误。
B、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自始至终都是2:1,选项正确。
C、电解水时,通电就开始反应,反应的起点应从0点开始,选项错误。
D、电解水时,通电就开始反应,反应的起点应从0点开始,选项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①由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并且体积比为V正:V负≈1:2,故错误;
②水是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水电解后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可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④水分子通电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解合成氧分子,故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
则正确的说法是③④。
故选B。
3.A
【详解】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
4.C
【详解】
A、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A正确。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故B正确。
C、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C。
5.A
【详解】
A、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连接正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体积较大的氢气是氢气,即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但不具有助燃性,不能支持燃烧,选项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两侧玻璃管内不断生成气体,两侧玻璃管内的液面不断下降,而中间漏斗内液面高度不断升高,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电解水时,生成的气体体积记忆为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种类记忆为正氧负氢。
6.D
【分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在水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大于氧气体积,故C正确;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7.B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选项正确;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选项错误;C、a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b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选项正确;D、a管生成的气体较多,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管生成的气体较少,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8.小于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
当闭合开关、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根据“正氧负氢”可知甲管中产生氧气,乙管中产生氢气,因此甲管气体的体积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
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9.氢气 负 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水氢气+氧气 ABC
【详解】
(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C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负电极相连。
(2)D端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3)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4)A、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
B、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
C、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
故选ABC。
10.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 增强水的导电性
【详解】
(1)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直接打开装置上方的阀门即可检验。
(2)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11.氧 正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助燃 已进行一段时间 16
【详解】
(1)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体积较小,是氧气,则b端是电源的正极。
(2)气体B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证气体B(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图中现象是生成了一部分气体,表明,实验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4)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生成8mL氧气的同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mL。
12.D
【详解】
该反应中,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其中没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选:D。
13.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 上升 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2.5 10
【详解】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
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
③水在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证明B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3)水电解过程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大约为1:2。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氢气,所以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 mL或10 mL。
14.硫酸浓度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 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 水被电解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
【详解】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是研究硫酸浓度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
(2)本实验通过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
(4)因为水被电解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水的组成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水的组成完整版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pptx、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学案含答案doc、电解水实验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新组合,你知道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2节 水的组成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2节 水的组成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温下液体,℃时密度最大,水的组成,电解器,大量气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淡蓝色,带火星木条复燃,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