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2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2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学 习 任 务 | 核 心 素 养 |
1.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重点) 2.掌握空间中线、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关系.(难点) | 1.通过发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平面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比如墙面与地面、长方体纸箱的侧面与底面,门打开时,门面始终与地面垂直等都给我们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形象.
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举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实例吗?
问题2:如何判断两个平面垂直?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
图形语言 | |
符号语言 | l⊂α,l⊥β⇒α⊥β |
1.若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90°,这两个平面有什么位置关系?
提示:垂直
2.过已知平面的垂线,有几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垂直?
提示:有无数多个.
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关键在于,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到或作出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实现面面垂直向线面垂直的转化. ( )
(2)已知α,β,γ是平面,且α⊥β,若α⊥γ,则β⊥γ. ( )
(3)已知α,β,γ是平面,且α∥β,若α⊥γ,则β⊥γ. ( )
[提示] (1)正确.
(2)错误.β和γ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
(3)正确.
[答案] (1)√ (2)× (3)√
类型1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例1】 (教材北师版P234例8改编)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证明:平面AEC⊥平面AFC.
[证明] 如图,连接BD,设BD∩AC于点G,连接EG,FG,EF.在菱形ABCD中,不妨设GB=1.由∠ABC=120°,可得AG=GC=.
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
又AE⊥EC,所以EG=,且EG⊥AC.
在Rt△EBG中,可得BE=,故DF=.
在Rt△FDG中,可得FG=.
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得EF=.
从而EG2+FG2=EF2,所以EG⊥FG.
又AC∩FG=G,所以EG⊥平面AFC.
因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
(1)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利用定义: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两平面垂直,实质上是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通常情况下利用判定定理要比定义简单些,这也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即要证面面垂直,只要转证线面垂直,其关键与难点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
1.在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ABC=60°,PC⊥平面ABCD,求证:平面PDB⊥平面PAC.
[证明] ∵PC⊥平面ABCD,BD⊂平面ABCD,∴PC⊥BD.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
又PC∩AC=C,∴BD⊥平面PAC.
∵BD⊂平面PBD,∴平面PDB⊥平面PAC.
类型2 空间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AD⊥PB;
(2)若E为BC边上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1.空间中线、面的垂直关系是如何转化的?
[提示] 转化关系如下:
2.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 (1)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2)证明一条直线垂直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
3.(1)→→
(2)→→
[解] (1)证明:设G为AD的中点,连接PG,BG,如图.
因为△PA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G⊥AD.
在菱形ABCD中,∠BAD=60°,G为AD的中点,所以BG⊥AD.
又因为BG∩PG=G,所以AD⊥平面PGB.
因为PB⊂平面PGB,所以AD⊥PB.
(2)当F为PC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平面ABCD.
如图,设F为PC的中点,连接DF,EF,DE,则在△PBC中,EF∥PB.
在菱形ABCD中,GB∥DE,
而EF⊂平面DEF,DE⊂平面DEF,EF∩DE=E,
所以平面DEF∥平面PGB.
由(1),得AD⊥平面PGB,而AD⊂平面ABCD,
所以平面PGB⊥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F⊥平面ABCD.
(1)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这三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2)空间问题化成平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解题时,要抓住几何图形自身的特点,如等腰(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还可以通过解三角形,产生一些题目所需要的条件,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注意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2.如图,在△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λ(0<λ<1).
(1)求证:无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
[解] (1)证明:∵AB⊥平面BCD,CD⊂平面BCD,
∴AB⊥CD.
∵CD⊥BC,AB∩BC=B,∴CD⊥平面ABC.
又∵==λ(0<λ<1),
∴无论λ为何值,恒有EF∥CD,∴EF⊥平面ABC.
又∵EF⊂平面BEF,∴无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2)由(1)知BE⊥EF,
∵平面BEF⊥平面ACD,平面BEF∩平面ACD=EF,
∴BE⊥平面ACD.
又∵AC⊂平面ACD,∴BE⊥AC.
∵BC=CD=1,∠BCD=∠ABD=90°,∠ADB=60°,
∴BD=,∴AB=tan 60°=,
∴AC==.
由Rt△AEB∽Rt△ABC,得AB2=AE·AC,
∴AE=,∴λ==.
故当λ=时,平面BEF⊥平面ACD.
1.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可能重合
C.相交且垂直 D.相交不垂直
C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与β垂直,故选C.]
2.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组条件是( )
A.m⊥n,m∥α,n∥β B.m⊥n,α∩β=m,n⊂β
C.m∥n,n⊥β,m⊂α D.m∥n,m⊥α,n⊥β
C [A与D中α也可与β平行,B中不一定α⊥β,故选C.]
3.如图,BCDE是一个正方形,AB⊥平面BCDE,则图中(侧面,底面)互相垂直的平面共有(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B [由AB⊥平面BCDE,可得平面ABC⊥平面BCDE,平面ABE⊥平面BCDE,又因为BCDE是一个正方形,所以BC⊥平面ABE⇒平面ABC⊥平面ABE,
同理可得平面ACD⊥平面ABC,平面ADE⊥平面ABE,故共有5组,故选B.]
4.如果规定:x=y,y=z,则x=z,叫作x,y,z关于相等关系具有传递性,那么空间三个平面α,β,γ关于相交、垂直、平行这三种关系中具有传递性的是________.
平行 [由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知平面平行具有传递性,相交、垂直都不具有传递性.]
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CC1的中点,则平面EBD与平面AA1C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垂直”“不垂直”其中的一个)
垂直 [如图,在正方体中,CC1⊥平面ABCD,∴CC1⊥BD.
又AC⊥BD,CC1∩AC=C,
∴BD⊥平面AA1C1C.
又BD⊂平面EBD,∴平面EBD⊥平面AA1C1C.]
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应用的思路是什么?
[提示]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思路
(1)本质: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即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2)证题思路:处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4.1 直线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4.1 直线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学案,共7页。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2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2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学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