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2.(3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3.(3分)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4.(3分)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3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3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都会用到水,其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B.燃着的酒精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7.(3分)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8.(3分)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9.(3分)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水力发电
B.电解水
C.化学电池
D.太阳能供热
10.(3分)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1.(3分)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镁条溶于盐酸D.浓硫酸与水混合
12.(3分)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A.B.
C.D.
13.(3分)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
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14.(3分)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露天焚烧落叶D.燃煤火力发电
15.(3分)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3分)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
灭火原理之三: .
17.(3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18.(3分)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治理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二者发生反应转化成无毒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 。
(3)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3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分析】A、根据乙醇的制取方法考虑;B、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考虑;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
【解答】解:A、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3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解答】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3.(3分)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分析】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题时必须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
【解答】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A、发射航天飞机,就是靠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火箭不断地向上运行,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C、D三项只是单纯的能量间转化,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A。
4.(3分)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进行解答;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进行解答;
D.根据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急救方法分析。
【解答】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故选:B。
5.(3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
【解答】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向着火的电视机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此灭火方法错误;
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是正确的方法。
故选:B。
6.(3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都会用到水,其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B.燃着的酒精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灭火的原理有三个:一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二是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灭火的原理有三个:一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二是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
C、根据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判断;
D、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较少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解:A、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合理;
B、燃着的酒精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合理;
C、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故不合理;
D、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可迅速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合理。
故选:C。
7.(3分)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分析】A.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
B.根据灭火器的种类及其应用分析判断;
C.根据煤气中毒的机理分析防止中毒的措施;
D.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为中和皮肤上残留的酸液。
【解答】解: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所以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故正确;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操作正确,故正确。
故选:B。
8.(3分)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故选:A。
9.(3分)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水力发电
B.电解水
C.化学电池
D.太阳能供热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的能量转化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水力发电,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错误。
C、化学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正确。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3分)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故选:C。
11.(3分)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镁条溶于盐酸D.浓硫酸与水混合
【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
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解答】解: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C、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3分)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A.B.
C.D.
【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和无烟型校园的要求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所以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火灾,与禁止吸烟无关,所以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易燃物,与禁止吸烟无关,所以错误。
故选:B。
13.(3分)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
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分析】A、根据石油的成分解答;
B、根据火灾的处理方法解答;
C、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D、根据煤气是可燃气解答.
【解答】解: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正确;
B、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正确;
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D、煤气泄漏时,不能马上打开抽风机,因为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产生爆炸,错误;
故选:D。
14.(3分)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露天焚烧落叶D.燃煤火力发电
【分析】A、从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去分析解答;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去分析解答;
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
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中的粉尘。
A、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A错误;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故B正确;
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C错误;
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D错误。
故选:B。
15.(3分)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分析】A、根据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
B、根据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分析;
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不会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
D、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农药不会污染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3分)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隔绝氧气或空气 ;
灭火原理之三: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我们只有使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根据燃烧被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17.(3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导热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CuO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铜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实验中水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但是没有参与反应;故填:A。
18.(3分)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治理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二者发生反应转化成无毒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CO2CO2+N2 。
(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性 。
(3)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3)S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水。
故答案为:(1)2NO+2CO2CO2+N2;
(2)吸附性;
(3)SO2+Ca(OH)2═CaSO3↓+H2O。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1 11:37:59;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