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试卷
展开八年级语文上册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训练
姓 名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 《记承天寺夜游》
一、理解画线实词的意思:
1、交辉:( ) 2、晓雾将歇( ) 3、欲颓( )
4、与( )其奇者 5、念( )无与为乐 6、相与:( )
7、空明:( ) 8、但( )少闲人 9、闲人:( )
10、沉鳞:( )
二、理解画线虚词的意思:
1、山川之美( ) 2、欲界之( )仙都 3、与其( )奇者 4、步于( )中庭
三、一词多义或用法相同的词。
1、夕日欲颓 ( ) 颓然乎其间者( )
2、与( )其奇者 无与( )为乐者
3、寻( )张怀民 末果,寻( )病终
4、欣然起( )行 起( )于鲁
5、遂至( )承天寺 寡助之至( )
6、交( )辉 藻荇交( )横 阡陌交( )通
7、清流见底( ) 以其境过清( )
8、自康乐以来( ) 以其境过清( )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五、美文赏读: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 ,水之 ,仅只八字,却从 、 两种视觉,写了 、 、 三重风物。“两岸”到“俱备”这四句,又改用 、 的视觉极目远眺。以上这几句,都是写的是 景,后四句则转入 景描写。
2、《记承天诗夜游》文章虽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 的心境。3、请你赏析《记承天诗夜游》中写景名句。
六、比较阅读:
1、从文体看,甲文是一封 ,乙文是一篇山水 。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用了 、 、 的表达方式,但乙文除这些还有 。
2、甲乙两文都是写景,都表现了景色的 ,但从写景的对象而言,甲文写的是 景色,乙文写的是 景。
3、甲乙两文都是写景,但写法上却不相同:甲文主要通过 、 多种角度的立体感受相结合写景,并且写景中 景与 景相结合。乙文则写景主要是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错觉。
4、甲乙两文虽都是写景,景物特点却各有不同。甲文主要突出山川的 ,乙文却为我们写出了月光的 ,竹柏倒影的 ,为我们点染出一个 、 、
的美妙境界。
5、从内容上看,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甲文体现了作者 、 、的志趣;乙文传达出作者 的心境。
6、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写景精妙纷呈,但抒情各有千秋,请分别具体谈谈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答》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记》中的东坡是受贬的“闲”人,如何理解文中的“仙人”和“闲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训练
姓 名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 《记承天寺夜游》
一、理解画线实词的意思:
1、交辉:( 指交相辉映 ) 2、晓雾将歇( 消散 ) 3、欲颓( 坠落 )
4、与( 参与,欣赏领略 )其奇者 5、念( 想到 )无与为乐 6、相与:( 共同,一起 )
7、空明:(清澈透明 ) 8、但( 只是 )少闲人 9、闲人:( 闲散的人 )
10、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 )
三、理解画线虚词的意思:
1、山川之美(的) 2、欲界之(的)仙都 3、与其(代词,这)奇者 4、步于(在 )中庭
三、一词多义或用法相同的词。
1、夕日欲颓 ( 坠落 ) 颓然乎其间者( 醉醺醺的样子)
2、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奇者 无与( 和 )为乐者
3、寻(、寻找)张怀民 末果,寻( 不久)病终
4、欣然起( 起来 )行 起(起身,动身)于鲁
5、遂至(到)承天寺 寡助之至( 极点 )
6、交(交错)辉 藻荇交( 交错)横 阡陌交( 交错)通
7、清流见底( 清澈 ) 以其境过清( 凄清 )
8、自康乐以来(表承接,无义) 以其境过清( 因为 )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五、美文赏读: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 ,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仅只八字,却从仰视、 俯视两种视觉,写了白云、高山 、流水 三重风物。“两岸”到“俱备”这四句,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觉极目远眺。以上这几句,都是写的是静景,后四句则转入动景描写。
2、《记承天诗夜游》文章虽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请你赏析《记承天诗夜游》中写景名句。作⽤“积⽔空明”四字⽐喻庭院中⽉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四字来⽐喻⽉下美丽的⽵柏倒影。以⽵、柏之影与⽉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拟、⽐喻⼿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境。
六、比较阅读:
1、从文体看,甲文是一封书信,乙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用了描写 、 议论 、 抒情 的表达方式,但乙文除这些还有记叙。
2、甲乙两文都是写景,都表现了景色的 秀美 ,但从写景的对象而言,甲文写的是 山川 景色,乙文写的是 月 景。
3、甲乙两文都是写景,但写法上却不相同:甲文主要通过视觉 、 听觉多种角度的立体感受相结合写景,并且写景中静景与动景相结合。乙文则写景主要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错觉。
4、甲乙两文虽都是写景,景物特点却各有不同。甲文主要突出山川的秀美,乙文却为我们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为我们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从内容上看,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甲文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的志趣;乙文传达出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6、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写景精妙纷呈,但抒情各有千秋,请分别具体谈谈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乙文传达出作者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等,种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7、《答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记承天诗夜游》中的东坡是受贬的“闲”人,如何理解文中的“仙人”和“闲人”?
仙人,传达出作者能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情;闲人,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有闲情雅趣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有志不得伸,一再被贬,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