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2(word版含答案)
展开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今年入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雾霾主要来源于排放的烟气,如排放的烟气温度越低,就不利于扩散,容易形成雾霾.为了防止雾霾的出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B.要关闭所有的工业工厂C.可采用低温排放烟气D.治理烟气的排放,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 2.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可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3.如图为实验小组测绘的甲、乙、丙、丁四条河水的pH对比图,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青菜、黄瓜中含的蛋白质最多C.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D.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5.关于化学实验的操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B.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水倒入浓硫酸中D.给烧杯内的溶液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6.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ZnSO4溶液 B.FeSO4溶液C.ZnSO4溶液或CuSO4溶液 D.稀盐酸 FeSO4溶液 7.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方法反应类型ACuO粉Cu粉在空气中加热化合反应BH2HCl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分解反应CCO2CO通过灼热的CuO置换反应DNaClNa2SO4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过滤复分解反应A.A B.B C.C D.D 二、实验题8.(2015秋•宁波期末)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板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9.(2015秋•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一个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1)关闭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2)若用此装置制氧气,反应正在剧烈进行,某同学收集到所需氧气后,马上夹住弹簧夹a可能会出现 .(3)用此装置还可用来制取 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015秋•宁波期末)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①②③④⑤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实验现象为 .(2)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 的盐,且在复分解反应中能产生气体、水或沉淀. 11.(2015秋•宁波期末)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粉末和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请回答:(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2)在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时,实验步骤:将固体粉末溶于水,加入过量的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三、实验探究题12.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②一定质量的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入稀硫酸,直到 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步骤⑤的目的是 .(3)分液漏斗中稀H2SO4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 . 四、解答题13.把光亮的铁丝插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足量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1)铁丝表面发生的变化有 .(2)如有5.6克铁丝反应了,需消耗多少克硫酸铜溶液? 14.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据图回答:(1)整个反应过程中, 离子个数不变.(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3)m1的值为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5.已知:将10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小意很快得到(10g+2g﹣7.2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2)进而求出KCl的质量,请你写出小意计算KCl的质量的过程;(3)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4)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10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今年入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雾霾主要来源于排放的烟气,如排放的烟气温度越低,就不利于扩散,容易形成雾霾.为了防止雾霾的出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B.要关闭所有的工业工厂C.可采用低温排放烟气D.治理烟气的排放,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目前的能源结构判断;B、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判断;C、低温排放烟气同样会造成污染;D、治理烟气的排放,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可保护环境.【解答】解:A、目前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禁止开采化石能源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错误.B、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是来自工厂,所以关闭所有工厂不切合实际,故错误;C、低温排放烟气同样会造成污染,所以错误;D、治理烟气的排放,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可保护环境,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信息、能源、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节能、减排”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如何才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 2.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可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C、核电站是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D、地壳中铀的平均含量约为百万分之2.5,即平均每吨地壳物质中约含2.5克铀,这比钨、汞、金、银等元素的含量还高【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因此该选项错误;B、放射性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过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有时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该选项正确;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该选项错误;D、铀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铋、银要多得多,但由于提取铀的难度较大,只有沥青铀矿和钾钒铀矿两种常见的矿床,另外铀是核裂变的原料,不是核聚变,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了放射性、原子核、核能的相关的物理知识,属于记忆性的内容,难度不大,需要多了解,加深记忆. 3.如图为实验小组测绘的甲、乙、丙、丁四条河水的pH对比图,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解答】解:依据图示可得甲、乙、丙、丁四条河水的pH分别是4、10、8、6,可知甲丁溶液呈酸性,且甲的酸性比丁强;故选A【点评】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4.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青菜、黄瓜中含的蛋白质最多C.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D.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相对分子质量判断.B、根据青菜、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C、根据油脂的分类和状态判断.D、根据碘的化学性质判断.【解答】解:A、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符合定义,葡萄糖不符合定义,所以错误.B、青菜、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错误.C、油脂分为脂肪和植物油,常温下前者是固体,后者是液体,所以错误.D、碘遇淀粉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5.关于化学实验的操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B.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水倒入浓硫酸中D.给烧杯内的溶液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用于加热的仪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若待测溶液显酸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的酸性变弱,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则测得的pH结果比实际值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大于10%,故选项说法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D、烧杯不能用于直接加热,给烧杯内的溶液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ZnSO4溶液 B.FeSO4溶液C.ZnSO4溶液或CuSO4溶液 D.稀盐酸 FeSO4溶液【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解:A、把铜和铁同时放入盛硫酸锌的烧杯中,都不发生反应,只能证明锌的活动性最强,而铜和铁探究不出来,故A正确.B、把锌、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因此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B正确.C、把铁分别放入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不能与硫酸锌,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C正确错误.D、把铜和铁放入稀盐酸中,铁表面有气泡冒出,铜表面没现象,证明铁比氢活动性强,铜比氢活动性弱,把锌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能反应,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不包括钾钙钠三种金属,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7.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方法反应类型ACuO粉Cu粉在空气中加热化合反应BH2HCl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分解反应CCO2CO通过灼热的CuO置换反应DNaClNa2SO4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过滤复分解反应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采用的方法正确,再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解答】解:A、Cu粉能与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反应类型归类错误.C、CO通过灼热的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反应类型归类错误.D、Na2SO4能与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题8.(2015秋•宁波期末)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板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盐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题意,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用烧红的玻璃板一端接触混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该物质是生成的硫化亚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用烧红的玻璃板一端接触混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该物质是生成的硫化亚铁,硫化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硫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15秋•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一个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1)关闭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不漏气 .(2)若用此装置制氧气,反应正在剧烈进行,某同学收集到所需氧气后,马上夹住弹簧夹a可能会出现 液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用此装置还可用来制取 二氧化碳 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A装置中有一些气体,当通过长颈漏斗向装置A中的试管内加水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这段密闭气体的体积缩小、压强变大,故水不能进入试管中,而在长颈漏斗里形成一段水柱.(2)根据气体压强增大来分析;(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解答】解:(1)当通过长颈漏斗向装置A中的试管内加水时,水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试管中密闭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为:不漏气;(2)反应正在剧烈进行,某同学收集到所需氧气后,马上夹住弹簧夹a可能会由于容器内压强过大,而造成液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液体从长颈漏斗逸出;(3)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可以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也可以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故填: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答案合理即可)【点评】解答本题需具备一定的气体压强知识,能够运用气体压强知识分析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变化,从而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10.(2015秋•宁波期末)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①②③④⑤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FeCl3 ,实验现象为 红色粉末溶解,溶液变黄 .(2)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 可溶性 的盐,且在复分解反应中能产生气体、水或沉淀.【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氧化铁是红色(或红棕色)的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铁盐显黄色;根据图示的C具备的条件:既可以和盐酸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来回答.【解答】解:(1)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的水溶液呈黄色,故填:FeCl3;红色粉末溶解,溶液变黄;(2)物质C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说明C是可溶性盐,且与盐酸或是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是水,故填:可溶性.【点评】掌握常见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15秋•宁波期末)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粉末和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请回答:(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硫酸钠、碳酸钠 ;(2)在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时,实验步骤:将固体粉末溶于水,加入过量的 硝酸钡溶液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氯化钠.【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取固体粉末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所以沉淀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题中的实验现象,所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1)通过推导可知,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碳酸钠、硫酸钠;(2)要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氯化钠,可以用硝酸银检验,但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要先加入硝酸钡除去,但不能加氯化钡,因为会引入氯离子,因此实验步骤是: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故答案为:(1)碳酸钠、硫酸钠;(2)硝酸钡溶液.【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12.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②一定质量的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入稀硫酸,直到 不再产生气体 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除去水 .(2)步骤⑤的目的是 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U形管 .(3)分液漏斗中稀H2SO4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 浓盐酸有挥发性,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本题是利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将生成气体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浓盐酸易挥发不能来代替浓硫酸;用碱石灰来吸收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前后U形管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右边的干燥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U形管中;为了使装置内残余的二氧化碳也全部进入U型管,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解答】解:④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当不再产生气体时说明碳酸钠已反应完;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再产生气体; Na2CO3+H2SO4=Na2SO4+CO2↑+H2O(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这里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汽,防止水蒸汽进入U型管中.故答案为:除去水(2)为了使装置内残余的二氧化碳也全部进入U型管,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故答案为: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U形管(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一部分会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故答案为:浓盐酸有挥发性,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点评】本实验的装置连接顺序非常严密,最前面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最后面的碱石灰也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四、解答题13.把光亮的铁丝插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足量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1)铁丝表面发生的变化有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2)如有5.6克铁丝反应了,需消耗多少克硫酸铜溶液?【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以及铁的质量,由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求出小号的硫酸铜的质量.【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为单质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生成的铜为红色金属,覆盖在铁的表面.则:实验现象是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2)需消耗硫酸铜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56 160 5.6g x x=16g需消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60g答案:(1)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2)需消耗160g硫酸铜溶液.【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据图回答:(1)整个反应过程中, Cl﹣ 离子个数不变.(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CuCl2 .(3)m1的值为 120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生成沉淀 气体或水时离子数目减少,没参与反应的离子数目不变分析(2)根据整个反应过程的生成物及反应物来判断(3)已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可求出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盐酸和氯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可求出整个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4)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有两部分,一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的,另一部分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溶液质量可用质量守恒法来求,加入的混合溶液的总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从而求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氯化氢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氯化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在此整个过程中,氯离子数目不变.(2)P点表示氯化氢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氯化铜还没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uCl2(3)设生成9.8g氢氧化铜沉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x×10% 9.8g z= x=80g z=11.7g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所以m1=40g+80g=120g(4)设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58.540×10% yy=5.85gM点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5.85g=17.55g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3%答: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3%故答案为:(1)Cl﹣ (2)NaCl CuCl2.(3)120 (4)8.3%【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计算,解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反应过程的先后,找出每个过程中已知物质的质量. 15.已知:将10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小意很快得到(10g+2g﹣7.2g)是 O2 (填化学式)的质量;(2)进而求出KCl的质量,请你写出小意计算KCl的质量的过程;(3)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4)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10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为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气体逸出,故生成氧气的质量=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3)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催化剂不参与反应);(4)①根据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氯酸钾的质量;②假设氯酸钾没有反应,也就是氯酸钾最少的质量就是剩余固体质量﹣二氧化锰质量.【解答】解:(1)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g+2g﹣7.2g=4.8g;(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 149 96 x 4.8g解得:x=7.45g;(3)所剩固体的质量=7.45g+2g=9.45g>7.2g,所以题目有错误.(或氯酸钾质量=7.45g+4.8g=12.25g>10g所以题目有错误.)(4)①如果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7.2g,则氯酸钾质量为y,2KClO32KCl+3O2↑245 149y 7.2g﹣2g解之得:y=8.55g;②假设氯酸钾没有完全反应,则其质量为:7.2g﹣2g=5.2g.由于氯酸钾一定会分解,只是分解完全与否的问题,所以氯酸钾质量一定大于5.2g.故a的取值范围是:5.2g<a≤8.55g.故答案为:5.2g<a≤8.55g.故答案为:(1)O2,(2)7.45克;(3)所剩固体的质量=7.45g+2g=9.45g>7.2g,所以题目有错误.(4)5.2g<a≤8.55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