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短文二篇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课前引导】
一、知识清单
1.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2)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3)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2.古今异义
(1)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2)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4)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3.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③相与步于中庭(介词,跟、向)
(2)书
①谢答中书书(名词,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名词,书信)
(3)欲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②解衣欲睡(副词,将要)
(4)至
①遂至承天寺(到)
②寡助之至(极点)
(5)空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②空谷传响(空荡荡的)
4.特殊句式
(1)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3)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4)盖竹柏影也(判断句,“……也”)
二、主题归纳
1.《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写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之胸怀。
【课后探究】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藻、荇交错( )( ) 竹柏( )
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 )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沉鳞竞跃(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
A.猿鸟乱鸣(此起彼伏)
B.解衣欲睡(准备)
C.夕日欲颓(日子)
D.月色入户(照入)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填空
(1)苏轼:字 ,号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三苏”与 、 、 、曾巩、王安石并称“唐宋八大家”。
(2)《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 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或“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二、文段精炼
(一)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语
(1)古来共谈
(2)四时俱备
(3)五色交辉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这幅“山水画”的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出这一特点的?结合语句分析。
(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语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文章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作者的“闲”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闲人”又有何含义?
三、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选自《红桥游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俱:都
B.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的确、实在
C.循小秦淮折而北 循:遵循
D.幽窈而明瑟 窈:深远
2.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家多因水为园 念无与为乐者
B.循小秦淮折而北 幽窈而明瑟
C.清流见底 流照明镜中
D.颇尽四时之美 林木尽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
4.甲文和乙文都有“四时”之美,它们所描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5. 填空。
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先 ,后 (角度),具体写了 等景物,是按 顺序来写的。
乙文采用的是 的写法,具体写了 等景物,是按照 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四、拓展阅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②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③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④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右溪记》)
【注释】①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②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③俾(bǐ):使。④裨(bì):补助,增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2)无人赏爱
(3)乃疏凿芜秽
(4)为溪在州右
2. 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垂阴相荫 相与步于中庭
B.植松与桂 念无与为乐者
C.静者之林亭 为之怅然
D.彰示来者 念无与为乐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4.结合第一段所描写的景物,说说本文在写景有什么特点?写这些景物对于右溪有何作用?
5.作者徘徊于溪上,为何“怅然”?作者借此抒发了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课后探究
一、基础知识
1、suì qǐn zǎ xìng bǎi xiē yuán
tuí yù lín jìng
2、C(C选项“日”的意思是太阳。)
3、D(D选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2)回复、写给;“尺牍”或“信札”
二、文段精炼
(一)答谢中书书
1、(1)谈赏 (2)四季 (3)交相 (4)再
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3.(1)“美”字,统领全文;(2)作者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并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突出山川之美;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是以静写动,表现茅山一年四季之美;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是以动衬静,表现茅山一日之美。
(二)记承天寺夜游
1、(1)高兴、愉悦的样子 (2)考虑、想到
(3)于是,就
2、(1)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1)“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2)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一静一动之中,描绘出了一幅的清丽淡雅的月光竹影图,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4.(1)作者的“闲”可以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念无与乐者”句中体现出;(2)“闲人”一词,既包含情趣高雅之意,因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月亮,又有自嘲之意,因为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一个“闲”字道出了作者因被贬而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三、对比阅读
1.C(循,沿着)
2.A(A项,都是动词,作为;B项,都是连词,第一个表顺承,第二个表示并列;C项,第一个是名词,溪流,第二个是形容词,流动的; D项,第一个是动词,竭尽,第二个是名词,尽头。)
3.(1)山峰高耸入云,溪流清澈见底。
(2)桥的四周都是人家和荷塘。六七月间,荷花开了,香气飘散,几里之外都能闻到。
4.甲文写的是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乙文写的是亭榭溪塘幽深而明静,让人感到四季之美。
5.甲文采用的是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先仰观,后俯视,具体写了高山、白云、流水等景物,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乙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写了竹木、溪塘、红桥、荷塘等景物,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四、拓展阅读
1.(1)优美的 (2)喜爱 (3)于是,就 (4)因为
2. D(D项,都是代词,……的人;A项,都是副词,分别是“相互”和“共同”之意;B项,都是“和”之意,但第一个是连词,第二个是介词;C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这里指代“溪”。)
3. (1)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竹子,投下的树阴相互掩映。
(2)这条溪水如果在山间田野之中,就是适合避世、归隐之人游览的地方。
4.(1)文章能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描摹,如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2)通过描写写溪、水、石、树竹,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营造意境,侧面烘托右溪的美好,引出下文的感慨。
5.(1)因为小溪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2)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参考译文】
《红桥游记》
出了镇淮门,沿着小秦淮河向北走,岸边起伏姿态多样,竹木郁郁葱葱,映照得河水愈发清幽.河边的人家大都傍水而建园亭树石,溪塘幽深而莹净,颇得四季的美丽。乘了小艇,沿河向西北而行,树林的尽头,有一座桥宛然而见,既像是一道垂虹向下饮于涧中,流光四溢;又像是一个装扮漂亮的美人正照着镜子,顾盼生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桥了。
游客登平山堂,大多都要去法海寺,往往要下船而选择步行,所以必定要经过红桥.红桥四面都是荷塘.六七月间,荷花开了,香气能飘到数里之外,于是来往游玩的船只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快意的游览了.而我多次往来城北门,都要经过红桥,环视周围,以此为乐。
《右溪记》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竹子,投下的树阴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山间田野之中,就是适合避世、归隐之人游览的地方;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人教部编版爱莲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爱莲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出示问题,自主探究,朗读课文要求,要求学生实记字词,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整体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谈读书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谈读书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基础梳理,互动探究区,探究活动一,探究活动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