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1毫米的认识8-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670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引入,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与提高,回顾总结,加深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称
第3单元 测量--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
难点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抽象思维相对比较薄弱。1毫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进一步巩固毫米在学生头脑中的影像,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故事引入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面猴哥孙悟空有一样非常厉害的法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对了,就是它的金箍棒,它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现在猴哥一声令下“变长”,就变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说“变短”,这是多长啊?金箍棒变短,变成2厘米。金箍棒再变短,还没到1厘米,这究竟是多长?开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毫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介绍毫米: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表示,字母表示为mm。
2.学习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3……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思考:现在你们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
3.即时做练习:金箍棒再变长,让学生看看是现在是多长?
4.感受1毫米的厚度,说说生活中1毫米有哪些物品?
老师总结:长度或厚度为1毫米的物体有很多,如身份证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巩固与提高
1.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用手势表示。)
(1)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毫米。
(2)教室的长约8米。
(3)课桌宽约4毫米。
(4)一枝粉笔长75厘米。
(5)玲玲的身高为125厘米。
小结
四、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厘米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共3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