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电荷与电流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含解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8196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电荷与电流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含解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8196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电荷与电流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含解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8196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电荷与电流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含解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81960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电荷与电流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含解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81960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电荷与电流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学生+教师版含解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81960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电路探秘第1节 电荷与电流精练
展开八上 4.1 电荷与电流
目录:
4.1.1 摩擦起电与静电
4.1.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
4.1.3 原理图到实际电路图
习题
4.1.1 摩擦起电与静电
1.(2020八上·温州期中)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答案】B
【解析】如果两个物体相互吸引,那么有两种情况:①都带电,分别为异种电荷;②其中一个带电,因为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如果两个物体相互排斥,那么它们肯定带通知电荷。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所以小球也带负电荷,故B正确,而A、C、D错误。
2.(2019八上·新昌期末)如图小女孩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头发都竖起来了。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头发上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头发上带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头发上带了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D.头发上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小女孩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它的头发会带上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她的头发会因为相互排斥而竖立起来,故D正确,而A、B、C错误。
3.(2020八下·鄞州期末)将一段塑料捆扎带的一端打个结,从另一端把它撕成细丝,然后拿一块干净手帕衬着,把塑料细丝由上而下捋几遍,会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答案】塑料细丝散开;
1 | 摩擦起电 | 手帕摩擦塑料细丝,使塑料细丝带电 |
2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 塑料细丝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使细丝散开 |
【解析】(1)物体经过摩擦之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叫摩擦起电。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作出解释。
【解答】将一段塑料捆扎带的一端打个结,从另一端把它撕成细丝,然后拿一块干净手帕衬着,把塑料细丝由上而下捋几遍,会观察到塑料细丝散开现象,其中的原因是:塑料细丝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使细丝散开。
4.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________,毛皮________。(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你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____________。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答案】(1)带负电;带正电(2)B(3)C
【解析】(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得到电荷而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荷而带正电。
(2)我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
①因为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不带电;
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带正电。
5.(2019八上·仙居期中)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发生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一玻璃一羊毛一丝绸一铝一木一硬橡胶一硫磺一.丝....顺序表排在前面的物质束缚电子能力比较弱。请你判断兔毛和木棒摩擦后木棒带电的情况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答案】兔毛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于木棒。摩擦时,兔毛失去电子;木棒得到电子,所以,兔毛带正电;木棒带负电。
【解析】兔毛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于木棒。摩擦时,兔毛失去电子;木棒得到电子,所以,兔毛带正电;木棒带负电。
(1)对根据起电顺序表判断兔毛和木棒的束缚电子能力的强弱,摩擦时,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强的得到电子;
(2)失去电子,正电荷数多于负电荷数,因此带正电;得到电子的,正电荷数少于负电荷数,因此带负电。
6.(2019八上·余杭期末)“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这个问题困扰着刚学习摩擦起电的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于是他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首先是一道题给了他们启发:①用丝绸分别摩擦玻璃棒和保鲜膜,再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保鲜膜靠近,两者会相互吸引。可见保鲜膜经丝绸摩擦后带的是________电荷.②丝绸、玻璃棒、保鲜膜三者相比,在摩擦时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玻璃棒,最容易输获电子的是________。于是就排出了这三种物质捕获其他物质的电子能力的强弱,如法炮制就可以得到一张“摩擦起电顺序”表。他们感觉问题有了头绪。
(2)然后成员们做了一些材料,排了序,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很难判断,他们想网上会不会有“摩擦起电顺序表”,于是上网查询,果真如愿。
根据你所学的摩擦起电知识和“摩擦起电顺序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
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C.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
D.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3)解决了该问题后,同学们又发现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能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________。
【答案】(1)负;保鲜膜
(2)C
(3)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1)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保鲜膜所带电荷;
②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可知,带正电的物质容易失去电子吗,带负电的物质容易俘获电子,据此排序即可;
(2)根据“摩擦起电顺序表”可知,位置越靠右,俘获电子的能力越强;位置越靠左,越容易失去电子;
(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实验证明吸管所带电荷种类即可。
【解答】(1)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而保鲜膜与它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异种电荷,即保鲜膜带负电;
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带负电,即丝绸俘获电子能力大于玻璃棒;丝绸摩擦过的保鲜膜带负电,说明保鲜膜俘获电子能力大于丝绸,因此最容易俘获电子的是保鲜膜;
(2)A.根据顺序表可知,纸在左,橡胶棒在右,那么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因此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根据顺序表可知,纸在右,玻璃在左,那么玻璃容易失去电子,那么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错误;
C.橡胶在左,保鲜膜在右,因此橡胶棒容易失去电子,那么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故C正确;
D.玻璃在左,保鲜膜在右,因此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3)设计方案为: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
4.1.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
1.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皮毛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下图是各种实验结果的情形,其中实验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
2.如图甲所示,A和B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带负电荷,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金属杆是导体
B.验电器B的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验电器B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答案】D
【解析】A、据题意可知,该金属棒能导电,所以金属棒是导体,A项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B项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原来A验电器带负电,即A验电器有多余电子,B验电器不带电,当用金属棒连接时,一部分电子会从A运动到B,故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由于有多余电子而带上了负电荷,C项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据C项分析可知,电子的运动方向是A到B,所以电流的方向是由B到A,D项错误,故D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均带正电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小球和小球相互排斥,而带正电荷,所以小球带正电荷,
由图可知,小球和小球相互排斥,而带正电荷,所以小球带正电荷,
由图可知,小球和小球相互排斥,而带正电荷,所以小球带正电荷,
故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4.(2019八上·仙居期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答案】D
【解析】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它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 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肯定带正电;而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乙可能带负电,根据“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还可能不带电。故A、B、C错误,而D正确。
5.有甲、乙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如图所示。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两球互相排斥的是( )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答案】D
【解析】有甲、乙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如果相互靠近时它们相互排斥,那么它们肯定带同种电荷,故D正确,而A、B、C错误。
6.(2020八上·吴兴期末)某科研队伍研制出的PM2.5净化器,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棉芯D吸附住,这是由于电荷间具有________的规律。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1)“带电体”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是指带电荷的物体,对轻小物体有吸引力。
(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因为带电的物体对轻小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棉芯D吸附住,因为棉芯D带有正电荷,这是由于电荷间具有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的规律。
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的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________
【答案】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的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甲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则: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________。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____________。
A.小钢球
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
(4)做完以上实验后,小乐同学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
(2)B
(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C
【解析】(1)小球上带的电荷越多,它和Q之间的作用力越大,那么丝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
(2)金属的导电性很好,它不能保存电荷,因此悬线上的小球应该选用绝缘体材料;
(3)根据甲图可知,A球离Q最近,而细线的倾斜角度最大;而C球离Q最远,而细线的倾斜角度最小,据此分析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
(4)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
(2)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塑料泡沫小球,故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塑料小球与Q相互吸引,那么:
①所有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可能不带电;
②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球可能带负电。
4.1.3 原理图到实际电路图
1、按照左边原理图连接实际电路图
2.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根据甲图的顺序,将实物图中的串联部分连接好,再分别将两个电压表并联即可,注意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解答】①根据甲图可知,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灯泡L1、灯泡L2,回到电源负极;
②将电压表V1与L1并联,因为示数为1.8V<3V,所以选择量程0~3V;
③将电压表V2与两个灯泡并联,因为示数为3V,所以选择量程0~3V,如下图所示:
3.将图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L2两端的电压。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连接好串联电路,然后再将两个电压表分别并联即可。
【解答】①用一根导线将左边电池的正极与右边电池的负极相连,将二者组合成一个电源;
②从右边电池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灯泡L1、L2,回到左边电池的负极;
③将中间的电压表V2与灯泡L2并联,电压表V1与灯泡L1并联即可,如下图所示:
4.(2019八上·天台月考)请你根据电路图甲,帮助小雨同学连接图乙实物电路。
【答案】
【解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首先根据电路图甲连接好一条通路,然后在这条通路上分别找到分流点和汇流点的位置,最后将剩余的元件连接在这两点之间即可。
【解答】(1)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灯泡L2、开关S2和开关S1,最后流回负极;
(2)分流点在正极和灯泡L2之间,汇流点在开关S2和S1之间;
(3)将灯泡L1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即可。
如下图所示:
5.按下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①从电源正极开始,回到电源的负极,首先在实物图中根据电路图的顺序连接一条通路;
②根据电路图确定分流点和汇流点的位置;
③将剩余的元件依次连接在这两点之间即可。
【解答】①根据电路图可知,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灯泡L1、电流表和开关,回到负极;
②分流点在正极和L1之间,汇流点在开关和电流表之间;
③将灯泡L2连接在这两点之间,将电压表并联在L2的左右两个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习题,文件包含47电路计算提高训练解析卷重难点优化与提高docx、47电路计算提高训练原题卷重难点优化与提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电压的测量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电压的测量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八上45电压的测量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解析卷docx、八上45电压的测量1-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原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八上44滑动变阻器-重难点优化与提高解析卷docx、八上44滑动变阻器-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原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