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 短文二篇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 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 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 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 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①⑤②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①③④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 念无/与为乐者 C. 实是/欲界之仙都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二、填空题
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
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
②晓雾将歇________
③夕日欲颓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⑤盖竹柏影也________
⑥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0.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 四时 ________ 俱 ________备
② 晓雾将歇 ________
③ 夕日欲颓 ________
④ 答谢中书书 ________
⑤ 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
⑥ 未复有能与 ________ 其奇者
⑦ 五色交辉 ________
⑧ 沉鳞 ________ 竞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两种视角,写 ,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答谢中书书》中后一个“书”指体裁,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7)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11.课外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欣然起行________
念无与乐者________
因起彷徨________
人问其故_________
(2)翻译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A.寝qǐn;B.遂suì;C注音正确;D.柏bǎi。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 D
解析:A.……的样子;B.于是;C.只是;D.快要/欲望。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3. B
解析: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4.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 “猿鸟乱鸣” 中的“乱”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体现清晨的热闹和生机。而不是“让人感到繁多杂乱”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根据要求,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5. D
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6. B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7. A
解析:A:错误;《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二、填空题
8. (1)借代
(2)比喻
(3)反问
解析:(1)“鳞”指代鱼,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句意:(月光照在)庭院地面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由此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句意: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由此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借代;⑵比喻;⑶反问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9. 辉映;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大概是;共同,一起;只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辉:辉映;
②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③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④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考虑.
⑤句意:原来是竹子,柏树枝叶的影子。盖:大概是;
⑥句意: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
故答案为:辉映;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大概是;共同,一起;只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文言文阅读
10. (1)四季;全,都;消散;消散;书信;指人间;参与,这里指欣赏;交相辉映;游在水中的鱼
(2)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③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④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3)C
(4)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5)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6)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7)“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解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时”“歇”“颓”“书”“欲界”“与”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③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④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3)ABD理解正确。C “猿鸟乱鸣”,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4) ①“高峰入云”是仰头看到的景色,“清流见底”是俯视所看到的景色。“高峰入云”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形容山非常高。“清流见底”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直接写水的清澈。
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文章只有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然后评论说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此时此刻的他在这里仿佛是一位仙人,尽情享受这绝美的景色。因此这句话传达出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 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流露于笔端。
(5)这篇文章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6)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从这篇文章看,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因此这种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从而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从而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故答案为:(1)1、四季;2、全,都;3、消散;4、消散;5、书信;6、指人间;7、参与,这里指欣赏;8、交相辉映;9、游在水中的鱼
(2) 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③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④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3)C
(4) 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5)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6)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7) “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 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准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 本题考查分析观察视角能力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观察视角有俯视、仰视、平视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5)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的感情态度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6)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7)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分析写作目的的能力。句子的作用包括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①结构上的作用:作铺垫、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贯穿全文的线索、总结全文、点题。②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段落内容,表现了人物 的情感、性格,突出了 的中心。
(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1. (1)愉快地,高兴地;想,思考;于是;原因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意对即可)
(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总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意对即可)
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推断,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欣: 愉快地,高兴地 ;念:古今异义, 想,思考 ;故:一词多义,原因。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直译和意译,解答时要以直译为主,注意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做到字字落实。如:行:前往。何:为什么。⑶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要求作答,注意平时读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不添字、不漏字。如: 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⑷本题考查考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分析理解。 两段文字都是写自己夜找好友一事,相同点:都体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不同点: 目的和结果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 1、愉快地,高兴地 2、想,思考 3、于是 4、原因 ⑵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⑶ 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⑷ 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总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题意,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对古诗文的准确书写。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找准文本的异同,结合具体的语句、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语文八年级上册11 短文二篇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1 短文二篇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画横线字注音,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横线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默写,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11 短文二篇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1 短文二篇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填空,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默写,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