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2章_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833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2章_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833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2章_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833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和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和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60分 , )
1.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 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美丽广安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B.种植花草,美化家园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D.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3.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B.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C.二氧化锰可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4. 如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 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5.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6. 下列反应既不是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水→通电 氢气+氧气
B.碳酸氢铵→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C.乙炔+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D.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7.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8. 下列“检测土壤浸出液的酸碱性”实验操作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土壤加水搅拌
B. 过滤
C. 检验酸碱性
D. 测定pH
9.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B.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磷燃烧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11. 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速率
12.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4Al+3022Al2O3B.2HgO△2Hg+O2↑
C.CuO+H2△Cu+H2OD.SO2+2NaOH=Na2SO3+H2O
13. 2012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有可燃性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4. 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象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生成氧气质量B.二氧化锰质量C.氯酸钾质量D.氧元素质量
1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16. (4分)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的少量水作用是________.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共计36分 , )
17.(4分)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2)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检验其是否集满氧气的操作是________;
(4)常温常压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领域。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导入。
18.(8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的成分: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按体积计算,其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填名称)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②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③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防腐气体是________.
19.(8分) 近年来我国多地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这是因为空气中___________(填字母)大量增加。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
(3)防治雾霾可采取的一条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 氯酸钾(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工业上多用来制造火柴和烟花以及炸药。
Ⅰ.氯酸钾(KClO3)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从氯酸钾的命名可推知氯酸钾属于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规律,在理论上,氯酸钾可以由另外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制取,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Ⅱ.在实验室和工业上,氯酸钾(KClO3)的制备可通过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实现。
【查阅资料】常温下一些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1)反应Ⅰ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M===通电NaClO3+3H2↑,则M为________
(2)反应Ⅱ能发生的依据是________
(3)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符号)
Ⅲ.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取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若干克制取O2,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通过加水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的方法来求出氧气的质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提示: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值为________,
(2)计算此实验中能获取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1.(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由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人说
山西好风光》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歌词采用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民间文学的“七言”“五言”习惯,并且隔句押韵,歌词无
论是唱还是诵都很顺畅。
“左手一指太行山”,太行山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从北到南,煤炭资源最丰富,还有少量铁、铜、钼、金、钨等资源,当地形成了许多煤炭、陶瓷、水泥和石灰生产工业。
“右手一指是吕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吕梁市拥有的资源主要有煤、铁矿、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耐火黏土、石灰岩、白云岩、石棉、硅石和含钾岩石等。另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膨润土、紫砂陶土、石墨、花岗石等有一定的成矿远景。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汾河流域建有3座大型水库,具有灌溉、发电、工业和为城市居民供水的作用。
“杏花村里开杏花”,汾阳杏花村是汾酒的产地。汾酒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的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行山资源丰富,请写出太行山最丰富的资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________(写元素符号),这种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吕梁市拥有的铝上矿中含有Al2O3、SiO2、Fe2O3、MgO都属于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三大化石燃料中,除了文中提到的煤和天然气之外,还有一种是________。
(3)汾河流域利用水库进行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发电方式,请再举出一种清洁能源:________。
(4)汾阳杏花村盛产汾酒,汾酒中含有乙醇,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60分 )
1.
【答案】
C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解答】
B、氧气的沸点是−183∘C,因此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1)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2)D、二氧化碳在该温度下,也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3)故选:C。
2.
【答案】
D
【考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要减少环境污染,根据常见的环境问题:水体与空气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垃圾分类投放、减少污染,故选项错误。
B、种植花草,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C、提倡绿色出行,能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D、露天烧烤,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故选:D。
3.
【答案】
B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
,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不能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如电解水,二氧化锰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碳燃烧不需要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与碳、磷、硫、铁的反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故选项正确;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故选项正确;
C.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用澄清石灰水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A.若a处粉末是红磷,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能看到有白烟生成;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加热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C.若a处粉末是硫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A.若a处粉末是红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能看到有白烟生成,故A错误;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加热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若a处粉末是硫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6.
【答案】
C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一变多”的特征,既不是分解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回到原来的温度等解答。
【解答】
A.因硫或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A错误;
B.因红磷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P2O5,故B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是白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故C错误;
D.该实验中红磷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只能确定空气中有氧气,剩余气体的成分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pH的测定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
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溶解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9.
【答案】
D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故A错误;
B、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B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错误;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D
【考点】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常见气体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
【解析】
A.根据磷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D.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
A.磷燃烧可以产生大量的白烟,所以用于制作烟幕弹,故正确;
B.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故正确;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故正确;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可燃,故错误;
故选D。
11.
【答案】
A
【考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用途
【解析】
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处;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解答】
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当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时,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错误;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故B正确;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正确;
D.氧气输出的速率快时,产生的气泡就多,因此可使用该装置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正确;
故选A。
12.
【答案】
B
【考点】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
13.
【答案】
B
【考点】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不是越好;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
A.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B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不是越好,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B。
14.
【答案】
A
【考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解析】
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来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
A.当氯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分解产生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增大直到氯酸钾完全分解,故正确;
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不变,故错误;
C.当氯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氯酸钾的质量变大减少直到为零,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15.
【答案】
D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的反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二氧化碳生成是结论而不是现象,应为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16.
【答案】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考点】
探究氧气的性质
【解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产生高温的熔化物,如果直接落在集气瓶中会引起集气瓶的炸裂.
【解答】
解: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温度很高,直接溅落瓶底会炸裂瓶底,故在瓶底盛少量水.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共计36分 )
17.
【答案】
KMnO4K2MnO4+MnO2+O2
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用玻璃片盖住瓶口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A,a
【考点】
氧气的收集方法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氧气的制取装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1)B
(2)①氧气,②水蒸气,③氮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1)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与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空气的组成及含量如下:
故选B.
(2)①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故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②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③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防腐气体是氮气。
19.
【答案】
(1)D
(2)吸附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
故答案为:D。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故答案为:吸附。
(3)防治雾霾的有效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
20.
【答案】
Ⅰ.K+,+5,盐
Ⅱ.(1)H2O ,(2)这个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3)氯化钠
Ⅲ.(1)4.5,(2)制得氧气的质量是9.6g.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量气装置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制取装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Ⅰ.氯酸钾(KClO3)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氯酸钾属于盐;
Ⅱ.(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故M为H2O;(2)反应Ⅱ能发生的依据是这个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3)该转化中,开始使用了氯化钠,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钠,所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Ⅲ.(1)由1和2可知加入15g水最多溶解14.1g−9.3g=4.8gKCl,故第三加水后溶解KCl为9.3g−4.8g=4.5g,则m=4.5g;
(2)由分析知15g水能溶解氯化钾的质量是4.8g,则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质量应该为14.1g+4.8g−4g=14.9g
解: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149 96
14.9g x
14914.9g=96x
x=9.6g
21.
【答案】
(1)C,非金属
(2)氧化物,石油
(3)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4)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简单分类
氧化物的概念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太行山最丰富的资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碳,属于非金属元素解答。
(2)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解答。
(3)根据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属于清洁能源解答。
(4)根据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
【解答】
(1)太行山最丰富的资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碳,元素符号为C,这种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C;非金属。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Al2O3、SiO2、Fe2O3、MgO都属于氧化物;三大化石燃料中,除了文中提到的煤和天然气之外,还有一种是石油;
故答案为:氧化物;石油。
(3)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故答案为: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4)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故答案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空气成分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94%
0.03%
0.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提升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上化学第2单元试卷(试题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本单元综合和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