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设计
展开10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借所咏事物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马诗》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来源:Z|xx|k.Com]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1.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单元导语页这句诗。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从这两句诗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从这句诗中我读懂了文天祥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和高尚品行。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崇敬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4.点名单元主题——高尚品质。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丹心热血铸就着民族的精神基因。许多可歌可泣的精神品质传承下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本单元我们一起去向这些“高尚品质”致敬。
(二)揭示诗题
1.出示徐悲鸿地《八骏图》:观察这幅水墨画,你看到了什么?[来源:学+科+网]
预设:我看到了在草原上驰骋的骏马。[来源:学.科.网]
2.在古代,马不仅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诗题。
【设计意图】选择用徐悲鸿的名画《八骏图》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强调“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
(四)读懂古诗
1.教师提问: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词你不大了解?
2.学生反馈。
预设:“燕山”“钩”“金络脑”等词语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不大容易理解。
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
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词典、扩词等方法。
5.学生结合对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设计意图】对于读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法,自主突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想象画面,品悟诗情
1.同学们,我们常说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请你再来读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一匹骏马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草原上驰骋奔腾。
4.出示表现“沙如雪”“月似钩”“骏马奔腾”等的图片,教师相机点拨。
5.这么酣畅淋漓地在草原上奔腾驰骋是事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地?(何当)
6.从“何当”的慨叹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预设:骏马想要驰骋疆场的强烈渴望。
7.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渴望)
【设计意图】在合理、大胆的想象中品悟诗境,感悟诗情。图片的引入验证、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画面,使学生对于诗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对诗眼“何当”的理解中体会藏在画面背后的情感。
(六)读出志向
李贺的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你结合学习单上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李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借助学习单上的资料和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从对马的了解到对人的了悟,找到二者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理解以马喻人,点明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七)总结学习方法
读通古诗 读懂古诗 读出画面 读出意境 读出志向。
板书设计:
马诗
沙如雪 月似钩 借马喻人
画面 骏马奔腾 何当?
托物言志
第2课时《石灰吟》《竹石》
一、课时目标
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
3.以《马诗》为例,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马诗》的学习方法
读通古诗 读懂古诗 读出画面 读出意境 读出志向。
【设计意图】回顾学法,为学生自学古诗打牢基础,做好铺垫。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读通古诗:同桌互读以下生字的读音。
《石灰吟》: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
《竹石》:坚劲。
2.读懂古诗:运用所学方法(注释、插图、古汉语词典、扩词法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完整地说一说两首古诗的诗意。
《石灰吟》:千锤万凿、若等闲。
《竹石》: 坚劲、任尔。
3.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从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结合资料,读出志向。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明正统十四年,国家面临危局。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郑板桥,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三)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两首古诗。
2.结合关键词的理解,指名学生试说两首古诗的诗意。
预设:
(1)千锤万凿:经历很多次的捶打和开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扩词法)
(2)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注释)
(3)坚劲:坚强不屈,劲健有力。(古汉语字典)
(4)任尔:任凭你。(注释)
(5)《石灰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好像很平常的事情。粉身碎骨也无所谓,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竹石》: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3.结合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汇报看到的画面。
(1)《石灰吟》。
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2)《竹石》。
引导学生体会“咬”“破岩”表现的生长状态和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体会“千磨万击”“任尔东西”的坚韧。(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4.介绍于谦和郑燮的相关资料,感受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要做洁身自好、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设计意图】全课用学习单来贯穿,进行学法迁移,同桌互助,开展合作学习。在汇报环节,教师对于学习的重难点加以点拨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四) 感情诵读,内化积累
1.个人读。
2.集体读。
3.配乐诵读。
(五) 欣赏书法,提升审美
1.展示《石灰吟》和《竹石》的书法作品。
2.任选一首练习书写。
3.展示分享,并布置展览。
【设计意图】古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艺术作品。因此,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积累。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身碎骨 不畏艰难
《竹石》 咬定青山,千磨万击,任尔东西 坚韧顽强
拓展阅读: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来源:Zxxk.Com]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来源:学。科。网Z。X。X。K]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2020-2021学年竹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竹石教案,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谈话引入,解读诗题,理解诗人,感知体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读诗悟情,梳理结构,体会志向,课堂演练,传唱诗歌,传承经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石灰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石灰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回顾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