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案
展开9.那个星期天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感受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先生写的《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坚持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吓唬挨绊耽搁揉绽开沉郁
缥缈急遽惆怅惊惶依偎消逝
蚁字的第七笔是(点)
1笔竖 2笔横折 3笔横 4笔竖
5笔提 6笔点 7笔点 8笔撇 9笔捺
为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设计说明】六年级的学生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本课的字词检测中包含读音、字形、笔顺、词语解释的多种知识,落实了本课这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小男孩在这一天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盼望母亲带他出去玩,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这一天的等待中使得小男孩的心理发生了一次次变化。
【设计说明】整体感知全文,是体会作者情感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重点研读
1.同学共研,提炼方法
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关注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
①自读这个自然段,想想这段体现的是小男孩的什么心情,可以用那个词来概括?标注的心情词语是愉快。
②为什么标注这个词?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确定这个词的准确性。
(2) 第三段自然段
默读画出表现心情的语句,概括批注体现小男孩心情的词语。
①这段标注的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画的词语是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藏在大门后)
②小结:当文中没有能找到直接概括的词语,用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提炼概括。
(3)小结方法
重点学习2、3自然段,梳理出直接概括心情的词,然后联系上下文再来确定这个词的准确性。当文中没有能找到直接概括的词语,通过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提炼概括。
2.小组合作,梳理线索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4—7自然段,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作出标注.
①第四自然段
标注的是焦急又兴奋,根据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确定了这个词的准确性。
②第五自然段
标注的心情词语是急迫,根据“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通过抓重点句,还可以关联上面的心情来推测现在的心情。
③第六自然的
这段中标注的心情词语是失望。
(我们可以从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一声不吭这些词语和这个句子“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来概括现在的心情。
④第七自然段
标注的心情词语是惆怅。可以根据文中的词语直接提取。
小结:作者在写小男孩心情变化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六七自然段写得篇幅长,其他段写得篇幅少,史铁生先生在写心理变化时做到了详略得当。
【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重点是写出真情实感,本课在小男孩情感变化方面的描写十分突出,通过完成课后题的练习,使学生能在多种方法的帮助下,梳理出小男孩情感变化,为下节课学习写法,以及单元习作做铺垫,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在这一天当中“我”的心情经历的变化。还了解了史铁生先生是运用了详略的写法写出了“我”的心情经历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两个部分呢?想表达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期盼 愉快 焦急又兴奋 急迫 失望 惆怅
曲折变换 真情实感
《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 学习单 |
一、字词学习 1.蚁字的第七笔是( ) 2.看拼音写词语 chén yù piāo miǎo jí jù chóu chànghuáng kǒng ( ) ( ) ( ) ( ) ( ) 二、这一天里“我”的心情变化是
答案: 一、1.蚁字的第七笔是(横) 2.沉郁 缥缈 急遽 惆怅 惶恐 二、期盼——愉快——焦急又兴奋——急迫——失望——惆怅 |
第2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心情线,感受到了详略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中来重点学习作者详写的这两部分,看看作者详写的这两部分到底能感受到什么呢?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出示课文六、七自然段
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批注出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2.汇报
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样写出“盼”的心情的?)
从盼着这个词就能看出来,“我”盼着什么?(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玩)他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出这一心情的?(通过写“我”的蹲、看两个动作和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玩的心理)
②“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总结:这段话是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这一段话通过对周围景物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了“我”的失落。
③“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惆怅的心情,因为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这是在进行描写环境。
④“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无比惆怅的心理。
3.小结
刚刚我们重点研读了详写的这两个部分,知道了作者运用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的方法在具体细致的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了内心感受,课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句子?请你们自己找一找,做出批注。
(1)第三自然段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通过“跑、站、藏”这几个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写出了“我”愉快的心情。
(2)第四自然段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3)第五自然段: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我”急迫地想要母亲带我出去玩的心理。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文中在表达“我”心情变化时,你还关注到了哪个人物,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文中正面描写了我因为不能外出玩心情由期盼到失望最后惆怅的心情,但同时也写出了妈妈忙碌的身影,与辛勤的劳动。课后大家读一读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
小结:作者为了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运用了动作、语言、环境、心理等描写方法。
【设计说明】在梳理文中小男孩心情变化中,研读作者的运用心理、动作、语言、环境等方法,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归纳本文在写作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小结:作者正是在写作时运用上了这样的方法,才使文章写得细致,真实自然的表达了内心感受,让我们也拿起笔来试一试吧!
2. 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心理、环境的描写手法,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设计说明】在梳理文中小男孩心情变化中,研读作者的运用心理、动作、语言、环境等方法,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找一找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都有对环境的描写。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运用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方法细致的描写一系列人物的举动。
【设计说明】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有系统性。同时在本课中归纳出写法上的异同,也是为本单元的习作进行渗透。两种不同的写作方法,都能够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文章让人感动。
(四)结束小结,激励写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期盼—愉快—焦急又兴奋—急迫—失望—惆怅
动作、心理、语言、环境……
具体细致 真实自然 内心感受
《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 学习单 | ||||||||
一、《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 ||||||||
答案:
|
阅读链接: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目,提疑问,走入文本,理清脉络,领会主旨,学习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那个星期天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那个星期天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课文,解决字词,再次感知,理清思路,重点研读,体会心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