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拓展训练(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290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拓展训练(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290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拓展训练(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290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拓展训练(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分子的数目
2.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B.利用化学反应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量
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
3.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X+3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aClO B.NaClO2 C.NaClO3 D.ClO2
4.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分子的种类;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质量;⑦分子的数目;⑧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②③⑥⑧ B.①②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⑧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6.2016年4月12日,张家口市一辆满载甲醇的罐车侧翻,甲醇大量外泄。已知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的废水,X代表甲醇的化学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X+12O2+6NH3=3N2+5CO2+19H2O,则甲醇的化学式为
A.C2H6OH B.CH4 C.NO2 D.CH3OH
7.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数目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C.物质种类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8.在电解水的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总数目 ②水分子数目 ③氢、氧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9.用含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P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氯酸钾
B.反应结束时理论上收集到(a﹣b)g氧气
C.在0~t1时段,没有达到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温度,固体质量不变
D.在t1~t3时段,钾元素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10.关于过氧化氢制氧气正确的是
A.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产生氧气 B.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后液体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D.用过的二氧化锰不能再用
11.“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两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NaCl中的阳离子结构示意图
C.X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对此反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64
32
8
4
反应后的质量
32
24
48
x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中甲、丙两种物质质量变化的比为2:3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都是单质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
14.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为丙烷(C3H8),下表为丙烷在氧气中燃烧时测得的相关数据:
物质
C3H8
O2
H2O
CO2
X
反应前质量/g
4.4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3.6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反应中X与O2变化的质量比为7∶16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8+9O28H2O+4CO2+2CO
二、填空题
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对应的原子团:
名称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符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名称
氯化亚铁
硫酸铁
碳酸钠
氢氧化钙
硫酸铵
硝酸铵
化学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对应的空白处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⑤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1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答案只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_偏转(填“左”或“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18.“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
(1)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发射燃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高分五号”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卫星天线。如图1可知,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镍离子符号为Ni2+,则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______。
(3)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______种氧化物。
19.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1)请在图的方框中画出丁的微观图示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中涉及到的氧化物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4)该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画微粒符号)。
三、简答题
21.已知CuSO4·5H2O受热可逐个失去结晶水,最终650℃条件下分解生成CuO固体、SO3气体等。若取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16g,则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
2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_____?
2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化学小组分别称量了下列三组试剂在敞口烧杯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①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②铁钉和硫酸铜溶液;③蔗糖和水
(1)上述三组试剂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有_____;其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是什么?_____
(2)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原子进行重新组合,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_____
2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_____ (填序号),理由是 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Ⅰ)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_____
(Ⅱ)B的化学式为 _____ 。
(Ⅲ)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_____ 。
(Ⅳ)表中x的值是 _____
25.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的化学式是______。
(3)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B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1:2
C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减少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D 新物质的生成或反应物的消失都可以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B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故C正确;
D.分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可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在食品包装中填充氮气,抑制氧化反应,可防止食品腐蚀,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3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6个,X的化学式是NaClO3。
故选C。
4.A
【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一定会变的是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不一定会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故选A。
5.D
【详解】
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产物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硫的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SO2,选项不符合题意;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0、18、6、24,生成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5、38、6、29,故反应物中还应含5个C、20个H、5个O,故X的化学式为:CH3OH。
故选D。
7.C
【详解】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分子数目发生变化; ,分子数目不变,A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B错误;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故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变化,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
在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总质量不变。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③④⑥,故选C。
9.A
【详解】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速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图像可知P点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还未分解完全。所以P点处固体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至少有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中的一种,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结束时理论上收集到(a﹣b)g氧气,说法正确;
C、在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减少,没有发生反应,可能是没有达到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温度,固体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D、在t1~t3时段,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因为有氧气放出),钾元素质量不变,故钾元素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说法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
A、过氧化氢不加二氧化锰也能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反应速度比较慢,此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氢反应后生成氢气和水,这种一种反应物生成多种生成物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后生成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液体的质量减小,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后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此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变,故用过的二氧化锰还能再用,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
A、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NaCl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两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Cl2,“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64+32+8+4=32+24+48+x,x=4,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详解】
A、甲、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甲、丙两种物质质量变化的比为:(64-32):(48-8)=4:5,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物质丁可能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分析】
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
【详解】
A、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错误。
B、可将甲醛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确。
C、甲醛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得出4.4 g+12.8 g=7.2 g+4.4 g+a g,解出a=5.6,A错误;
B、4.4 g C3H8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4.4 g-3.6 g=0.8g,而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4.4 g-1.2 g=3.2 g,生成的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7.2 g-0.8 g=6.4 g,所以X中含有碳元素3.6 g-1.2 g=2.4 g,氧元素12.8 g-3.2 g-6.4 g=3.2 g,不含氢元素,即X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可推出X为CO,B错误;
C、该反应中X与O2变化的质量比为5.6 g∶12.8 g=7∶16,C正确;
D、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C3H8+cO2= dH2O+eCO2+fCO ,结合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得 ,求得 c=4b,d=4b,e=b,f=2b,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15.
(1) CO32- SO42- NO3- OH- NH4+
(2) FeCl2 Fe2(SO4)3 Na2CO3 Ca(OH)2 (NH4)2SO4 NH4NO3
(3)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析】
(1)
要正确书写原子团的离子符号,需要同时掌握原子团的书写和各自的化合价,其中碳酸根和硫酸根为-2价,硝酸根和氢氧根为-1价,铵根为+1价,离子的电荷数应该写在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所以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
(2)
正确书写化学式,需要同时正确书写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和记住各自的化合价。
氯化亚铁:氯离子为-1价,亚铁离子+2价,即为FeCl2;
硫酸铁:硫酸根离子-2价,铁离子+3价,即为Fe2(SO4)3
碳酸钠:碳酸根离子-2价,钠离子+1价,即为Na2CO3
氢氧化钙:氢氧根离子-1价,钙离子+2价,即为Ca(OH)2
硫酸铵:硫酸根离子-2价,铵根离子+1价,即为(NH4)2SO4
硝酸铵:硝酸根离子-1价,铵根离子+1价,即为NH4NO3
(3)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正确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式,正确标注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正确配平。
①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⑤加热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16.
(1)
(2)
(3)
【分析】
(1)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化汞、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最后调整汞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2)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H2O+2CO2;
(3)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钾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KMnO4、K2MnO4、MnO2、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17.
(1) 右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①②⑤
【分析】
(1)
反应前托盘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使反应体系重量减少,所以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填①②⑤。
18.
(1)+7
(2) 28 Ni(OH)2
(3) 3
【分析】
(1)
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发射燃料,其中钾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4=0,x=+7。
(2)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图1可知,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镍离子符号为Ni2+,镍元素化合价为+2;氢氧根化合价为-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Ni(OH)2。
(3)
由图可知,反应为甲烷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氮气、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二氧化氮、水、二氧化碳3种氧化物。
19.
(1)
(2)
(3)3∶22
(4)乙、丁
【分析】
(1)
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为含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则丁是水,画出图示为:;
(2)
反应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下生成甲醇和水,方程式为:;
(3)
由(2)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质量比=(3×2)∶(12+16×2)=3∶22;
(4)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方程式可知其中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水,对应序号为乙、丁。
20.
(1)2:1:2
(2)化合反应
(3)可能
(4)、
【详解】
(1)根据微观模拟图反应前分子数为5,分子数为1,反应后分子数为3, 分子数为2,故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2:1:2;
(2)根据微观模拟图可知反应物为两种,生成为一种,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由于 构成的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该反应中的生成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4)该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原子,故填 、 。
21.CuSO4 CuSO4·5H2OCuSO4+5H2O
【详解】
取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16g,25g×,由此可知固体为硫酸铜(CuSO4), 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是硫酸铜晶体分解生成硫酸铜和水,方程式是CuSO4·5H2OCuSO4+5H2O。
22. 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详解】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反应剧烈,会产生高温熔融物,为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3.①③ ①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 CO2 气体生成逸出体系,导致天平不平衡;③是物理变化,不能用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粉末和盐酸的反应,生成气体,实验却是在敞口的烧杯进行,所以没有构建密闭体系,所以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由于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范围为化学变化,所以蔗糖和水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三组试剂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有①③;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4.B 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NO 10∶9 18
【详解】
(1)分析三个实验可以知道,A中反应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C虽然是敞口的容器中反应但是没有生成气体也没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因此可以判断B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故选B。
(2)Ⅰ、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反应的过程中是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而得到新的分子,所以该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Ⅱ、根据题中的图例可以知道B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O。
Ⅲ、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所以B为生成物,而反应前后A物质的质量减少了,所以A为反应物,结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反应物为A和D,而生成物为B和C,其中A为NH3 ,B为NO,C为H2O,D为O2,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的比,所以可以知道B和C的质量比=120∶108=10∶9;
Ⅳ、根据Ⅲ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中生成B的质量为:140g﹣20g=120g,而B∶C=10∶9,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生成C的质量为108g,即126﹣x=108,所以x=18。
【点睛】
当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或反应物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5.原子 N2 CD
【分析】
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详解】
(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2)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
(3)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CO、NO与生成物CO2、N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2:2:1,故选项错误;
C、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减少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故选项正确;
D、新物质的生成或反应物的消失都可以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CD。
【点睛】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